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老阿更 2018-08-01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文化内涵又是武术的精神和灵魂,没有它就失去了武术的特色。

中国五千年的生息繁衍,武术做出了独特贡献,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其文化内涵也获得了扬弃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中适应不同社会的需求。

武术中“内外兼修”的保健思想符合人们的健康需求。它强调对人全面的锻炼,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内外兼修,促进身体健康。

三焦达利第一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两掌里收至胸前,十指相叉,掌心向里,虎口向上,两臂平端。调息1次,使气凝聚于上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二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两掌自胸前顺势下按于小腹前,两臂撑直,掌心向下。调息1次,使气贯注于下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三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两掌松开,掌棱相对,指尖向前、向上抬起;至两掌臂平肩时,手臂用力向前一撑,撑时呼气,松时吸气;然后调息1次,使气蕴蓄于中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四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用鼻吸气;两掌向左右分开,两臂展平,指尖斜向前,虎口向下,掌心向外;分至左右两边时稍用力一排,随之呼气,使中焦开畅。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五势

【练法】

1.盘坐势不变。两掌经左右侧向身后画弧至腰后(命门穴处),右掌心向上托住左掌背。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六势

【练法】

1.盘坐势不变。两掌松开下收,贴身翻掌向前平举,至两臂掌与肩平,掌心向上;自然呼吸。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2.两掌向内合拢,十指交叉,掌心向内,虎口向上;用鼻吸气,双掌用力前推。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气由下焦翻上中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七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翻转双掌成掌心向前;用鼻吸气,用力前撑。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气蕴蓄于中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八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两手十指松开,指尖相对,向左右两侧分开,两臂平展;分至左右两边时,用鼻吸气,平端两臂向左右两侧用力一排,指尖斜向前,虎口向下。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气散注于中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九势

【练法】

1.盘坐势不变。两掌画弧收回,至两肩前时成立掌,掌心向里,指尖向上;自然呼吸。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2.用鼻吸气;双掌直臂上举,臂膀用力伸尽,掌心向后,掌背向前,十指用力向上插,如直插九霄之势。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气又由中焦冲运于上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十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两掌向头顶上方合拢,十指交叉,掌心向下,掌背向上;用鼻吸气,双掌带臂向上用力一托。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轻清之气上浮于上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十一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两掌十指交叉不变,掌心相对,两臂伸直顺势向前下放;至掌臂与肩平时,用鼻吸气,掌臂用力向前一推。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纯阳之气归位于中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十二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用鼻吸气;两掌十指交叉不变,翻转两掌成掌心向前,用力向前一推。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纯阳之气充满于中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十三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松开双掌,向左右两侧分开,掌臂平肩;至左右两侧时,指尖斜向前,虎口向下,用鼻吸气,双掌用力一排。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纯阳之气散满于中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三焦达利第十四势

【练法】

1.盘坐势不变。两掌经左右侧向身后画弧至腰后(命门穴处),掌心向上,十指交叉。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2.用鼻吸气;以掌带臂用力向下一掷,两臂伸直,两掌在尾闾之下。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使重浊之气下降于下焦。

易筋经核心功法“三焦达利14式”!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入妙

在经历了几千年历史文明洗礼的同时,中华武术就像大海一样广博而深远,几乎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像一棵“苍天古树”,根深叶茂,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长久不衰。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内外兼修、蕴含深刻哲理的传统文化,多方面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沉淀。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又具有武术本身独特的个性内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中国武术文化的价值中国武术技巧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华人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每个华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支撑。

武术文化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四大国粹之一,武术“非武非术”,而是一个承载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华夏文明的“活化石”,蕴涵了中国人对宇宙、生命、社会的的思考结晶,以及中国人追求的完美的生命本根与人生境界。

易筋经由韦驮献杵、摘星换斗、倒拽九牛尾、出爪亮翅、三盘落地、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等十二套动作组成。

易筋经是常用的练功方法之一。从易筋经的文字来解释,“易”是改变的意思;“筋”为筋腱、肌腱、筋脉;“经”是指方法。易筋经就是通过练功方法来改变筋骨功能,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

左摘星换斗第一势

【练法】

盘坐势不变。自然呼吸;右掌反贴于腰后;左掌向左上侧伸臂高举,掌心斜向上,指尖斜向左上方;举目观掌,注目凝神。定势后,调息3次,引气左升。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左摘星换斗第二势

【练法】

1.盘坐势不变。自然呼吸;左掌向右屈臂下放,顺头上绕转至右耳脑后,指尖向下,掌心对右侧后脑。

2.左掌经后脑向左转至左肩上方,左肘尖向左斜上方。定势后,调息3次,导气右旋。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左摘星换斗第三势

【练法】

1.盘坐势不变。右掌伸臂仰掌向右侧上撑至与肩平,左掌握拳置于左肩;目视右掌。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2.右掌向胸前收回成拳,左拳下落胸前,两拳面相对,屈肘端平,如试弓状;自然呼吸。

3.用鼻吸气;右拳变掌,竖腕立掌向右侧平推,指尖向上,掌心向右;两手左拉右撑,如开弓弹丸状;头随右臂右转,目视右掌背,一志凝神。定势后,调息3次,导气逆行。

4.行气毕,用鼻呼气的同时,左拳如弹丸般向右侧方打出,拳眼向上;右掌护于左肘弯内侧,指尖向上;目视左拳。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右摘星换斗第一势

【练法】

动作与“左摘星换斗第一势”相同,方向相反。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右摘星换斗第二势

【练法】

动作与“左摘星换斗第二势”相同,方向相反。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右摘星换斗第三势

【练法】

动作与“左摘星换斗第三势”相同,方向相反。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每天学几招少林易筋经!上可摘星换斗,下可通炁纳气!

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

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浸中,在儒、释、道以及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经过了几千年的洗礼,在成全自己的辉煌历史中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武术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完整,是一个较大的传统文化体系。

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树立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理念无疑对于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文化不是文明,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沉淀”积累、升华。

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汇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

九宫旋转十二法, 其特点讲究“ 腰随胯转,周身松活,形意相随,呼吸自然”,要求“ 两手如环抱, 两脚走弧形, 动如蛇之行, 柔丝蚕作茧”。

一、无极势

面 南 起 势, 两脚 并 步 正身 直立; 两臂 垂 于 体 侧, 肘 微 屈、 腋 空 含, 两 掌 自然 分开 成 八字 掌, 中指 贴 对 裤 缝, 掌心 向里, 虎口 向前; 头 正 项 竖, 舌 抵 上 腭, 虚 灵 顶 劲。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二、混元一气

1. 两脚 尖 外展 成 八字形, 脚尖 与 肩 同 宽; 随之 两脚 跟 外转, 与 肘 尖 在 一 垂直 线上, 两 脚尖 略 向内 扣, 两脚 掌 平行 站立, 膝部 微 屈。 上体 与 两手 臂 姿势 不变。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2. 两脚 不动, 两臂 由 体 侧向 前、 向 上屈 腕,徐徐 提起, 高 与 胸 平。 两臂 屈 肘 成 圆弧 形, 两 掌 松 垂, 掌 尖 向下, 掌心 向里, 虎口 相对, 与 肩 同 宽。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3. 两 肩 向后 松 沉( 即 肩 关节 微 向上 提起 约 1 cm, 复 向后 沉, 使 肩胛 自然 缩 靠 贴近), 同时, 两 掌 向 上翻, 坐 腕、 翘 指, 高 与 肩 平, 掌心 向前, 拇指 相对, 两臂 仍 成 弧形。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4. 两腿 屈 膝下 蹲, 成 马步, 同时, 两 掌 下按, 掌心 向下( 意在 中指), 虎口 相对 成 圆, 高 与 腹 平, 两臂 仍 成 圆弧 状。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三、左右太极阴阳鱼

1. 胯 向 左旋, 两腿 由 马步 转 换成 左 弓 步, 上体 随 胯 转向 正东, 同时, 两臂 仍 成 圆弧 形 向左 划 弧 摆动, 两 掌 随之 由 八字 掌 变为 扣 指 掌( 劈 掌), 手腕 内 扣, 中指 斜 相对, 掌心 向下, 高 与 腰 平。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2. 上体 后坐, 重心 移至 右腿 上, 成 左 虚 步,同时, 两 肩 后 沉, 两臂 由 前 向后 分开 至 身体 两侧, 两 掌 随之 按 至 胯 旁, 手腕 内 扣, 掌 尖 斜向 前 下方, 掌心 向下。 面向 正东,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3. 上体 随 胯 右旋, 渐次 转向 正西, 同时, 两臂 仍 成 圆 弧形 随 上体 右 转, 两腿 由 左 虚 步 转 换成 右 虚 步。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4. 胯 向 左旋, 两腿 由 右 虚 步 转换 成 开立 步, 重心 移至 两腿 上; 两臂 仍不 动。 目视 正南 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四、左右穿翻天旋掌

1. 两脚 不动, 两臂 向前 向上 抬起, 高 与 胸 平, 两 掌 松 垂, 掌 尖 向下。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2. 两腿 屈 膝下 蹲 成 马步, 同时, 两 掌上 挑 翘 指, 随 腿 下 蹲 时下 按, 高 与 腹 平, 掌 尖 相对, 掌心 向下。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3. 胯 向 左旋, 两腿 由 马步 转 换成 左 弓 步, 同时, 左掌 外 旋 上托, 掌心 向上, 掌 尖 向左 侧 斜上 方; 右 掌 于 腹 前 翻转 成 掌心 向上, 掌 尖 向左。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4. 左掌 随 上体 向上、 向左 翻转( 以 腕 为 轴) 至 头 左 上侧, 掌心 向上, 掌 尖 向右, 同时, 右 掌 外 旋 上托, 掌心 向上, 置于 左 腹 前。 目视 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5. 身体 后坐, 重心 移至 右腿, 成 左 虚 步。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6. 左掌 由上向下, 边 旋 腕 边 下落, 至 左 胸前, 同时, 右 掌 向上、 向前 经 左掌 背 处 穿 出, 掌心向上; 左掌 略 前推, 虎口 向下, 掌心 向前, 右 掌 置于 左 前臂 内侧。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7. 胯向 右旋, 两腿 由 虚 步 转 换成 右 弓 步, 同时, 左臂 接上 势 继续 翻 至 体 侧, 高 与 肋 平, 掌心 向左, 虎口 向下; 右 掌 向右 托 掌 至 胸 平。 目视 右 掌。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8. 右掌继续向右平 旋 至 体 侧, 稍 高于 肩,掌心 斜向 上, 同时, 左掌转腕至左腰侧,掌尖向右, 掌心向上。 目视 右 掌。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9. 动作与本势3~8相同,唯方向相反。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10. 胯向左旋,重心移在左腿上,身体转向正南,同时,两掌继续旋翻穿开,左掌高与肩平,掌心向上;右臂旋翻于右腰旁, 手臂圆屈,掌心向后,虎口向内。目视左前方。

九宫旋转十二法之前四式!气通百汇,呼吸自然,纳炁归丹田!

武术是一种文化 ,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习惯的。

因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武术这种运动形式的表现而形成了一些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对人们的修养和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