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理解“静观(放空、发呆)”的几个点

 冰蓝1515 2018-08-01

我公众号里有一系列【修心】打头的文章,不成体系地记录了我自己的修心感悟。


之前《【修心】:从情绪释放到学习内观》里描述过发呆静观的状态:

1、挺直背,调顺呼吸直到顺畅不控制(有点忘身的感觉,不必须但加上这一步似乎效果好);

2、发呆、放空(睁眼也可以,视线不聚焦);


今天,又总结了几条可能有助于达到这状态并培养习惯的点:


1. 不追求时间多长,有5秒空闲就可以发呆,不把静观当一件“专门去做”的事(反而会减少静观频率),而是“随时随地”的事;


2. 发呆时纯无念、纯空白、纯放松、纯不思考、纯白痴(没错这就是我以前对“白痴”的理解),做不到长时间如此——没关系,有时只是5秒发呆,其实并不难;


3. 越频繁的从头脑(杂念)、情绪里回来,不要觉得自己杂念多,反而说明你在克服入幻,正向培养静观习惯,值得称赞;


4. 不回想刚才为什么入幻(被念头带走),为什么忘记观,也不谴责自己,否则你回到的不是”当下静观”,回到的是“自责”以及“回忆过去”状态;


5. 有些杂念和情绪“粘性”很大,不由自主吸引注意力,很难放松掉它,可以细细感觉它们造成的身体内部,是否有哪些“打结”和“粘滞”点,放松之;


6. 从念头里“回到”发呆以后,不期待,不控制,不预设“静观”能带来什么,包括气感、灵感等。别怕这是错的方法浪费时间,实验三个月,难道还有什么,能比你几年来一直没进步更坏的吗?


7. 再次强调,入幻的那些时刻不必介意,把关注点放在对”静观态“的感觉、驻留、体验上。要在一天多次(百省吾身)的重复中,在一次次感觉和深化当中,潜移默化形成习惯,越来越多的回到这种状态。我们不是要把“入幻”培养成习惯,而是要把“静观”培养成习惯。关注什么,就成为什么;


8. 静观是放松的、自然的,不是紧绷的、刻意的,你并不是在做一个“静观”,而是放开了杂念后意识自然、放松、自由的状态。越少杂念,静观态越“纯净”。


最后,幻相不分苦乐,痛苦快乐都要观。有些对痛苦敏感,可以从此入手,但容易卡在一段时间后“没什么痛苦了,没办法继续观”上,比如我。关于这一点我可能还要再体会。


个人感悟,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