分享

西陲小国的发家史

 大黄蜂3l7tbyxc 2018-07-31
华夏大一统的朝代是秦朝,我们都知道的一个人,他自称始皇帝,我们通常叫他秦始皇,他的本名叫做赢政。关于他,李白曾经高歌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而秦国是怎样一步步从春秋战国之中走过来,这一家族的发展沿革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似乎都不怎么清楚。

要了解一个人,先了解这个人的家庭,要了解一个家庭,还是要带入到这个家族的发展史里去,要在风云突变的历史环境下,才有可能窥见一斑。都说春秋战国乱悠悠,我试着在这里面理出一条脉络来,那么,就从秦国君主的老祖宗开始聊起。

华胥的儿子伏羲、女儿叫女娲,他们俩结合,生儿子叫少典,少典生俩儿子,一个儿子叫炎帝,一个儿子叫黄帝,黄帝的二儿子叫昌意,昌意的儿子叫颛顼(也叫乾荒),颛顼的后代里又一个叫女脩,女脩的儿子叫大业,大业的儿子叫大费(也叫伯益)。暂停一下,我们聊一聊这些神仙一般的人物。

【华胥】在现在的陕西,风兖[yǎn]部落的女首领,姑且叫女王大人吧,这时候是母系社会。传说她踩着雷神的脚印,于是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跟女娲。这两位就不介绍了。需要说的是,胥字在远古通夏字,华胥就是华夏,华胥氏穿的的长袍,也就是华服,后来演变成了汉服。
【少典】在现在河南,是有熊部落首领。这时候已经进入父系社会。他的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女登生下炎帝,长在姜水畔,长大后就以姜为姓,炎帝就是神农尝百草的那个人。附宝也是感而受孕,怀胎两年生下黄帝,黄帝长在阴水(姬水)河边,以姬为姓,名叫姬云。炎帝被蚩尤打的到处逃,最后到了黄帝那,还不服气,被黄帝打服气了,黄帝后来打败了蚩尤。
【昌意】黄帝和嫘祖一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玄嚣(就是少昊),老二叫昌意。黄帝死后,玄嚣继位。昌意这个人呢,“昌意虽黄帝之嫡,以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若水为侯。”德行不好,最后死于性病。弱水三千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颛顼】颛顼生六子:鲧[gǔn]曾、古蜀王、称、魍魉、穷蝉、梼杌。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
【女脩】她吞玄鸟(燕子)之卵,生下儿子大业。能看出来,当时鸟图腾很盛行。
【大业】辅佐舜,他是中国法律鼻祖,写了《狱典》,早于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三四百年,被称作是狱神。
【大费】出生在现在的山东西南部,他写了《山海经》,发明了凿井技术,造房屋技术。舜想禅让给他,拒绝,舜让夏禹,要求夏禹之后必须把职位禅让给伯益。舜死后,夏禹私心,把公共财产分给支持自己儿子夏启的人,夏启屠杀反对派,伯益不得不奋起反抗夏启,结果伯益战败被杀,自此进入奴隶制国家时期。夏启是中国第一个帝王,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夏启为齐圣皇帝。
    大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另一个叫若木。大廉生费昌,费昌生在夏桀之时,脱离夏,投奔商,为商汤驾车,在鸣条这个地方打败夏桀。费昌的儿子孟戏、中衍,中衍为商朝国王驾车。中衍生胥轩。胥轩生中潏。中潏生蜚廉与季胜,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儿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与成。蜚廉与恶来父子给纣王打工,周武王伐纣,杀恶来,天下欢喜。季胜生孟增,孟增会甲骨文,有宠于周成王。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给周穆王驾车,周穆王西去巡狩,乐而忘返。徐偃王作乱,造父为周穆王驾车,长驱疾驰,一日千里,赶回来平定叛乱。周穆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一族从此称为赵氏,住在赵城(现在的山西省洪洞县)。这一段里出现的几个人物,简单说说。

【若木】禹封若木到徐国,成为了徐国的始祖和第一位国君。现在的山东郯城以北一带。第三十二世王叫徐偃王。之后若干年,有个子孙叫徐福,对,就是那个徐福。
【中潏】胥轩儿子,住在西戎,即现在的甘肃省。
【蜚廉】恶来死的时候,蜚廉正为纣在北方采石,结果得一石棺,其铭文说:“老天让你远离战乱,以后会光耀的。”
【恶来】三国演义之中,曹操对典韦的称赞“古之恶来”。
    大骆娶申侯女,生嫡长子成,继承封地。非子给周孝王养马,周孝王想立非子为大骆的嫡子。 申侯威胁周孝王说:“我们的祖先郦山之女是胥轩的妻子,生了中潏,中潏保守西戎,西戎因此才和睦。现在我们又嫁女给大骆为妻,生下嫡子成。因为这次通婚,西戎才全都归顺,你才能为王。你在考虑考虑?”周孝王说:“从前伯益为舜掌管牲畜,牲畜繁衍得很多,因此获得封地,被赐姓为赢氏。现在他的后代又来为我养马,我也要分封国土让他作附庸。”于是封秦地给非子(现在的甘肃清水县东北),非子也叫秦赢。秦赢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

申侯是西边的一个首领式人物,周朝末期其实边境上的大小诸侯都不怎么买周天子的面子,农业上井田制奔溃,生产力提高,有钱了自然就胆肥了。周孝王当时被申侯威胁,心里不高兴,所以下决心要奖赏非子,申侯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了秦国的建立。申侯后来叛乱,杀了亲家大骆、周天子。

周厉王时期,西戎族反叛周王朝,灭了大骆的全族。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任用秦仲当大夫,讨伐西戎。西戎杀掉了秦仲。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叫庄公。周宣王交给他七千兵卒,命令他讨伐西戎,后西戎被打败。周宣王任命秦庄公为西垂大夫。

秦庄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是世父。世父率兵攻打西戎,让位给他的弟弟襄公。

秦襄公时秦国很弱小,狄戎很强大,于是即位后把妹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这无疑是缓兵之计。

秦襄公七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反叛。西戎中的犬戎和申侯伐周,把周幽王杀死在郦山下。秦襄公率兵救援周王室,周东迁洛邑,襄公率兵护送周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之地,说:“戎人强占我土地,秦若能赶走戎人,即可拥有这些土地。”其实当时周天子已经无力控制那块地方,所以大方送给秦国,秦襄公从此正式建立国家。

秦襄公儿子是秦文公。秦文公原本住在父亲的都城,后来往东边迁都。这其实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迁都代表先进生产力。之后设置史官,施行法律相关政策,人民越来越开化。后来还获得陈宝。四十八年,秦文公儿子死的早,叫秦竫公。秦宁公接替他爷爷秦文公的位子。

秦宁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武公,二儿子德公,三儿子出子。秦宁公死后,太庶长弗忌合伙几个人废了大儿子武公,改立三儿子出子为君,之后又合伙杀了出子,改回武公为君。秦武公后来就诛了弗忌等人三族,理由是,他们杀了出子。

秦武公十三年,齐、晋成为强国,秦武公十九年,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这个人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牛逼到爆,这里面有个“齐连称、管至父之乱”的典故,以后专门来说,另外,齐桓公有个很萌的名字,小白。秦武公也有一个儿子叫白,可惜未能即位。秦武公把国家交给了他的弟弟,秦德公。秦德公又一次迁都到了现在的陕西省凤翔县,秦国数百年间的固定都城。

秦德公死,儿子接任,是秦宣公。

秦宣公死,弟弟接任,是秦成公。

秦成公死,弟弟接任,是秦穆公。

到这里,三代出一个贵族的传说终于出现了,即将登场的秦穆公同学跟齐恒公同学一样,是春秋五霸之一,一个字形容他就是:牛逼兔,因为秦地偏远,他称霸的时间比较晚,不过没关系,秦穆公同学,你是要跟晋国五位君主玩的牛人,这五人里面甚至还有春秋五霸实力排行第二的某位,待会你再出场。

回头看看,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搞了个郡县制,但是我们更要知道,早在秦武公时期他就已经设立了县制,这大约是公元前700年的事。但同时,秦武公也开创了活人殉葬制。我们说的三伏天,就是秦德公弄出来的,这人只干了两年带头大哥就死了。秦武公以后的几位带头大哥任职期间主要工作就两个,对内,完善制度,发展农业;对外,扩大国际间影响力,训练军队,通过不断的战争而扩展版图,这给秦穆公称霸打下坚实基础。加上此时其余几个国家内乱不断,秦国处在偏远地区,被其他国家看不起,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发展。闷声发大财,说的就是秦国。

这里谈谈秦国官制特色。

一、部分官职既是军事统帅,又同时管理行政、生产。秦国施行的是授田制,国家机关把土地分成上中下三等,分给奴隶耕作,每打下一块土地就把人民与奴隶按照军队模式编制,强制要求居住此地。奴隶叫“庶人”,平时种田,缴实物税,战时服军役,管理他们的人叫“庶长”,是军事长官。秦国设县后,庶长兼任县长,有是行政官员了。同样的,大夫原本是文官,类似国务院部委,但战争期间又可以带兵打战。秦国的行政、生产、军事,是不明确的。

二、史官地位很高,但是不掌握实权。他们不仅仅是记录国君言行、国家大事,更重要的是负责参谋国事,替君主出主意,为君主解开顾虑,他们可以左右君主的思想。

三、官职变化随意,秦国以军事立国,是经典的靠战争发家致富的,所以一切官职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展开,是军事中央集权。四、秦国不实行分封制,不给子孙、亲戚分土地,只是把某地区的赋税给某个人,但是这人没有对此地的统治权。这一切,都是秦国能够强大起来的原因。

秦穆公娶了晋国太子申生的妹妹,不久前晋献公打败虞国后俘虏了一个叫百里奚的人,就当作嫁妆给了秦穆公。结果百里奚跑路了,被楚国人抓住,秦穆公着急啊,用了五张黑羊皮换回了百里奚,所以百里奚又叫“五羖大夫”,百里奚又推荐了蹇叔。

我们给秦穆公一些时间休息下,这里需要岔开话题讲一讲晋国了,我们来说说几个词语吧。

第一个词,“秦晋之好”。

一般是人结婚时候的吉利话,今天,我要给你纠正过来,告诉你这个词的险恶用心。当然,该怎么用,看完后大家心里有数就好,这属于高端黑,一般人还真不懂。

晋献公之父晋武公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晋献公有一腿,晋献公继位后娶了名义上的母亲齐姜为夫人,生了个儿子叫申生,生了个女儿后来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古人呢说话是很有水平的,这里的“好”不是说“关系好”而是说“血缘关系近”,至于关系嘛,反正好到你天天想灭了我,我天天想吞并你的地步,同一个天下,同一个梦想,么么哒。

第二组词,“假道伐虢[guó]”,“唇寒齿亡”。

晋国想灭掉虞和虢这两个关系不错的小国家,就给虞国国君行贿,当时虞国大臣宫之奇就跟虞君说了“唇寒齿亡”的道理,可惜啊,虞君拿人手短,当晋献公说借你道路一用我去打虢,虞国就开放国境了。当时带兵的人叫里克,记住这个人,他在后来还做了许多事情,里克的副手叫荀息,也请记住这个人吧。晋国军队南下,灭了虢,班师回朝走到虞的时候,里克说哎呦喂肚子疼,就在这里停下来了,然后,然后就顺手灭了虞。对了,当初晋献公行贿的东西,晋献公也高高兴兴的拿回去了。晋献公这个人,毁誉参半,但是无论如何,没有他就没有日后晋国的百年霸业。这一场战争带来的另一个历史意义在于,打下了这一块地方,就减缓了秦国的发展态势,成就了晋国后来的霸主地位,这个后面会说到。

第三个词,“骊姬之乱”。

晋献公跟齐姜生的儿子叫申生,大儿子。(到底是他弟弟呢还是他儿子呢?)

晋献公跟大戎子生的儿子叫重耳,二儿子。

跟小戎子生的儿子叫夷吾,三儿子。

晋献公攻打骊戎国,现在的山西省那块的某个国家,得到了骊姬和她妹妹少姬,骊姬生儿子叫奚齐,三儿子;少姬生儿子叫卓子,四儿子。

齐姜死的早,骊姬就想要废掉申生,改自己的儿子奚齐做君王,他跟申生说你爹梦到你娘了,去祭祀下,顺便把胙肉带回来给你爹吃。申生傻乎乎就去了,回来后把肉放在宫里,骊姬就往肉里面下毒,晋献公准备吃了,骊姬说这肉不会有毒吧,就喂狗,狗死了,骊姬哭诉说太子申生可真狠啊!其实呢,这原本是很拙劣的表演,第一,申生已经是太子,当时又没有中纪委,他日后肯定是君主,何必多此一举下毒呢。第二,谁突然会问肉里有没有毒呢,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下毒的人吧。可见,晋献公是故意让骊姬能够演下去的,他心里对申生也是疙疙瘩瘩的,这人到底是我弟弟呢还是我儿子呢,好头疼,不能杀,干脆废了他,给一条生路吧。

于是申生逃到某地,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揭穿是骊姬下的毒呢?申生说他老子老了,如果没有骊姬就睡不着觉,就算说出来,他老子又会对骊姬发火,这不好不好。后来他想了想,就自杀了,这段说辞真的狗屁不通。申生是可怜的笨蛋,第一,我们得承认晋献公其实不准备杀他,想杀他就不会放他逃走了。第二,申生看透了这是一出晋献公放任骊姬演的戏,就算晋献公不杀他,骊姬也会想方设法干掉他的。

骊姬成功干掉太子,接下来还有两个对手,只要再成功,儿子奚齐就能当国君了,问题是,这俩小子有自己的私人军队,不像申生那样好对付。于是骊姬吹枕头风,想把这两人调走,而重耳跟夷吾这时候也跑掉了,夷吾跑的比较远,靠近秦国,事实上他就是靠着秦国的庇护,他姐姐不是嫁给了秦穆公吗。记住这一茬,后面有用。

晋献公死之前,要荀息辅佐骊姬的儿子奚齐。荀息是个愚忠之人,托孤之臣,就答应了。而我们知道,晋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里克,为什么晋献公不托孤给他呢?

事实上,晋献公的国土大都是里克带兵一点点打出来的,在晋国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里克一直用户太子,当初太子没死的时候,骊姬就警告里克不要管她的事,当太子被逼自杀后,里克受到很大的刺激,下决心干掉骊姬。

晋献公灵堂上,奚齐被里克的人当场干掉,里克拿到第一滴血。

荀息又把卓子拉上位,朝堂之上卓子又被里克的人当场干掉,里克完成双杀。荀息奔溃了,自杀。

之后,里克找重耳,重耳害怕回去后也给干掉,不回去。里克又去找夷吾,夷吾先是对里克对自己的肯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回去,之后又找到秦穆公说希望能保护他回国,之后送五座城池给秦国,秦穆公说都是一家人说什么八座城池呀见外了!

夷吾回国后就耍无赖了。夷吾,这时候应该叫他晋惠公了。

晋惠派丕郑去对对秦穆公说,大臣说了,当初我又不是君王,许诺给地那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好意思了。丕郑害怕秦穆公杀他,就说国内人呢其实不支持晋惠公的,秦穆公呵呵一笑,后来丕郑回国后被杀,他儿子丕豹逃到秦国,说晋无道,可伐,秦穆公又是呵呵一笑,私下里就重用了这个人。记住丕豹。

晋惠公回去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灭里克,他对里克说,没有你,我当不了王,但是,你杀过王,有你这样的臣子我这君王没法当。里克的兵权这时候已经交出,晋惠公又派人包围了里克的房子,无奈,自杀。

之后几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穆公求助,秦穆公答应了。再过几年,秦国发生饥荒,秦穆公向晋惠公求助,等到的却是晋国举兵攻秦。秦穆公让丕豹带兵,晋国战败,晋惠公被俘。

秦穆公准备来一场祭祀,一方面给军队一个庆典,一方面出出恶气。战争与祭祀是男人们的盛大聚会,他们因战争而流血,因祭祀而落泪。这时候,周天子来了一句话,说“晋我同姓”,意思是给我个面子,能放就放吧,秦穆公呵呵一笑,去年买了个包。正想着我是红烧呢还是剁椒,听见大臣说,你老婆要自焚,秦穆公呵呵一笑,大臣接着说,另外,她还带着你几个孩子。秦穆公撒腿就跑。

之前说了,晋惠公的姐姐嫁给了秦穆公,她想救弟弟。这个女人很聪明,知道自己自焚没啥用处,于是捎上了秦穆公一对儿女。秦穆公只好放了晋惠公。这一年冬天,晋惠公回国,献上晋国的河西之地,还让太子圉[yǔ]到秦国做质子,太子圉就是日后的晋怀公。圉这个字用的很好,养马的人,引申为被监控的人。秦穆公挺喜欢这孩子,把一个女儿嫁给他,这个女人也很重要,姑且此时叫她怀嬴吧。

太子圉得知晋惠公快要病死了的消息,就对怀嬴说想回国继承王位。怀嬴说牵绊不住你的心,是我的错;和你一起逃,我违背父亲;如果告密,我背叛婚姻。太子圉于是化妆成羊皮贩子,坐夜航船偷渡回晋国,是为晋怀公。没多久就给重耳杀了。

怀嬴给力吧?当然给力,《列女传》里面记载的女人有哪个是不给力的。留着以后慢慢说,她悲情的一生。

这时候我们该说说重耳了。

重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是春秋五霸里实力最强大的存在。我想这样介绍应该就足够了,等以后聊到晋国历史再细谈这个牛逼的人。

让时间自然过渡一下,到了秦穆公二十四年,周襄王的弟弟叛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求救,秦穆公、晋文公送周襄王回国。后来,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包围郑国。郑国派人告诉秦穆公说秦国帮晋国的忙,晋国的强大对秦没好处吧,。没打下郑国就一直是秦穆公心里头的一个念想。哦对了,这一年, 晋文公走了。

郑国管理城门的人向秦出卖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百里奚的意见,他们说不要打。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儿子孟明视、蹇叔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出兵的那天,百里奚、蹇叔二人哭送,秦穆公发火。

军队开到滑,郑国商人弦高正带了十二头牛,碰上秦军怕被杀,所以献牛,说郑君正在加强守备,派我送牛来犒赏你们。秦国的三位将军以为郑国知道了,顺手就便灭了滑,滑是晋国的边城。

此时正碰上晋文公去世尚未埋葬。晋国出兵打败秦军,晋文公夫人,是秦国人(猜猜是谁?),求情,晋国就放他们仨回去。秦穆公穿戴丧服,亲自在郊外迎接他们,面向三人大哭,恢复三人的官职,提高待遇,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干翻晋国。

那个求情的女人,就是上面说的怀嬴,当然这时候应该叫文嬴了。聪明的人应该悟出来,跟晋怀公的时候叫怀嬴,跟晋文公的时候就叫文嬴了,嬴是秦国的姓。当初秦穆公强拉硬扯的把怀嬴嫁给重耳,这时候起到用处了。

后来,秦国又来了一位大臣,叫由余。

由余,祖籍在晋国,逃到西戎地区,这个人很有才华,但是西戎在当时属于偏远落后的一塌糊涂的地方,诗书礼乐完全没有传播过去。戎王派由余去秦国出国公干,秦穆公一开始是炫富,说咱大秦有多少宫殿有多少钱什么的,由余回了他一句话:劳民伤财,就是由于君主的骄奢淫逸,老百姓才会苦不堪言,秦穆公一想,秦国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于是秦穆公设计了个阳谋,把由余给拐骗到他手下了,其实由余心里大概也想从不开化的西戎换份工作到相对先进的秦国吧,反正俩人一拍即合,整天就研究怎么干掉西戎。其实秦国是想要往东边扩张,但是东边被晋国死死控制,但是没办法,晋国有个晋文公实在是太能干了,死死卡住了秦国东进的道路,秦国迫不得已只好向西边延伸。现在回头看看,秦国一路向西其实恰好给未来的发展留足了战略纵深和发展余地。

话分两头说,还记得打了败战的那三个倒霉鬼吧,在秦穆公三十六年,终于,终于,哥仨大败晋国,据说当时出站渡过黄河连船都给烧了,后来的项羽不知道是不是晓得这一段典故才有了破釜沉舟的典故,其实这应该是秦穆公的发明专利,烧船断退路表明此战不胜不归,所以秦国没理由输掉。胜利后秦穆公来到当初战败的地方,他望着埋葬了不能归乡的骸骨之地,为死去的军人发丧,大哭三天,并做了名为《I have a dream》的演讲。又过了一年,伐戎,兼并十二国,开地千里,称霸西戎,成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死殉葬用了177人,这里面包括了不少有才干的大臣,这是自西周以来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反映了秦国社会的落后、野蛮一面。秦穆公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大都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终春秋之世,秦国再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秦穆公死后四个世纪才有了秦始皇赢政统一中国,而这之间先后有21位秦国国君。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古今对照,大国崛起的道路上都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开放性,包容性,兼容并蓄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接着聊吧,秦穆公死后,是秦康公,这时候晋襄公也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晋国内部发生了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讲白了就是新老贵族争权夺利的政治游戏,总之,之后秦国与晋国你打我一城,我攻你一地,小打小闹。秦康公在位时期,楚国的楚庄公也称霸了,这是另外一个故事。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这几位在位期间,也是与晋国打来打去,值得说的是秦桓公这个人。秦桓公出兵攻打晋国,败了,这里有个成语“结草衔环”,“结草”的典故就在这场被后世称作“辅氏之战”的战役里。后来,五霸之一的楚庄公一路向北打到晋国的边上,也就是黄河边,晋厉公与秦桓公隔着黄河签订军事合约,准备联合起来,可是秦桓公这个人真不是个东西,刚回国就违背盟约,与别的国家合伙打了晋国,后来一肚子火的晋国率领诸侯围殴秦国,秦国这次被打的很狼狈。

秦桓公死后,秦景公即位。秦景公做了一件与他爹秦桓公一样的事,与晋国签订合约,转身就背信弃义,这不是关键,政治军事博弈嘛,信义就是空气,但前提是背信后你有能力扛得住对方的打压对不对?很不巧,秦景公这次又给晋国追着打了一路。秦景公时期,秦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比较先进,这从建国后的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秦国已经不再是穷国了,至少比当初建国时候要富有的多,更为重要的是,秦景公的墓穴是按照周天子的墓穴规格来的,这说明秦国当时已经不尊周礼,目无周王了,这符合大国崛起的必要心理。

秦景公死后,秦哀公即位。秦哀公时期,发生了如下几件事:楚平王杀了伍奢,伍奢有个儿子叫伍子胥。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秦哀公死后,儿子秦夷公早死,所以秦哀公的孙子秦惠公即位。当时孔子在鲁国当公务员。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躁公,秦怀公(秦厉共公儿子,秦躁公的弟弟,被秦国贵族从晋国拉回来,没有实权,后来被逼自杀。),秦灵公(秦怀公的孙子,他的父亲秦昭子死的早。),秦简公(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之叔。秦简公时期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又修建了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史称“秦东长城”。),秦惠公,秦出公,秦献公(秦灵公儿子,五岁时被秦简公放逐。)。

简单说一下秦献公,这是一位启后之君。我们也看到了,秦国自秦厉共公之后到秦献公之前,君主颠三倒四,今日张三明李四的情况一直在发生,贵族当政,国家颓败。秦献公十岁那年被叔祖父秦简公抢去,自己流亡在魏国,魏国是当时的超级强国,有政治庇护。

魏国当时有谁呢,有吴起,有西门豹,吴起几乎把当年秦穆公打下来的地盘都收来了,秦穆公要是活过来一定要骂死儿孙败家子了。秦献公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筹划夺权的。秦献公晚年战胜魏国,正巧那位败将当年在魏国待他不薄,又把他放回去了,这里可见此时的秦国又有了大国风范,秦献废除人殉,本质上也保证了留有足够的青壮年劳动力。秦献公是秦国实现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秦献公死后,秦孝公即位。

秦孝公在位的时候是个什么世界格局呢?首先周天子基本上就是个废物,已经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力量来阻止各诸侯国的武力兼并了。在当时大致有这么几个国家比较强大,齐国(齐威王)、楚国(楚宣王)、燕国(燕悼王)、韩国(韩哀侯)、赵国(赵成侯)、魏国(魏惠王)、秦国(秦孝公)。在淮水、泗水之间另外有十几个小国家,差不多就是现在的河南、安徽、江苏一带。在其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就是这几个国家相互倾轧,最终被秦始皇赢政一个一个吃掉,这是后话了。

秦国在最西边,被其他几个中原地区的国家看不起,认为很土,但他们不知道秦国是土豪呀,于是联合国开会也不带秦国玩,秦孝公这人不像之前的几个国君荒于国事,这个人是个蛮勤奋的君主,于是广施恩惠,赈济孤寡,招募战士,论功行赏。然后秦孝公做了一次国际演讲,他先是回顾了秦国历史,过去祖先打下了诺大的一片霸业,这说的是功勋;而且还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这讲的是合法性;但是呢遇到了厉共公、躁公、简公、出子这几个败家乌龟,顾不上国家建设,也顾不上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这里承认了过去一段日子的国家不宁;秦献公在位期间,先后做了许多复兴之举,我一想到这些就夙夜忧叹睡不着觉,心痛啊同志们!所以今后,但凡是人才,能复兴我秦国的人,欢迎到秦国来,我准备了高官厚禄、土地美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发表完这一番演说后,秦孝公随即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王,表现出“说干就干”的风范。

果然,卫国有个新青年听到后,觉得秦国的拿来主义实在棒极了,所以日夜兼程投奔而来,这人名叫商鞅。感谢商鞅,如果不是他,秦国想要复兴不知道还要走多少歪路。

商鞅见到秦孝公,拿不定主意到底这人靠不靠谱,于是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商鞅于是就知道了,秦孝公这人是实用主义者,跟他扯上古时期的垂拱而治那是没用的,于是再以霸道之术说秦孝公,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听后开心的不行不行的。于是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

首先给出结论:商鞅变法的成功大体上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成就。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这是与旧贵族之间的较量,秦孝公在位期间支持变法,矛盾被掩盖,但后来秦孝公死,商鞅被车裂就是漫长矛盾的激发,中国历史上几次有名的变法倡导者大都没有善终,可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如果没有这些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我们还将在黑暗中摸索很久,这里我谨代表自己对这些变法者致以最高的崇敬。商鞅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为了稳固变法他还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这是针对秦国地处偏远,只有保障了大后方的稳固才有充足的资金来补贴军费;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地区,这块地的政治意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台湾,收复河西无疑让秦国百姓看到了大国崛起的希望,之后又打赢与魏国的安邑固阳之战、西鄙之战,西鄙之战更是成就他“商君”名号的一战。

其实商鞅之所以投奔秦国,还有一段缘故。还记得上面说过秦献公晚年战胜魏国后又把俘虏的魏将放回去的事吗?那个被放归的将领叫公叔痤,商鞅是他秘书,公叔痤快死的时候推荐了这名秘书给魏王,但是魏王没有起用商鞅,公叔痤又说你要不用他就赶紧杀了他省的他跑路了。当时有人劝商鞅赶紧跑,魏王要杀你。商鞅到底是智商、情商超越那个时代的人,他说魏王连用他都不高兴用,就更不会有心思来杀他了。在后来商鞅带着如狼似虎的秦军先后占领了魏国几座大城池后,魏王终于后悔当初没有听公叔痤的建议杀掉商鞅。可是历史从来耻笑这种“早知道当初”的行径。

关于商鞅这个人的历史评价,这里援引太祖当年的话: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nú]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当初变法,太子首先犯法,商鞅说太子咱不能动,那就动太子老师吧,于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就给施加了严酷的刑罚,这也是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的缘由之一,但注意,不是根本原因,后面会谈到

秦孝公死后,儿子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当政期间,用以下四句话可以概括:北扫义渠,南下商於,西平巴蜀,东出函谷,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不知道秦孝公死前是不是把秦惠文王拉到跟前交代了如同当年公叔痤一样的话语:杀掉商鞅,但我们知道的是,公子虔告商鞅谋反,于是商鞅被诛灭全族,之后秦惠文王以反查商鞅并无谋反顺手又把公子虔等人灭族,足可见秦惠文王也是一位玩弄政治的高手。

回头我们再看,商鞅变法成就了富强的秦国,但是同时,秦惠文王和商鞅拥有巨大的权力,他们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能笑到最后的无疑是君主。

谈到秦惠文王,这里需要岔开话题先说几个人物。

鬼谷子王诩[xǔ]。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最出名的学生有四人,分别是苏秦与张仪,孙膑与庞涓,毛遂与魏僚子。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顶级牛人,而鬼谷子为什么那么牛逼呢?因为他老师是老子,反正,这师徒俩都是神仙。

苏秦早年穷困潦倒,后被燕国重用,后又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最终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相关成语“悬梁刺股”、“前倨后恭”都是出自他。悬梁刺股发生在苏秦早年家穷之时,前倨后恭则是他功成名就后。

苏秦提出的合纵思想是他一生里伟大的成就,当时的情况是,秦国日益强大,占据了天然的地理优势,如果其他六国不联合起来,秦国就会各个击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苏秦游说六国取得了成功,但是六国君主到底是近视眼,联盟很快就解散了。

秦惠文王时期,张仪是相,之后秦国攻打魏国,张仪去魏国出任相国,以劝说魏国依附秦国,这就是连横。张仪不断劝说魏国,魏国一直不听,于是秦国一直打魏国,之后齐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率领匈奴一起进攻秦国,结果得到秦国坚挺的还击,秦国大破联军,杀了韩国八万官兵,这样,几个国家终于看见西边一只野兽正在朝他们微笑,露出雪白的牙齿。

魏国怕了,退出合纵。之后魏国又归入合纵联盟,得到的是秦国的暴力军事打击,于是再次退出合纵。之后的若干年,张仪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连横诸国,一直到死。有兴趣的以后专门聊聊苏秦与张仪分别游说各国的时候发表的演说,精彩至极。

无论是苏秦或是张仪,看他们生平游说各个君主,都感受得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这句话的内涵。

秦惠文王后是秦武王,秦武王这个人唯一的爱好就是举重,摔跤,估计跟他自己本身力气很大有关,但凡力气大的人他都重用,客观地说,这让他得到了几位能打硬战的将领人才,而最终身死也是因为太过于自信自己的力气大,成了秦国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君王。

秦武王当时有名的大臣有樗[chū]里疾和甘茂。樗里疾秦惠文王的弟弟、秦武王的叔叔,甘茂是樗里疾引荐给秦武王的。秦武王有次抬头仰望45°,说我这个偏僻乡下来的人啊,多想去看看那花花世界。甘茂知道这是秦武王想要去周天子那看看九鼎了,于是攻打韩国,胜利后秦武王第一次走进周天子放置九鼎的地方,秦武王举起九鼎,却砸伤了腿,流了很多血,估计是伤口感染了,没过多久秦武王就死了。

秦武王死后,他的弟弟秦昭襄王立,这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56年,仅次于乾隆的60年。

当时秦昭襄王刚上位,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太后等人不服,秦昭襄王的母亲叫宣太后,秦昭襄王的舅舅叫魏冉,他们联手把参与政变的人一网打尽,惠文太后也被逼自杀。

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主政,魏冉辅政。宣太后主政时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后来秦昭襄王拜范雎[jū]为相,废掉宣太后,将魏冉等权贵驱逐出秦国。

当时楚国围攻韩国,韩王派人到秦国求援,宣太后是楚国人,所以不肯出兵救援,甘茂说服了秦昭襄王。甘茂被秦国几个大臣记恨在心里,最后被迫逃到齐国,死在魏国。甘茂的孙子叫甘罗,后来成了秦始皇时期的一位相国。

秦昭襄王约楚怀王谈事,中途把楚怀王抓了,逼迫他割让土地,楚怀王不肯,于是一直到死都被囚禁。

秦昭襄王启用白起这枚杀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杀四方。白起一打战,结果就是斩首多少万,成就最大的当然是长平之战,一口气杀了赵国45万人,创造了秦国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太祖评价为“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秦昭襄王亲手结束了周朝880年的香火。秦国灭周,表明秦国有着雄厚的实力,强大到可以不惧怕东方联合国的进攻,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东方各国的末日也真正来临。

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继位,而这位刚做了三天带头大哥就死了,死的很蹊跷,之后秦庄襄王继位。

事情是这样的,秦孝文王有个夫人叫夏姬,得不到宠爱,所以儿子嬴异人自然也是靠边站的角色,所以后来被发配到赵国作为人质,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就给赵国杀了。赵国商人吕不韦是个投机分子,他看好这货(的确是货),花钱运作,所谓的资本投资,之后成功将嬴异人运回秦国。

秦孝文王最喜欢的夫人叫华阳夫人,可惜生不出来,吕不韦又是花钱运作,终于让华阳夫人收嬴异人做干儿子。嬴异人改名为嬴子楚。

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继位,仅仅三天,秦孝文王就死了,我十分赞同这是吕不韦的又一次运作,意在早点让自己投资的嬴异人上位,好得到优厚的政治回报。果然,嬴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名义上的父亲。

这里我要八卦一下了,关于秦始皇亲爹到底是秦庄襄王还是吕不韦?当初在赵国,吕不韦把自己的小妾给了还是质子的秦庄襄王,按照吕不韦一贯的胆大妄为、投机倒把,我很怀疑他投资秦庄襄王原本也就想到了这一步:让自己的儿子做将来的国王。结合秦庄襄王三十五岁就暴毙,有理由相信这是吕不韦又一次干掉了一个国王。

赢政十三岁继位,是为秦始皇。

写到这里,秦始皇之前的历史沿革大致就讲完了,可以看出来,秦国从秦非子建国,到赢政统一六国,之间有得有失。既有春秋五霸的气壮山河,也有贵族倾轧的摇头叹息,既有血型残暴的屠杀,也有求贤若渴的政策,总的来说,一部秦国历史就是一部由弱变强的改革史,这之间有进步也有退步,总体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开放进取的时期,秦国能任人唯贤,开疆裂土,国家实力稳固上升,而在发生内乱、贵族互相争权夺利的时候,则出现历史倒退,国家被侵占等结果。秦国能最终笑傲江湖,靠的是人才的不断涌现,领导人的锐意进取,整个管理层的通力协作,国家的物质文化发展,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反思的。

最后以一句话结束:历史,就是不断的重复循环,想想唐太宗说的三镜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