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20万的国际学校,到底比公立学校强在哪儿?看完恍然大悟!

 一两半酒 2018-08-01

经常看《爸爸去哪儿》的家长们,肯定知道那些明星家庭的孩子们,比如李湘、黄磊、刘烨、胡军、杨幂等等,几乎每个嘉宾的孩子上的都是一年20多万的国际学校.......



高昂的学费几乎是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了,尽管这样,很多父母也要拼尽全力,为孩子抢这样的入学名额。


那么,到底国际学校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或许可以从明星孩子的微博里面,发现一点端倪。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在去年暑期的时候发过一个用英文解析数学题的视频,全程十分流利,完全没有口音,很多网友都听不懂...


让网友们十分感慨:“明明生在罗马,还那么努力”


当然了,除了全程的英语环境,国际学校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武器,到底20万的学费,花在哪儿了?


拥有二十年教育行业经验的社科院研究员王教授告诉我们,目前国内的国际学校,使用的课程体系跟美国的“STEAM”教育体系十分相似。为此,德拉学院的记者们实地调研了北京有名的几所国际学校,采访了50位国际学校的家长,为各位家长读者们厘清困惑。




家长疑惑1:相比公立学校,国际学校教的为什么这么“慢”?


有了不少家长反映,国际学校老师教太少、进度很慢,小学二年级还在学20以内加减法,1/3+2/3=1可以教一个星期。这样看来,国际学校基础教育的深度和难度实在比不上公立学校。这是因为他们在教“思维方法”而不是“知识点”,强调的是学习的试错过程,而非正确的结果。


什么是STEAM? 
简单来看,STEAM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

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手工课来入手,来分析一下公立课与“STEAM”的最大区别。


对于做沙包这个课程,公立学校一般老师是这么教的:


第一步,教怎么裁剪布料;第二步,教用针线来缝合;第三步,缝的时候收针怎么做。最后,把沙包封上口,填充沙子。学生按老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做出一个统一的小沙包来,就学会了“做沙包



但国际班里的STEAM课是这样教的:


第一步,老师问学生,沙包是干什么用的。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和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它的功能是什么。沙包是玩的时候互相丢的,打到人的时候不能很疼,就不能用坚硬的材质来做,但又要保证丢得远,还得有一定的重量。

这样思考后,学生自然会去想要实现这些现实功能,需要用什么材料。

第二步,老师会让学生自己选择用什么材料做沙包比较合适。

第三步,才是怎么做。

第四步,一定要丢一丢检测一下,用现实来反馈。   


现在重点来了 !我们反思一下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本质区别。


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这样的:着重解决已知问题,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点。不需要孩子进行自主思考,按照老师的现成标准和答案来做,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一种情况:这次做沙包,会了;下次让学生做机器模型,又不会了。因为他觉得机器人模型和沙包完全没关系,我知道怎么缝沙包,可机器人模型是个全新的东西。


换成STEAM的教学方式,做机器人模型还是可以用这四步完成:


一,有什么用?

二,基于用途,需要什么材料?

三,怎么做?

四,做个检测,获得反馈。


看出来了吗?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获得。


这小小手工课的四步骤,体现了STEAM教育核心:


发现问题  设计解决方法  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  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


它不追求让孩子掌握做具体东西或解答具体题目的知识点,而是强调掌握一种思考方法。



相比公立学校,国际学校的基础教育之所以“差”,也正是因为这种“慢”的教学方法。恰是这种着眼于思考方法的“慢教学”,给了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家长疑惑二:国际学校不教给孩子标准答案,孩子课上花大量时间试错?


一般来说,“失败”的概念通常在我们的传统教育系统中是消极和负面的字眼。而在STEAM学习模式里面,恰恰失败和试错是被鼓励。相反,不能容忍犯错,会阻碍创新潜力的实现。事实上,尝试挫折和失败是强化学习的好机会。正是失败后提出新问题,才能开始新调查,并确定之前的技术、结构或创新为什么不起作用的原因。

国际学校“慢”的好处不只这一个,虽然效率低了,但老师把时间花在了引导学生在试错的过程中,在观察、实践、发现、思考甚至讨论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最终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AM学习模式正是要孩子们学会“失败”,STEAM教育更看重获取学习结果的过程,在过程中发展衡量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修正“害怕失败”的心理,允许学习者犯错, 通过高趣味性和风险的课堂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钻研能力。




家长疑惑三:国际学校课程分科不明确,孩子学到了什么 ?


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上完一堂历史课,然后接着上一堂地理课,两个课程之间完全没有关系。STEAM跨学科的专题式教学方式,则通过一个专题项目“欧盟“将欧盟各国的历史、欧盟国家的地理位置、欧盟国家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欧盟使用的货币串联到一起,相当于将历史、地理、语言和经济等跨界科目整合到一起。


这就是国际班STEAM课程,“注重跨学科的知识整体”而不是“碎片化单项知识”,实现知识与现实的关联。进行跨学科整合,将这五个学科的知识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整合的教学方式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

因为现实世界的问题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采用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正是STEAM的独特优越性。



下面我们通过国际班的一个课程来进行说明吧。


这个案例是“制作mini电冰箱”,这是孩子们在美国考察STEAM课程时学到的。


项目开始的第一步,是观察和分析。老师引导孩子们来分析冷与热的本质,冰箱为什么内外温度相差那么大,其中的制冷原理是什么,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能够隔热。这部分包含了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还包含了结构和功能匹配的整体思维方式


观察分析之后,就开始行动了。孩子们使用CAD图纸画图,进行电冰箱的外观设计,接着导体材料的选择,电路的规划...这部分包含了电路知识、分子运动知识、热量传导知识、设计美学知识



你会发现,制作一个mini“电冰箱,孩子们要用到的知识非常多,而且很多知识都是跨学科的:工业设计、电路知识、导体知识、热传递知识等等。


像这种课程,STEAM课上经常有。几个孩子为一组,几组一起做个项目,中间涉及多学科知识,学生以组内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设计、开发、动手操作等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并且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传统应试教育使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而10后作为伴随人工智能成长的一代,思维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未来的方向,一定是“整合跨界能力”效用远大于“单项突出”。从这点来看,国际学校的教学方式更接近智能化时代对人的需求。


STEAM应用在日常家庭教育中 


看着这么多,家长们不用焦虑,因为STEAM并不是价格高昂的国际学校的专利,相反,它非常适合在家庭教育中运用。因为,STEAM教育强调将抽象知识回归生活情景,学生们通过解决一个个趣味性强、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去学习知识。通过“做中学”,实际体验操作过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像专家面对现实问题一样进行设计和创作,开展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学习。


  学习日常化、学习游戏化  


德拉建议家长学会就地取材,用常见物品完成一个临时目标,是很好的训练。家庭中常见的东西,都可以做一个STEAM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孩子需要在日常中反复训练,才能够熟练掌握,最后形成思维习惯。


比如,德拉学院课堂上的小活动:一起来做个“自动吹泡泡机


这个临时目标听起来是不是很难?传统的思维里面,吹泡泡哪里能自动?不都是用嘴吹吗?突破这个惯性思维,为吹泡泡寻找新动力!


STEAM就要脱离标准模板!


你可以引导孩子用我们前面讲到的四步来进行。首先,自动吹泡泡机的用途?重点在自动吹风。然后,需要什么材料?这个环节,就需要开脑洞了,进行多次测试,比如自动吹风的需要动力,这个动力可以是电也可以是油等等。接着是怎么做,最后是测试能不能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是通过支持,建议和指导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建立学生们敢于接受难题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们,并且在必要时拓展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国外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注重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修理机器,修整花园。中学生在家那可以尝试小项目比如一起制定旅行计划,家庭成员分工执行。国内一些高质量的冬夏令营一般也是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选择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