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人到中年,欲成大事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

 昵称M5233 2018-08-01

宋初宰相赵普曾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提出了成大事者应有的道德标准和必备能力,从而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开创新的局面。

一、不贪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淮南子·道应训》中讲了一个“公孙休拒鱼”的故事。

公孙休特别喜欢吃鱼,在鲁国做宰相时,大家都争着给他买鱼给他送去,可是他从来不接受。

《论语》:人到中年,欲成大事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

公孙休

他的弟弟很奇怪,就问他,“你这么爱吃鱼,但是别人给你送鱼你又不要,这是为什么呢?”

他说:“就是因为爱吃,才不能接受。若是每次都接受,就会对人家有亏欠的心理,低人一等,继而日后做些不法的事情,那么我的宰相之位也保不住了。我爱吃鱼,自己又不是买不起,何必接受别人的献礼呢?”

无疑,公孙休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懂得节制欲望,守节持定,不贪小恩小惠,从而在相位上才能坐得长久安稳。

不成器的人,往往目光短浅,不会准确权衡利弊得失,贪小利而得大患。成大事者,面对欲望的诱惑都是清醒的,懂得着眼全局、大局为上,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便是如此。

《论语》:人到中年,欲成大事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懂得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人的成功道路上,如果不能忍耐一些小事情就会破坏最终目标的实现。

《人与自然》曾播放过一部关于狼的纪录片。寒冷的冬天雪已经下了厚厚一层,饥饿的狼群发现了鹿的踪迹。可是不巧的是,根据嗅觉判断,猎物已经在早先走远了。

狼面临着一个选择:不追,继续挨饿受冻,甚至有可能死去;追,路途遥远,饥肠辘辘,到底能不能追上还是一个问题。

头狼最终还是决定,沿着鹿的踪迹追上去。于是,在忍耐了一天一夜的饥饿和疲惫后,几百里的追踪终于为狼群换来了满载而归。

古人曾云:忍为众妙之门。狼群能忍,一切为饕餮盛宴做出的忍耐都是值得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苏武忍了,北海牧羊,留下千秋彪名。张骞忍了,跋涉大漠,开辟中西互通。

懂得忍耐,就是掌握了超脱的人生智慧,不断积聚能量,不断奋勇向前。

《论语》:人到中年,欲成大事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