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后宫”到了-中国最北的妈祖庙

 昵称38659516 2018-08-01
“天后宫”到了-中国最北的妈祖庙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更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展示着一个城市的风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格,是一个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沈阳,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当你置身其中解读这个城市时,可以读出这个城市深邃、厚重、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是这个城市有多好,只是因为这个城市里,有让你无法割舍的东西,更有让你无法离开的理由。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盛京古城的历史、奉天老城的魅力、沈阳城市的繁华…

公交车站沈阳"天后宫"到了勾起-中国最北的妈祖庙

先说说公交车的事情,笔者就在小北这里上班,离这里直线距离不超过300米。沈阳“天后宫”在沈阳知名度很高,每天全市共有19条公交线路通过这里,成千上万的沈阳乘客都会听到这样的报站声:“天后宫站到了!”可是下了车,好奇的市民找遍四周的各个角落,也看不到那个“天后宫”。那么“天后宫”到底在哪儿呢?

天后宫路120号,就是原来沈阳二十六中的老位置上,清代时曾建有一座天后宫,面积达20多亩,很壮观。1957年,沈阳有关部门在规划全市街路地名时,特别命名一条“天后宫路”,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天后宫又重建了。

沈阳天后宫老照片

沈阳天后宫老照片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沈阳天后宫老照片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沈阳天后宫老照片

据《沈阳市志》中记载:“天后宫,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位于大东区小北街,创建人为闽人,住持周宗岐,其用途为伙居道,居此住用。”

早年,南方各省买卖人纷纷奔赴东北经商。有一些福建、江浙籍的客商也来到沈阳,他们在沈城的地载门(小北门)外的地载关街修建了一处闽江会馆。其中,有一个叫陈应龙的福建人,斥巨资在这附近捐建了一座天后宫,祈求过海往来平安。

一幅沈阳天后宫的历史照片,其规模宏大,建筑壮观,风格独特,四周砌有很高的青砖围墙。大门前两侧有一对雄伟的石狮子。

据记载,天后宫向南的山门两旁挂有“江南归雨,塞北停云”的楹联.在宫檐两侧塑有排成竖列的望天狗,其状栩栩如生。山门后设有一座朝北的大戏台,闽江同乡会馆每年都有集会,庙会日期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日。每逢集会期间,会馆都要请戏班子在此演出堂会戏,唱戏三天,并且还要大摆宴席三天。此时,来自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还有南方的一些商人都来这里聚会。有一张摄于1913年4月27日的老照片显示,当天沈阳天后宫外人潮涌动,摊贩陈杂,热闹非凡,场面十分壮观。

历史上的天后宫一层供奉着妈祖金身,二层中间供奉观音菩萨,侧面是妈祖娘娘的寝宫,里面有床被子、衣服、鞋子、梳妆台、洗漱用具、家具一应俱全,一般二层是不让随便进入的。主殿的旁边还有两个配殿,一边供奉武圣关老爷,一边是供奉三皇的。后面还有房屋数间都供奉着各式的妈祖神像。

天后娘娘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妈祖”。如今,湄州祖庙的“妈祖祭祀大典”已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举行一次活动。妈祖,又被称为天后娘娘、海神娘娘、天妃。她本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她熟悉水性,仗义勇为,常救助在海上失事的船只和难民。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她出海救人,不幸遇难。据有关民间传说,她死后还常显灵,帮助渔船和商船脱险。人们为了感激她,在湄州岛上修建了庙宇,这是历史上第一座妈祖庙,也是妈祖祖庙。自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至清末,历代皇帝曾先后36次给妈祖褒封,封号数字由2字累加至64字,从“天妃”直敕封至“天后圣母”等,从而树立了妈祖作为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由此,祭祀她的庙宇也多称为天后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