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Q浏览器

 大西瓜nj5u4j9h 2018-08-02

授权图片 | 陈卓 摄

聪明与糊涂从来不是相对的花与果,而是一片树叶的两面。

聪明是齿轮,为生活提供动力;糊涂像润滑剂,让生命的滚轮更加顺遂。

人,真正的成熟,便是集聪明与糊涂于一身,需聪明时聪明,该糊涂时糊涂。

1

1

守位,不做出位之事

人的一生担当着很多角色,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姐妹、上司、下属、恋人、朋友……

每个角色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位置。切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

庄子里有个故事:越俎代庖。是说主祭祀的人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

祭祀有祭祀的规矩,厨房有厨房的门道,二者并不属于同一工种,一旦错位,双方的差事都会搞砸。

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病死五张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越位。

他身为蜀汉丞相,把握大局,制定战略是他的本分。

但蜀军中凡是惩罚二十军棍的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每天超负荷的工作,活生生累死了他。

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哪个位置想哪个位置的事。

无论是否可以胜任,都不要越过自己的位置,去做别人的事。

把自己的事情做到位,社会才能顺畅运行。

2

守心,不做违心之事

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儒家常常讲慎独,是说在别人看不到地方,在独处的时候,也能抵抗诱惑,保持清醒。

所谓守心,就是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会感到愧疚,可以面和天地、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

孟子曾说:“不虑而知,良知也”。

人的良知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只要不被私欲遮蔽,总能按照良知行事。

人一旦违背良知,就会接受良心的谴责。

我们见过很多的逃犯,东躲西藏几十年,归案之后,入狱之时,居然说自己内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一个人可以欺骗别人,却无法欺骗自己。一个人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却无法逃脱良心的谴责。

良知在人的心头,无时无刻不在监督着我们。

一时失意,遭遇不公,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不然只会遗憾终身。

锦衣华服,内心却惶惶不安,这样的人生就算得到也不会幸福。

人生在世,不求尽如人意,只求无愧我心。粗茶淡饭,内心安宁,就是最大的财富。

3

守嘴,不乱说话

《易经》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这是让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嘴。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真正的君子,总是说的少,做的多。

老子则曰:“大辩若讷。”

真正的智者,总是看起愚笨,不与人争辩。

所谓守住嘴,就是不该说的话不要说,没有过脑子的话不要说,牢骚话不要随便说,说话要三思,切记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庄子在《人间世》中说:'夫言者,风波也!

夸夸其谈,迟早要遭受灾祸。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一个人紧守本分,不越位,不逾矩,不乱说话,认真做事,坚持内心,这样的人,自然可以避除灾祸,吉无不利。

“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卷一·语录一·传习录上》

背 景

据《传习录》载:王阳明在回答弟子徐爱的问题时,批评了朱熹的“在新民”之说,而坚持《大学》古本的“在亲民”之说。

他说,《大学》所谓“‘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又如孔子言‘修已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

古之人明明德以亲其民,亲民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明明德’,体也;亲民’,用也;而‘止至善’其要矣。”王阳明这个体、用、要的解说,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精辟阐明。

解 读

如何理解“修己以安百姓”?吴光认为,首要目标是修养自己,成就高尚人格,具有崇高道德,这是立身处世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能安定周围的人,进而使所有人都得到平安快乐。换言之,“修身立德”与“治国安民”的关系是确立根本之道与在政治实践中应用、践行根本之道的关系。

这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内圣外王”“修己治人”之道。内圣成德之道是“仁”道,外王“安百姓”之政就是“仁政”。以“安百姓”为最高政治理想的精神,也正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

如何做到“修己以安百姓”?吴光认为,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爱民保民。王阳明说,“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如保赤子”。就是说,应像君子尊贤爱亲那样爱护人民,应像父母爱护婴儿那样爱护人民。二是顺应民心。王阳明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将统治者视做民之父母,而将被统治者视为君之子民。三是安民富民,不但要使人民安居乐业,而且要使人民日益富足。

当然,“说亲民便兼教养意”,要抓好对人民群众的教化,这也是“亲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己以安百姓”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这一点,连尧、舜那样的古代圣王都担心做不到。为政者要以尧、舜为榜样,时时警策自己去做“安百姓”的工作,必使所有人都平安快乐而后心安,倘若有一事未定,一人未安,则以此为病也。

原句出处参考《王阳明全集》(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 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赏析摘自《王阳明的人生智慧——阳明心学百句解读》(吴光等著)

文稿来源:儒风大家,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阳明文化书院整理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转发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