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栽培好孩子是父母重大的责任

 天地虚怀xia 2018-08-02

栽培好孩子是父母重大的责任


有一天,马达利神问帝释天王:“哪一种人值得尊敬?”帝释说:“我尊敬那些清净、严持戒律、常随佛法、布施及照顾家庭的居士。”谈起家庭,培育好孩子是父母重大的责任,以下是栽培孩子的指南:(一)教导孩子远离邪恶。(二)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三)协助孩子成为一个善于工巧的工人或商人。(四)协助孩子娶一位贤淑的妻子。(五)将财产交给孩子。

 

在不同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接受父母亲不同的教导。在往后的成长过程,他们需要靠自己吸取知识,增长智慧。一岁至五岁之间的孩子,父母应照顾、爱护、怜惜、鼓励、常伴孩子左右。六岁至十五岁的孩子,父母需严加管教,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建立他们良好的品行,指导他们谋生的正当途径。每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亲不能避免惩罚他们,严厉的管教使孩子醒悟自己的过错。十六岁以上的孩子,惩罚他们是不恰当的,父母应给予劝告、尊重、指导他们,视孩子如朋友。

 

例证:(1)有一天,一位隐士走向隐居处时,遇到一个一派胡言且恶作剧的小男孩,嘲弄并责难他。这隐士不在乎小男孩的无礼,而走向在不远处小男孩的母亲,劝她以身旁的小树枝处罚小男孩,但她不理会隐士的劝告。于是,隐士便离开,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二十年后,隐士经过以前的旧路,见到一个男孩吊死在一棵树上,母亲为孩子的不幸悲伤地哭泣。这位隐士走近向她说:“女士,你不必为死去的儿子悲伤了,对于他的死,你应自责。你可曾记得二十年前,在这个地方,这一棵树前,我曾劝你教导你的儿子。当年他的过错没有改正,导致遭受今天的不幸,其美好前程全毁了。”年青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受到恶行的困扰,其实这是可以通过引导而脱离的。

 

(2)给孤独长者有个很任性的儿子,态度傲慢,不尊敬他人,也不尊敬三宝。长老自知这是自己的过失,因为无法栽培儿子有好的品行。有一天,长者想出一个妙计,来革除儿子的傲慢,成为一个谦虚及顺从的孩子。长者建议儿子到精舍去持戒一天,便可得到一百块金子。起初,儿子以为父亲跟他开玩笑,后来,他被父亲的真诚感动,就到精舍去持戒一天。长老的儿子坐在精舍的角落里,不尊敬佛陀及弟子们,过了一天便回家去。长老非常高兴,供他山珍海味,但儿子拒绝,直到他获得一百块金子后,才享用山珍海味。

 

翌日,长者叫儿子来到面前说:“若你能记取佛陀所说的法,便可得一千块金子。”佛陀知道长者的儿子到来的目的。佛陀用一种特别方法说法,使得他听第二句法时,便忘了第一句法。他聚精会神地听闻佛法,但无论如何皆无法吸收及记得所述。佛陀说法完毕后,他便证得第一果位——须陀洹果,这是因为他父亲的妙计及个人三昧所得的成就。过后,他与佛陀及僧众一同回家。当长者见到佛陀,便知晓儿子已经转变,现今已经是一位圣者。长者内心因而欣喜万分,可是儿子却大感害羞,深怕父亲当着佛陀的面,给他一千块金子作为听闻佛法的酬劳。

 

长者布施食物给佛陀、僧众及儿子。餐毕,长者便赠送一千块金子给儿子,作为儿子由一个傲慢任性的人,转变为圣者的奖励。儿子轻声地叫父亲收回那些金子。佛陀运用神通,已知其中原委,但他叫长者说出原因。长者说:“两天前,我儿子为了一百块金子而去受戒,回到家里他不肯用餐,直到我给他金子。第二天,我叫他再次去听法,只要他能重述任何一小节佛所说的法,便可获得一千块金子。”世尊说:“任何人只要迈向正道并证悟初果,远胜于他成为一位转轮圣王或天神。”

 

(3)在波罗奈城有一户富有人家,有独生子名为马哈它那。他的父母亲从来不关注儿子的教育,因为他们以为,照顾孩子是件非常累人的事,也是件不重要的事情。结果,独生子为所欲为,他浪费人生于享受娱乐及放逸的生活上。在波罗奈城,另有一户富有人家,有一独生女。她父母亲的想法和马哈它那父母亲的想法一样,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这独生女。他们相信巨大的财富,已足够女儿过着舒适及安逸的生活,而且绰绰有余。

 

这两个富有人家的儿子及女儿结婚,成为一个家庭。之后,他们的父母逝世。马哈它那及妻子继承了双方父母的财产。他们把财产用于放逸及堕落的生活,毫无节制,如酗酒、赌博、跳舞、大肆挥霍,终于耗尽了所有的财产。最后卖掉屋子,甚至连床具也卖掉。他们只好睡在路边,在精舍附近乞食。有一天,他们照例来到佛陀住的精舍旁。当他们出现时佛陀微笑,阿难尊者见到这种情形,就问佛陀为何微笑。

 

世尊回答:“如果这对夫妇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守护那份财产,及过着正当的生活,在波罗奈城,他们就是最富有的人家;如果这对夫妇能舍弃这份财产出家,男者得证阿罗汉果,女者得证三果。如果这对夫妇中年时,懂得守护那份财产,及过着正常的生活,在波罗奈城,他们就是第二富有人家;如果当时他们能舍弃这份财产而出家,男者会证得二果,女者得证一果。然而,现在的他们是堕落的人,将永远失去享受世间及出世间快乐的机会。”

 

(4)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有一富有人家,有一个儿子。父母亲不重视儿子的教育,他们的看法异于常人,认为让儿子受教育,会增加儿子的负担和精神压力。他们这样估计,如果每天让儿子花费一千块金子,其财产将维持至少一百年才能耗尽。这儿子成年后,父母为他娶了一位被宠坏的女子为妻。

 

父母去世后,这对夫妇与一班好赌、酗酒的人混在一起。夫妇挥霍至剩下最后一块铜币时,就把房屋抵押出去。后来,债务愈来愈多,夫妇便被驱逐,流离失所,三餐不继。 他们所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批歹徒,见到这对陷入困境的夫妇,为夫者长得强壮,便召他入伙。一日,这批歹徒计划抢劫一个富人的家,吩咐他在屋外把风。歹徒给他一支粗棍,以打伤或杀害要来援救的人。正当抢劫进行时,被劫者高声呼救,歹徒们惊慌地各自逃跑。只有这愚笨的把风人,不知逃跑而被捕。

 

在当时,抢劫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行,犯法者须被判处死刑。在刑罚当天,这不幸的人,颈上套了一串红花圈,全身涂满红漆,随同一队鼓手、守卫及刽子手步向死亡之路。 一路走去,他们经过一个风尘女子的家。这女人曾经受过这不幸者的恩惠,很同情他,但无能为力,只好供给他四块糕和一瓶水。这时,正巧目犍连尊者到来。罪人知道寿命快要结束了,他知道把这食物和水布施给目犍连尊者会得到大利益。

 

目犍连尊者接受罪人的供养,并享用了食物,使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满怀喜悦。接着,罪人走向断头台去结束他的一生。他冷静地步向断头台,当刽子手的刀快到他的颈项时,他内心不觉生起供养目犍连尊者时的那种喜悦。若能持续这种喜悦,便能排除所有杂念,生于天界。可惜,念头一转,他回忆起与风尘女子缠绵的情欲,在这一刻,刽子手的刀已把他的头斩下,他因此没有投生为善道。

 

这是一个不幸者所遭遇的故事,他已被无尽的生死轮回所束缚。并不是他要放弃尝试破除桎梏,而其中有他父母亲的过失,因为没有引导他踏上正道。这个人若能在今世出家——这就是他最后一次的轮回,渡过苦海,到达彼岸,证得阿罗汉果。如果每个父母亲,都能重视儿女的教育,照顾和教导他们,儿女的未来就充满光明和美好。世尊曾提及,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其所接触的环境,会影响他的心灵趋向善或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