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小组结构设计

 高占国 2018-08-01

说到小组学习,相信大家应该会很熟悉了,记得烨子在读高中时,老师在课上会专门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大家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前后四个同学被分为一组,大家总是会让成绩好的同学简单说一下题目的思路和答案,大家拿笔记一记就OK了,剩余的讨论时间里我们就开始扯(侃)话(大)题(山),从NBA选秀到星座运势,再到明星八卦,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都成为我们娱乐的资本……这时,你可能会问了,在课上这么猖狂,你们为何会活到现在(冷漠脸)?

哈哈,烨子当然知道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并不合适,试想一下,学生们在课堂小组学习中上肆无忌惮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没有设计好小组活动?

在烨子看来,有组织、有设计的小组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那么从现在开始呢,烨子将会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学习小组的设计。

【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小组结构设计

图1

如果将小组看做一个系统,我们都知道一个拥有良好循环、运行稳定的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稳定的结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习小组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设计。如何划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需要具备哪些结构要素?烨子带你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 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在分组时,老师要依据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如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学习风格、语言表达能力等)。

【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小组结构设计图2   
【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小组结构设计图3

根据小组成员的性质,我们可以有两种主要的分组方式: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是指教师选择一项关键学生属性(如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作为分组依据,将该性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异质分组指的是教师选择一项关键学生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不同的学生混合搭配进行分组。当然,老师们也可以让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分组要求使其自由随机组合

当学生在解决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时,老师可以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这样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发展机会相近,老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数学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数学学习成绩或数学逻辑能力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老师针对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要求,给学生(尤其是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多参与机会,但是同质小组内成员间缺少优势互补的机会,水平较低的学生小组需要老师较长时间的介入,由此难以发挥出小组学习的成效。

【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小组结构设计图4

如果学生需要共同解决一个相对综合性的问题,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这时老师可以采取异质分组的方式,小组内存在差异的学生在于组内其他成员沟通时可以了解和自己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有利于发展思维多样性。比如在生物课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前老师组织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每个小组根据特定的主题制定计划,实地考察,查找资料并汇报结果,小组内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调查任务,完成相关工作。在小组进行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促进成员之间互助互信。

【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小组结构设计图5

1、 学习小组结构要素

学习小组的四个结构要素分别为地位角色规范权威

(1) 小组成员的地位

关于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小组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即产生不同的地位等级,地位较高的成员往往在小组中承担重要工作或对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有较大的贡献。老师可以在在学生成立小组之初就帮助其形成初步的地位等级,如小组长、监督员等。

【好好学习】学习小组设计之小组结构设计

图6

(1) 小组角色分工

由于学习小组中学习个体特征不同,不同的小组成员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个角色可以由多名成员承担,同时一名小组成员也可以承担多个角色。但是,如果小组成员对组内角色分工不清楚,或者一人同时扮演的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小组就会出现角色和分工的失调,因此老师需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协调组内分工

(2) 小组规范

小组需要确定一个稳定的规范准则,即小组规范,学习小组的规范至少包括小组宗旨组员分工两部分,以避免小组学习过程中发生失调或失败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小组规范的原则性框架,由小组成员根据框架制定具体内容,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小组内的权威

小组中的权威由成员在小组中的地位决定,地位较高的小组成员则具有较高的权威。必要的权威可以在小组协作时进行有效的小组管理并作出适当的决策,有利于学习小组的顺利运行,因此教师可以在设立小组长的同时赋予其一定的特权从而树立小组长的权威。

参考来源:

[1] 李莉. 小组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王陆.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3(8): 34-38.

[3] 胡小勇. 案例研究的理论与实例[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