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对“清凉六宝”,吃出清爽一夏

 真问 2018-08-01

很多“清凉”中药常被用作夏日消暑的药食两用品,或泡茶、煮汤,或煮粥、炒菜。食用这些“清凉”中药时,是否有我们不曾留意之处?
薄荷

    中医认为,薄荷味辛性凉,具有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

代茶饮最佳

    夏季头疼脑热者,摘几片薄荷叶搓一搓,外敷印堂、太阳等穴位,有一定疗效。薄荷宜代茶饮,不宜用来煮粥或熬汤,因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薄荷油,气味辛香、易挥发,大火久煎后,药效容易丢失。若煎煮的中药中有薄荷,医生会特别嘱咐薄荷“后下”。

要看清品种

    如今,很多人会在家中种一盆薄荷,或者看到野外有类似薄荷的品种,便随手摘来泡茶或做甜品。然而,薄荷品种不少,如非杂交的薄荷、田野薄荷、留兰香薄荷、苹果薄荷、科西嘉薄荷、普列薄荷,杂交的苏格兰薄荷、胡椒薄荷、葡萄柚薄荷等。薄荷、留兰香薄荷、胡椒薄荷是常见的可食用薄荷,其中留兰香薄荷安全性最高,摘下洗净后,可直接泡茶喝。可是有些薄荷却不适合食用,如普列薄荷是专门用于提炼薄荷脑的品种,对人和动物均有毒性,不可食用。普列薄荷的植株匍匐生长,叶片呈亮绿色,多开淡紫色小花,大家要注意鉴别。

特别提醒

    薄荷虽是常用的药食两用之品,但其味辛性凉,非人人皆宜。阴虚血燥之人、平时好出汗者、肺气虚易感冒者,应慎用薄荷;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不可过多或长时间食用薄荷。


莲子心

    莲子心味苦性寒,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之效。

多作“配伍”用

    莲子心性味苦寒,多作为配伍用,不宜久服、多服。黄白色的金银花、红色的枸杞子搭配绿色的莲子心,清热解暑且赏心悦目。莲子心泡水喝,适用于心火旺盛、焦虑烦躁、失眠遗精、血热吐血者。

特别提醒

    即便是夏天,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也不宜用。


罗汉果

    罗汉果味甘性凉,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之效。

有白痰、舌苔白滑者不宜

    罗汉果泡水当茶饮,味甘且利咽,深受教师、歌者、播音员喜欢。然而,罗汉果并非适合所有人食用。《岭南采药录》记载“罗汉果理痰火咳嗽”,常有白痰、舌苔白滑者,是不宜用罗汉果的。

特别提醒

    罗汉果尚有润肠通便之效,但仅适用于肠燥便秘者,寒湿便秘或大便溏薄者不宜服用。


乌梅

    乌梅味酸、涩,性平,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乌梅对多种呼吸道、消化道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乌梅还有抗过敏的作用,是中医名方“过敏煎”(由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加减组成)的主药。

古老的酸梅汤配方

    相对于花叶类的中药,由梅近成熟果实炕焙而成的乌梅泡水较难出味,所以一般须煮汤饮用。用乌梅加糖,做出一大碗酸梅汤,冰镇后饮用,可用于解暑。

    向大家推荐一款古老的酸梅汤配方,源于清宫御茶坊,由生津止渴的乌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消食开胃的山楂,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的甘草,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大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症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加减,痰多者可加陈皮理气化痰,上火者可加绿豆清热,心情不好时可加玫瑰花疏肝解郁,也可加洛神花养颜、消斑。

特别提醒

    因酸梅汤有酸收、止泻的作用,故外感、实热积滞、便秘者不宜服用。不能用镀锌或铜制容器盛放酸梅汤,以免容器中的锌或铜溶解于酸性液体中。


绿豆+百合

    绿豆是众人皆知的防暑去火之品。绿豆和百合是非常适合用来煮粥、熬汤的一组食材。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之功。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效。

绿豆和百合更配

    按中医理论,“肺为华盖,象天幕,通调水道,主肃降”(肺在体腔脏腑中位置最高,有覆盖和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气只有在清肃下降时,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使水道通调、代谢平衡)。百合色白润肺,如甘露雨水凉润大地,绿豆清心胃之暑热,两者搭配,一清热一润补,共凑养阴清热、消暑清心之用,可谓补泄同施、功倍于常。

特别提醒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或常有白痰者,不适合食用。


金银花

    金银花是“疮家圣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其质地轻清,味甘性寒,不似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清热解毒药苦寒,做茶、汤、粥、菜皆宜。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有一定的抗炎及解热作用。临床上常用金银花治疗痈肿疔疮、热毒血痢和温热病,祛暑解热对金银花而言是“小菜一碟”。

宜“后下”

     金银花常与菊花、竹叶、麦冬、枸杞子、莲子心配伍,可以直接泡水,代茶饮。需注意的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有挥发油,不宜大火久煎。若用金银花熬汤或煮粥,宜后下。

特别提醒

    很多人自家种植金银花,采摘炒菜或泡茶喝。若当天食用没有问题,若要保存备用,则须晒干、防潮,以免变质。

    金银花药性偏寒,不宜长期服用。有上火症状时,可适当选用, 15克之内为宜。脾胃虚寒及疮疡属于阴证者忌用,女性月经期间禁用,体弱者不可多服。


总结


    夏日消暑的药食两用中药还有菊花、金莲花、竹叶、桑叶、胖大海等。中医认为,夏天开的花,大多有祛暑作用,可做茶、汤、粥、菜食用。临床上,中医师常因人、因地、因时适当配伍益气生津之品,如西洋参、太子参、麦冬、枸杞子等;或祛湿之品,如扁豆花、厚朴花、赤小豆、薏苡仁、香薷、紫苏叶等,还要注意保护胃气,尽量做到色、香、味、效俱全。平时服用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