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特色学科建设的“三棱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丛耘720 2018-07-3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本课题的提出是针对目前基础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突出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且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存在着教学效益低、差的问题。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命题和解题,忽视了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有效教育资源的利用,也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我们要追求教育内涵发展,而其最核心的问题是为每一个学生寻找适合的教育。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追求特色化办学和教育品质的提升。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好的标准是什么?是办出自己的特色,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特色可能体现在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但是课程特色应该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只有课程有了特色,并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

1、全面把握特色学科的内涵与关键特征,构建学科建设三棱锥模型;

2、应用学科三棱锥模型推进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提升学校课程教学品质。


三、研究内容

1.特色学科的内涵与关键特征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特色学科建设的相关文献研究,对特色学科的内涵有清晰的了解,对基础教育的特色学科的关键特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以此引领各学科开展行动研究。

    2、学科三棱锥模型的构建研究。寻找学科建设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元素,构建基础教育阶段学科三棱锥模型,通过行动研究发现三棱锥模型在推动学科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所产生的作用。

3、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课程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最能体现学科的独特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整合校内外资源对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努力形成课程序列。

4、基于学科有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炼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育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要搭建平台,组织学科教研组通过学、做、思、研的过程,不断总结学科教学有效经验,开展交流活动。

5、基于学科的学法指导的研究。特色学科建设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师要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指导孩子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研究学习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

6、基于学科的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各学科团队行车各自的团队文化,围绕的文化理念,设计学科建设的项目,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做事、研究、分享、互助等互动,让更多的教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拥有自己的课程,推动学科发展。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过程

    研究思路是通过对特色学科建设文献研究,对学科建设有一个深深层次的了解,发现特色学科内涵与关键特征,抓住课程、教学、学法、教师四个关键元素,对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学科学法、学科团队四个维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从而推动学科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酝酿筹备(2012.6-2012.12

1.初步完成了特色学科建设行动研究方案,形成若干子项目开展行动研究;

         2、组织教师培训,通过广泛学习、深度阅读和自我提炼,完成教学主张的撰写和宣讲;

         3.组织教师开展基于教学主张教学建模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初期(2013.1-2013.12

中期论证,收集问题与经验,把握特色学科的内涵与关键特征,构建学科建设三棱锥模型,并应用学科三棱锥模型,进行阶段性总结。

150%的教师能完成基于教学主张的教学建模,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落实,通过教学研究课进行探索和实践;

2、完成数学学科的学生《数学学习36计》的出版;

3100%的教师能完成基于教学主张的教学建模50%的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建模,教学实践确立自己研究的小课题,50%的教师能够开发自己的微课程;

4、各学科完成1~2门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的方案设计;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14.1-2015.2

根据前期研究情况,调整研究实施策略,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有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学法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等几方面完善研究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学科课程改革。

1、编辑出版《微笑不止一个角度——28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2、各学科完成1~2门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出版系列校本课程;

350%的教师完成自己的小课题结题工作,组织《品质教研  微笑育人——紫荆小学特色学科建设行动研究》展示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3-2015.12

总结研究成果,编辑出版《浸入学科深处的六个秘密》一书;完成结题报告和成果鉴定准备工作;课题结题报告会暨成果展示。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特色学科建设的文件和研究经验,通过学习借鉴,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筛选,为开展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2、案例研究法: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研究团队进入学科团队研究场景过程,记录真实的研究感受和形成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技六大特色学科建设行动研究方案,。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过程各阶段,各子课题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听取专家意见进行适时调整,通过论坛交流、报刊发表、书籍出版等形式总结研究经验。

六、研究的实施与成效

1.特色学科建设文献研究

关于特色学科内涵与关键特征的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多侧重于对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很少涉及到实践研究的内容。但是所有的研究表明国内外高等教育在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上主要采取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为指导思想,集中打造特色学科的特点。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所说,判断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大学的质量。而哈佛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不仅重视现在流行和热门的学科,更关注一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没有一流的学科,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没有学科创新, 就不可能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学科水平是学校水平的标志;学科建设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而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挤身世界一留大学的经验更是一个生动的实例,它告诉我们集中优势打造特色学科,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一流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可见,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国内,优质高中在与大学对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重视特色学科建设研究,2011年浙江省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计划》《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活动开展。学校要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学科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教学常规管理,从研究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通过特色学科建设和特色活动的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科组的教研合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2.学科内涵与关键特征的理解

从基础教育学科建设的特征和大量的案例和理论研究中,我们更认同上海市普教研究所杨四耕教授的观点。在中小学,学科既是以知识系统为表征的学科课程,又是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制为依托的学科团队,还是以知识授受为活动形态的学科教学学科学习。它是一个由学科课程、学科团队、学科教学以及学科学习构成的一体四面的三棱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学科三棱锥。从知识角度看,学科是一个按知识模块划分的学科课程;从组织角度看,学科是一个有自己的组织建制、力量配备和运行机制的学科团队;从教的活动角度看,学科意味着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学的活动角度看,学科即学科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科的四大构成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这四个要素出发构建特色学科是一所学校走向优质的标志。特色学科建设的三棱锥模型,其内涵体现在学科课程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学科团队理念的科学性,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独创性,学的方法有效性和独特性,教育教学成效的显著性和价值性。这个一面四体的三棱锥模型是只有相辅相承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力。


.特色学科三棱锥模型的构建研究

我们以教学主张为抓手,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提炼、宣讲、完善、实践、反思逐步完成了三棱锥模型的构建,通过做事的方式开展实践研究,以反思总结改进的方式提炼研究成果与经验。

 1、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形成“1+X”学科课程群

从知识的角度看,学科就是一个按知识模块划分的学科课程。在三棱锥模型中,学科课程是其中的一个面。它由教师参与设计、重组、实施,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经历。因此,我们思考:如何尊重和契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依着儿童生命成长的节点,以课程为媒介,将生命、自然、生活连结起来。我们确立了我们的课程哲学:让每一朵紫荆花绽放得更加绚丽。我们以为:课程即炫丽的生命历程,课程即个性张扬的情境,课程即文化的亲密相遇,课程即灵动的多元组合。根据紫荆花的花瓣形状,设定五大板块课程:学科特色课程、兴趣爱好课程、实践体验课程、节日文化课程和仪式典礼课程。

每门学科都可以形成“1+X”学科课程群。“1”是指基础型学科课程,“X”指学科延伸课程。经过两年的学习、培训、设计、审核、改进,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基于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发自己1~2微型课程。如:语文组的张京芬老师国家课程延伸,开发了微课程《舌尖上的文化》;李为陈老师根据班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开发了《神话人物欣赏》;公维莹老师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特点提炼阅读指导经验,开发了微课程《飞扬的绘本》;郭建琴老师总结阅读指导方法,开发了微课程《奇摘妙记》;张爱军老师的简约语文课堂经常让孩子们参与儿童诗的创作,为了开阔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她开发了《谣谣谣》课程,让美文润泽童心。这样就形成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学科课程群。

其他学科同样如此,英语学科:《Classical English I》、《Classical English II》、《小小表演家》、《唱起来》、《英语俱乐部》、《英语儿歌》等;美术学科:《墨趣(一)》、《活泼的小猴》、《童心童画》、《奇妙纸盘画》等;数学学科:《快乐七巧板》、《巧玩扑克牌》、《小学生最感兴趣的10个数学故事》、《24点探秘》、《小学生要掌握的10种数学思想》、《生活数学大转盘》、《小学生必须掌握的10个数学小游戏》、《指尖数学》、《古题今探》等。201511月完成了10门精品校本课程的出版工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它只是经验的一部份,完善的课程体系,才是学生成长的核心供给力。 

     2、提炼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凝练有效教学共识

从教的角度看,学科意味着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形态是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课程给了孩子养料和活力,那么课堂就是学科最有活力的空间,对学校教育而言,它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发生地;对儿童而言,它是生命成长的重要空间;对教师而言,它是与儿童生命成长过程接触的重要媒介。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把儿童放在学科的中央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价值追求。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承担了区级以上研究课、观摩课和展示课20多节,校级研究课63人次180多节。微视频先学后教的研究,单元统整研究,读写链接研究,生活数学研究……

    1)英语学科:英语教研组在确定了“I-English”学科理念,结合英语学科教学发展需求和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关注学生语用体验。基于英语课程标准,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英语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合组织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教学方法,整合安排教学时间,整合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内容整合,单元统整的教学有利于组内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注重学生的语用体验,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2)语文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情境性、情趣性优势,能让学生感官动起来融入课堂。老师们通过唱唱、画画、演演、说说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活动。

3)数学学科:改革的目标是打造活力数学。开发“235”活力课堂操作手册,包括:两个价值追求,即教得享受、学得快乐;三个关键变量,即精心讲、主动学和勤反馈;五个核心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

4)科学学科: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教学,教、学具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组的教师开始了教学具开发、使用的探索研究,总结了三条经验:利用自制教具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化抽象为直观,化微观为宏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学科核心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老师站在课程的高度重塑自己的课堂,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具有学科特点和个性特色的学科建模,不断挑战着传统课堂。课堂上孩子们的感官动起来了,个性张扬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了。

3.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从组织角度看,学科是一个有自己的组织建制、力量配备和运行机制的学科团队。教师,是学科建设最活跃的元素。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因素,教师是学科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学科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学科学习开展的引领者,是学科团队建设的主力军。

    1)教师个体的成长是学科团队建设的基础。  从教师个体成长的共性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一位教师都会在个人实践基础上产生显性或者隐性的教学经验,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引领自我成长和发展。我们指导三年以上教龄的老师们思考、梳理、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这是对教育的深入认识与理解,并直接指向行动的做法。以教学主张为主轴,通过E-learning,开展指向性的专业学习;Face to face的交流,建立起多层次的专业对话;Practice,不断提升专业水平;Rethink,通过课例群研究,不断反思教与学方式的最优化,丰富和完善教学主张。基于教学主张的“EFPR”研修模式鼓励每位紫小教师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做一名有思想见解的微笑教师。

2)团队目标是团队发展的灵魂。  独木不成林,一所好学校一定有一批好教师。学科团队是教师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摇篮,在这里有智慧碰撞的平台,有华山论剑的气场,能更好地促进学科团队发展。2012年,各学科组完成了团队核心价值的分析和提炼,通过多次的学科组内研讨、交流、展示,大家基于办学理念、学科特点和成员特质确立了共同的目标。例如:语文学科组提出了童味语文五“xin”文化,数学学科组提出了活力数学,英语学科组提出“I English”“4S”文化,体育学科组提出七彩体育,美术学科组提出美雅课堂”“美仑美奂,科学学科组提出“A-D-S-L”文化。“A-D-S-L”,即:A,Autonomy,引导学生自主学习;D,Discovery,鼓励孩子探索发现;S,Science,培养科学意识和科技能力; L,Love,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科学,用科学。有了目标的指引,学科团队发展就有了灵魂。在目标引领下,各学科团队确立了促进未来发展了若干研究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团队和个体的共同发展。

    3)形成合作浸润的研究方式。  确立教学主张——教学建模——开展小课题研究——建设微课程——实施教学实践——丰富教学主张,这是老师们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在学科团队中宣讲主张、展示课堂、总结成果,在相互学习、改进、研究、提升的过程中,学科团队在不断成长和发展。在团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确定了这样的规则:发现别人的一个亮点,指出他人的一点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将之定义为合作浸润式研究。

       4.加强学科学习的研究,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法指导手册

从学的活动角度看,学科即学科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生命成长的原动力还在于成长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不同的个体对学科学习的需求和方法各不相同。研究学法、研究学生让学科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1)数学学科:从学会(听课)、能(读懂题意)、多(说说解题思路)、善(记住公式、数量关系)和勤这五个方面入手,形成《数学有效学习36计》。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能主动地寻找学习资源,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初步建立起了学科学习与儿童世界的链接,学科学习与生活世界的链接,学科学习与科学世界的链接。

2)语文学科:通过慧雅书童项目,组织孩子们开展学习方法交流,将孩子们的《阅读小窍门》和《写作小窍门》整理后展示,由老师自编的校本教材《小学生摘录笔记六法》向学生介绍了六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即:圈点式读书笔记,摘要式读书笔记、评注式读书笔记、心得式读书笔记、卡片式读书笔记和剪报式读书笔记。

3)英语学科:提出落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关键抓住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和谐发展。通过听读结合,有效链接;读说结合,有效互动;读写结合,有效相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4)科学学科:在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答疑上做文章,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教师带着孩子们制作自然笔记,观察自然界生活的生长规律;劳动技术教师指导孩子们制作模型飞机,研究制作过程中材质的选用与飞行长度之间的关系,动力与留空时间的关系;还有自然实验器材对实验科学性与稳定性的研究等等。

每一门学科都有不一样的方法。学法指导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变低效学习为有效学习的法宝。我们根据学科实际、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互动分享,指导学生自我调控并构建起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由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学科课程、学科团队组成的一个个一体四面的学科三棱锥有效推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他们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形成结构力,推动学科发展。我们通过发展优势学科,突破薄弱学科,带动学校所有学科上水平、上台阶,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八、研究的思考和改进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能主动地寻找学习资源,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初步建立起了学科学习与儿童世界的链接,学科学习与生活世界的链接,学科学习与科学世界的链接。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从实践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课题研究至今,100%的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100%的教师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20%的教师出版了自己的校本课程。1位教师入选嘉定区种子教师,3位教师入选镇级骨干教师,5位教师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教学主张撬动了教师专业生命的小宇宙。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正在慢慢成长起来。

3、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  在学科课程建设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师的特长考虑,资源整合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虽然特色学科课程只是紫荆花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从一个部分的研究撬动了我们对学校整体课程框架的构建,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4、改变了传统的科研范式。  学校科研工作从高高的象牙塔走进了教师的平常课堂。基于自己的教学主张,设计一堂课、执教一堂课、剖析一堂课,问题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是真真切切的,每位教师在观摩的过程中不止填写评价表,还有分工地进行观察与记录,评课有依据,表达有观点,自己有主张,全身心的浸润,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