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为人(下)

 昵称22346171 2018-08-02

四:女人

为而不持,好美色但不去占有,更多的是艺术家的欣赏。老柴的一生,应了俗话“生前女人多,死时一个无。”

对漂亮女人评头论足,在化妆舞会后和舞伴调情,在枯燥的旅途和漂亮女人说笑,与女招待打情骂俏。即使有艳遇,也从不与性爱对象保持事后的关系。

痛苦的婚姻,但不妨碍老柴对他人的妻子赞不绝口。他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漂亮的妻子关系极好,他非常喜欢小提琴家布罗德斯基的妻子和弟媳,被自己的弟媳那双勾魂的眼睛搅得有点魂不守舍,他同维拉的关系超出了友谊的界限。俨然是巴塔丽娜的密友,各自结婚后,密切的关系一直保持到死。

同康德拉契夫伯爵家的女教师爱玛关系暧昧。女仆阿丽莎走了,他会痛哭流涕,来了会破涕为笑,这也许不单是主仆情了。老柴对漂亮女人毫无生理心理上的厌恶,对妻子却相反。

在美国,老柴出席卡内基大厅落成时,赞赏送电报出身,现在成为美国巨富的卡内基的朴实,欣赏他美丽的妻子。老柴同娇小玲珑的继母相处融洽,说继母“虽然教养一般,却非常善良贤惠。”

对文学和历史上的名女人更是赞不绝口,他的十部歌剧五部是以女人名命名的,其他五部中两部的主角都是女人。《天鹅湖》可说是献给俄罗斯女人的赞歌。老柴的一生钟情于漂亮女人,但自己的婚姻却痛苦不堪,分居后还始终负担妻子的生活。

五:待人

鲁宾斯坦一生与老柴别别扭扭,他去世,老柴创造了唯一的一首三重奏献给他,公演后还去墓地凭吊。小提琴家科特克借口准备不足拒演协奏曲,老柴写信说:一辈子不饶恕他。但得知他病重,赶去瑞士看望,他的去世让老柴很悲伤。和席洛夫斯基交友,辱骂吵翻过,但言归于好一起畅饮,得知他在巴黎病重,火速借钱前去看护。对自己的钢琴启蒙女教师有求必应。

为蒂夫里斯歌剧院,不惜去向沙皇求情;为基辅艺术家得到重视,向《呼声报》编辑求情;替男仆勾引的旅馆女服务员向老板求情;不管是朋友或仆人的孩子,只要有才气,他都乐意为孩子的深造出力;资助穷困艺术家,作曲、赠版税;为农民建教堂,向梅克夫人求情……老柴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所以他有困难,他的朋友一样大方。

写文章为巴拉基列夫申辩,央求朋友出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作品,帮助、提携许多年轻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坦率地说:“歌剧《阿列柯》获得成功,与其说是作品本身,不如说是柴可夫斯基的大力推荐。”记者问,俄罗斯谁能接替老柴?他热情列举了格拉祖诺夫、阿伦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之名。音乐会上,老柴宁可拉掉自己的作品,让新秀的作品演出……

六:艺术

艺术家多半是半人半神的怪物。艺术家谈论别人的作品比谈论自己的作品更能暴露自己。老柴最喜欢的画家是拉斐尔——这位绘画界的莫扎特!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绘画艺术的精神和道德价值的论述是天才的傻话。称著有《编年史》《历史》《演说家的对话》的罗马史学家塔西陀(公元55120)不愧是个伟大的艺术家。称米开朗基罗的《摩西》不愧是传世佳作,而贝多芬的《英雄》里有不高雅的和弦转位。老柴关注美,关注高雅的趣味。他说,我不认为我是浪漫派艺术家,我是个古典主义者。

老柴对文学很敏感,读法律学校时主编过刊物,后来写过不少音乐评论,他的书信显示了文学素养。他的诗《铃兰》很迷人。他期望有本好的韵脚辞典,免得自己苦思冥索。他喜欢读严肃的作品,如印度游记,蜂、蚂蚁的论著。喜欢历史,尤其是十八世纪的近代史。读哲学书,推崇斯宾诺莎的品格,不喜欢叔本华反人类尊严的成分。人道主义是老柴思想的基本点。他读歌德、萨克雷、乔治·艾略特、狄更斯、莎士比亚的作品,喜欢法国作家梅雅克、阿列维,对莫泊桑心醉神迷推崇备至,崇拜福楼拜,也喜欢诗人德·缪塞。不原谅雨果、左拉的低级趣味。俄罗斯作家中最崇拜普希金,也爱读阴柔的诗人费特、科米亚科夫和阿·托尔斯泰。

老柴对纯朴、着意描写家庭生活的文学作品极敏感,认为这是最深刻、最亲密的层次,带来美和新意,给人以满足。契科夫的作品触动老柴的心弦,那温柔、细腻、人情味、端庄、幽默的笔调很合老柴的情调。同情人民的自由派诗人涅克拉索夫让人忘不了、佩服托尔斯泰的写作天才但不喜欢他的说教。

老柴说,艺术家的深度和真实在于揭示常人达不到的地平线下的未知深度,达到语言消失、音乐流出来的境界。

莫扎特是神童般的天才,温柔如鸽子,腼腆如处女,他简直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从不自命不凡、自鸣得意,也从不怀疑自己的天才。莫扎特是音乐的上帝。老柴最推崇莫扎特的《唐璜》,因为有了莫扎特,我才把毕生献给了音乐。莫扎特永远都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他让人心清目明、青春焕发、返老还童。莫扎特毕生都用健全的、生气勃勃的、少年纯情来表达生活的欢乐。莫扎特纯洁如天使,他的音乐充满了圣洁的美,是一切音乐美的顶点。

瓦格纳的《罗恩格林》是他歌剧的登峰造极之作,但瓦格纳的原则与我格格不入,他本人让人反感。但你不得不感叹《女武神》那段著名的骑行曲的壮观和英雄气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奇美、强大、新颖、意味深长的。

老柴在会见勃拉姆斯时毫不谦虚地说自己比他高明多了,自己以前把他当做缺乏灵感、没有创作天才、装腔作势的作曲家。老柴评论说,不可否认勃拉姆斯是个大师,他的某种干涩和冷漠让人心里发凉,他激发调动了人们的乐感,却从不予以满足,他似乎羞于用明快易懂的音乐语言说话。

德国音乐迷惑不了老柴,虽也爱听威伯,赞赏门德尔松、喜欢舒曼。说舒曼没力量、李斯特让人心里发凉、舒伯特有些絮叨。喜欢巴赫的赋格曲。迷恋意大利的贝利尼(公元18011835年),对马斯卡尼(公元18631945年)充满同情,对罗西尼将信将疑,对威尔第毁誉参半,认为格里格天赋极高,本能地反感肖邦。认为比才的《卡门》确实是杰作!老柴对马斯奈的看法是变幻不定的。他说柏辽兹境(标题音乐的真正创始者)界很高、构思美妙,但能力不够,实践起来力不从心。

他在给梅克夫人的心中说,他的《天鹅湖》比起法国的德利勃(公元18361891年)的《茜尔维娅》不过是蹩脚货。

当时俄国音乐界以乐评家斯塔索夫为首的“五人强力集团”的在野派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中心的正统派(除了老柴没什么成就)两股力量。五人团中,包罗丁才气不小,但没活跃于音乐生涯,居伊的音乐优雅、柔美、纤细,巴拉基列夫个性最强,但过早搁笔把全部时间泡在教堂里了。五人中穆索尔斯基最有才华,但心胸狭窄又不愿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情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称他的《西班牙随想曲》堪称管弦乐法的丰碑。对俄罗斯现代音乐之父格林卡,老柴不单是羡慕钦佩,还有着宗教般的敬畏,称格林卡憨厚可爱,但作为个人却卑琐无聊。老柴所有的好恶都深深打着古典主义的审美烙印!

音乐黄金时代最后一批继承者是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格林卡、梅耶贝尔,和柏辽兹一样,他们都是过渡阶段的音乐家。他们不去写伟大崇高的题材,不在构思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华丽和刺激,翻新表现手法。老柴认为艺术体裁要前后一致,音乐要悦耳,要使人心灵陶醉。音乐创作唯一的目的就是美,是和声,是丰满和平衡。对自我的驾驭,个性的力量和自信是艺术家不可缺的品质。声乐的实质是真实再现人的感情和心境。

“音乐响起在语言结束的地方”(海涅)酒精诱人出错,音乐给人启示。不触动心灵没有音乐,只有音乐才能表达爱情。没有善良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没有同情,艺术就一文不值!《叶甫根尼·奥涅金》吸引人的是人性、诗意而不是现实主义的描写。一个抽象的乐思谱成一曲,组成配器演奏,是最快乐的时刻之一。《第二交响曲》是我写得最好的作品,至少在曲式上是无懈可击的。

灵感是等不来的,不下苦功夫就永远写不出真正的东西。灵感垂青于自讨苦吃、多思多练、克服了惰性的人。艺术家是双重性格的人,他们既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又过着艺术家的生活,而这两种生活并不总是平行的!

喜欢D大调这一往无前、明亮辉煌的调子,酷爱管弦乐配器。他说,配器对我而言是很惬意悠然的消遣,钢琴是油画的底色,它只是独奏、伴奏、同乐队协奏。老柴富有创造性,他始终在探索各种新技法的可能性。他第一个把钢琴和管风琴并入管弦乐队(《女水妖》《曼弗雷德》)。他把俄罗斯古琴(古斯里琴)用于交响曲,在《1812年序曲》用了一门大炮,在《第二组曲》用了四把E大调十键手风琴,在《胡桃夹子》里用了儿童鼓、兔皮鼓、C调儿童小号、木铃来模仿杜鹃、鹌鹑等鸟鸣声,第一个使用钢片琴(《胡桃夹子》、交响诗《督军》)。老柴认为歌剧的抒情应该交给乐队去完成,歌唱家的演技要纯朴精湛,布景不该追求无用的豪华,而应该反映剧中的时代。

不全部完成了上一部作品,老柴绝不动笔写下一部。力求自己的作品给人好印象,力求指挥得完美无缺,老柴甚至把节拍器的读数写在总谱上。《1812年序曲》声势浩大,振聋发聩,但少真情实感,没什么艺术价值。而《弦乐小夜曲》情真意切,都是发自内心的灵感。

音乐是传递感情的手段,是沟通心灵的途径。音乐的内涵是超时代的,不会随时代改变而改变!老柴的音乐就是这样!

Vladimir Volkoff《彼得·柴可夫斯基——一幅真实的画像》(冷杉译,辽宁大学二零零零年十月版),此书前半部分综述,后半分专题,资料很丰富。作者虽是柴氏后人,但还是相当客观的。此书的不足在于前后分述的体例难免散和重复,而对老柴其他传记的评述又嫌多了。传记还是按时序描述,重生活细节为好,这是我七年后重读所感。

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三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