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字虎头,蛋种之首,金鱼之冠!

 凡凡人人人 2018-07-31

前言:文章经授权转自林海先生的博客小顽爱虎游,原文虎三篇较长,编者有删节。


近些日子,对王字虎的兴趣,因兰寿而生,因作文而浓,不想痴迷度竟渐渐超过兰寿。这并非朝三暮四,而是对鱼的认知使然。



王字虎的前世今生


我一直对日本从蛋金(原始蛋种,不起头瘤,日本称“丸子”)改良出兰寿的说法抱有疑问——中国虎头诞生更早,且中日金鱼交流频繁,他们何必舍近求远,从蛋金做起呢?所以我后来提出从“丸子”到“兰寿”的演进中当有中国蛋种高头鱼的引入,而日寿,应属于“王字虎头”的一支。当然这只是猜想,已经无从考证。



迄今,对“王字虎”撰述最丰的当属北京玩家刘景春先生。其在《北京金鱼文化概述》中,将“王”字虎头鱼列为“蛋种”之首,“金鱼之冠”。文中对王字虎的品相优劣、品种演化如数家珍,篇幅亦数倍于他种,字里行间溢出钟爱之情,推崇之意。


刘老论述王字虎的经典视频



三十多年前,北京市面上“普遍虎头鱼”常见,但品相多平平,价格亦中等;高头虎印象中也有,价格可为前者的两至三倍。至于鳃瘤发达超过顶瘤的虎头鱼,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陆续从南方传至北京的。所以王字虎猜想起源于高头虎。


上图是1956年上海中山公园金鱼展览会上的两尾红虎头。右下一尾呈高头型,左上一尾呈寿星型。关于中国虎头鱼的头型变化,留存的资料几近为零,故很难考证。(叶嘉供图)


为什么刘景春先生独独把“高头虎”称为“王字虎”呢?我想,多半是玩家兴味所致:“堆肉面上有凹陷窄细之线纹,联而读之,状若汉语之‘王’,亦老虎前额之‘王’字纹,故美其纹曰‘虎头鱼’”。“美其纹曰”四个字,正露端倪。因此,我认为“王字虎头”可能只是刘先生以及他的北京玩家圈子里的叫法,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古今中外的金鱼文献中都没有“王字虎头”这一称谓,而北京以外的业者,对“王字虎头”也多不知所云。进而言之,是“高头薄鳃”而非“王”字构成了王字虎头的本质特征,因“王”字,在鼓鳃不鼓鳃、光背不光背的发头鱼中都可见到,而据老辈人说,“王字虎”中也出菊花顶、蘑菇头,其与“王”字无缘,唯“高”而已矣。


1963年金鱼明信片上的金鱼。其中,红虎头仍为高头薄鳃一路。(叶嘉供图)


刘景春先生所说的“此种鱼额头突起之堆肉,出棱露角”、“随其时日年龄之增长,体躯愈益大;特点愈益发展;头上与两鳃之堆肉隆起愈高,雄伟之姿,愈益可爱,给蓄养者以无穷之希望”,如出一辙。因此,我推断王字虎头就是彼时“狮子头鱼”的后裔,其头型特征,一是有鳃瘤,故刘先生说王字虎“鳃肿”,而鹅头红是“平鳃”;二是鳃瘤薄,以顶冠高隆取胜,刘先生说普通虎头鱼“唇与鳃更肿厚,唯头顶堆肉较扁平,无法与“王”字虎头相比”,盖缘于此。


20年前新加坡迎春鱼展上惊现的两尾鹅头型王字虎头。此种鱼在中国本土恐已绝迹,望有识者能设法引进,再续香火。


王字虎的头瘤特征


高头薄鳃是王字虎的头瘤特征。说奇特也不奇特。奇特,在于其在蛋种里已难遇见;不奇特,在于其在龙种里仍是寻常之物,不信你去黑庄户的坑池里翻翻,鱼贩们所称的“狮子头(今称,文种)”都是这一路。



而刘先生在《概述》中,对“红狮子头(同上)”鱼也有这般描述:“脑像之发育高大者,状若雄狮之头,髻鬣高耸,包袱重叠,正可谓不是雄狮,胜似雄狮也,夺人心魄。”又云:“脑像之发展非红狮子头鱼之所独擅,举凡高头者皆然也,以红虎头鱼之丰额为尤甚。”



不难推断,在刘先生的观念中,王字虎头和红狮子头的头瘤本就是一类头型,即“高头型”。而在我少时的记忆中,北京鱼起头的向以“高头”为正宗,故才有一个更形象的旧称——“帽子”。



而今中国大江南北对发头鱼的叫法五花八门:虎头、狮头、猫狮、寿星……要想梳理一遍,只能望洋兴叹了。而在我看来,与其为哪个品种是什么头型争个你死我活,不如对头型发展持有动态观。所谓头型,无非是“顶瘤、鳃瘤、吻瘤、腮瘤等几个构件的组合”;而所谓变化,无非是头型向长、宽、高不同方向发展的选择。往高,则出王字虎(与日寿之“兜巾”相对);往宽,则出猫狮(与日本之“女假面”相对);往长,则出日本泰国的兰寿(“吻瘤”发达的“龙头”)。



有趣的是,金鱼头型的长、宽、高也是动态变化的,就如同让你用一块橡皮泥捏出不同的长方体,在体量一定的前提下,你只有在长、宽、高中做出取舍。故龙头不能出兜巾,猫狮亦不能出高头,若想长、宽、高兼顾,则出“狮子头”、出“寿星”,但你若嫌它们目先短,也没折儿。在头型的基础上,或取圆取方,取松绒取紧绒,不一而足。今天日本兰寿以薄鳃为标榜,而中国虎头则是厚鳃为主流,其间变化,与气候水土、地域文化、审美性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字虎的身体特征


说到王字虎的背,刘先生在《北京金鱼文化概述》里有详尽论述:“背平:红虎头鱼,多有弓背者。若其背弓弯超过25度,则有鱼体倒悬之虞。筛选鱼苗时,见弓背者即除去之,避免日后之患。红虎头鱼之尾根宜选长而憨者,始能保证体态平衡。有人择苗时,喜其体形宽短背弯如弓者。当鱼苗长大,多不能维持其自身之平衡,只好弃之。故选苗时,择其腰背倾斜度在15度左右者为宜。鄙人蓄养之红虎头鱼,已由弓背演化到平背长身,今已改进为平背短身。可谓十全十美,理想之鱼种也。”



初读此段文字,我还颇有腹诽:日寿之梳子背不正是活生生的反证吗?之后与玩日寿玩得深的朋友交流,才知日寿的种用标准也是偏近平背型的,故有“角胴”优于“丸胴”、“丸胴”优于“小判胴”之说。其间道理简而深:兰寿,作为人工烙印最深的品种,自以远离鲫鱼原始型者为佳,梳子背近乎鲫鱼背,而平背则是对梳子背的演进。就观赏而言,两者各有千秋,但站在育种角度,因金鱼繁殖时天然带有返祖倾向,则平背亲鱼“返祖”一步,易出梳子背;弓背亲鱼再返祖,反而易出畸变,最典型的便是背弓超高的“罗锅”。以背弧圆润为傲的国寿,其子代中“罗锅”者层出不穷,怕是正中了这个道儿。



而从平衡力学上讲,平背亦比弓背趋于平稳。日寿偏长,取梳子背尚能平衡;国寿偏短,弓背难以舒展,一不留神便会在水中翻转。即如背弧特高的“元宝寿”,侧视玲珑可人,但倒栽率偏高仍是其挥之不去的梦魇。若想保持不栽,则一要牺牲发达之头瘤,二要牺牲畅快之游姿,三要牺牲俊挺之尾展……。



最后总结一下,对王字虎,我的基本观点有三:
一、王字虎是高头薄鳃的狮子头型虎头——和日本兰寿的祖宗是一路鱼,两国各按自己的审美趣味将鱼塑造成为今天的形态。
二、王字虎美在洒脱,不像日寿那般刻意,它雄壮而能与人亲近,不像日寿雄悍而与人相峙。这与两国的民族性是息息相通的。
三、王字虎是中国传统金鱼文化造育的艺术品,甚至可以说是最具中国气象的品种,这也是刘先生把“红虎头”列为众鱼之冠的原因。


作一条好的王字虎要多少年?

请看刘老的回答,与您共勉!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