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屡试不第的诗人,却留下千古名篇

 东方文捷 2018-08-01

一个屡试不第的诗人,却留下千古名篇,让人们记住了两个小人物 

唐末著名诗人罗隐自大中十三年至京师,应进士试,连考七年均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十上不第”当然不是因为他才疏学浅,技不如人,而是因为他的耿直和讽刺惹怒了统治者,因此他不容于世。而越是如此,他的不满和愤懑情绪就越重,在他的诗作中就会有意无意的表达出来。《唐才子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原文大意是: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一首诗赠给她。就是被人广为传颂的《赠妓云英》一诗。

赠妓云英

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钟陵醉别十余春

诗作大意是:自从上次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个春秋了,又见到了依旧体态轻盈的云英。我没有功成名就你也没有出嫁,难道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

这首诗是诗人的不平之鸣,通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感怀,借对云英的安慰,抒发了诗人屡试不第、不遇于时的悲愤之情。全诗采用欲扬先抑及侧面衬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简意赅的效果。

首句叙旧,写的却是当年的“别”。“钟陵醉别十余春”,回忆往事,犹在眼前。十二年前,诗人年少英敏,风华正茂,才气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龄,体态轻盈,色艺双全。二人互相倾慕。然而,一别之后,转眼已经十余载。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此时,诗人已经老于功名,一事无成,而云英也该人近中年了。次句写十年后的“再逢”。“重见云英掌上身”,由怀旧过渡到眼前。诗人用汉代赵飞燕"掌上舞"典故,来夸赞十年后已近中年的云英,其婀娜的身姿竟然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想见年轻时的云英一定更是十分令人倾倒。

重见云英掌上身

第三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却突然一个转折,令人措不及防。如果说上句诗人啧啧赞美云英的绰约风姿是一扬的话,那么,此句就是一抑。也就是说这里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以达到一种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效果,从而更有力的表达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既然提出“我未成名君未嫁”的问题,就要做出回答。但是末句“可能俱是不如人”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假设、反诘之语代替回答,启人深思。前面诗人已经极尽能事,赞美云英风姿出众,而对于诗人自己,也堪称才华横溢,显然,“不如人”这个答案是不成立的。既然这么明显不成立的答案,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很显然这是诗人无奈的发泄,是诗人的自嘲和不平之鸣,是诗人满腔愤懑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从而,全诗的情感也达到了最高点。

我未成名君未嫁

诗人罗隐,骨子里自带一股傲气,且有满腹才华,但在科考求仕之路上处处碰壁,见到与自己命运相同的云英,自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人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也暗况自己过人的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推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仍为布衣的问题,使对方从自身遭际中设想体会答案,语意简妙,启发性极强。从文字风格来看,此诗又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语意简妙,亦庄亦谐,一语百情,耐人寻味。

罗隐终身未第,至死仍为布衣,但是他的诗作却流传千古,他的这首《赠妓云英》也成为人人传唱的诗篇。一千多年过去了,大唐早已不复存在,多少繁华都化作了尘土,但是有两个名字却传了下来,这就是罗隐和云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