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年乌海交通变迁史!从驼铃轮渡到立体交通,乌海人是这样出行的…

 书中淘乐 2018-08-02

悠扬的驼铃声和嘹亮的船夫号子

曾是乌海最早的“交通之声”


1958年包兰铁路包头至银川段建成

乌海地区有了第一条铁路


1988年以前,

轮渡曾是连接海勃湾和

乌达的重要交通工具


1988年8月

乌海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结束了乌达区与海勃湾区

长期隔河相望、驳船摆渡的历史


随着城市的发展

我市的交通大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四通八达、提质提速的

立体交通网逐渐形成


2003年12月12日

乌海机场通航,开辟了我市的“空中走廊”时代,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及周边地区人们的出行,也使得我市立体交通网的构建得以实现。

到北京用时1小时40分钟,到西安用时1小时10分钟……如今,乌海机场的12条航线已实现了连接华北、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区,通达北京、上海、广州、呼和浩特、西安、成都等枢纽城市,从乌海起飞,通过中转等方式,8小时内就可以通达国内任意一大中型城市,24小时内可以通达我国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机场。


2005年9月

京藏高速乌海段建成通车,结束了乌海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进一步加强了我市与东部沿海地区及西北地区的联系。


2015年3月20日

我市开通了至呼和浩特市T6308次城际特快列车,全程运行时间缩短至5小时19分,创造了我市至呼和浩特市列车运行时间最短的历史记录。


在过去,从我市坐火车却远没有现在这样便捷。上世纪80年代左右,途经我市的火车车次只有5趟,进京的列车只有一趟;1994年以前,我市还没有始发车,乘坐的火车都是来往的过路车,大多时候都买不上卧铺甚至有座票;在1994年,我市终于有了始发车,为乌海西到天津的541/2次,虽然到北京仍需一整天,但至少可以买到卧铺和有座的车票了;到了2001年,乌海西站每日也只有始发天津、呼和浩特、包头东3对旅客列车。


而如今,从乌海乘火车出发,在一天之内可直达包头、呼和浩特、银川和大同等地,再远点可到达甘肃兰州、河北张家口等城市,最远可去到河北邢台、新疆吐鲁番、通辽等地;而过了24小时,通过中转则可以到达新疆乌鲁木齐、河南郑州、四川成都等城市,东西贯通、南北延伸的铁路格局基本形成。


2016年11月

“桥上可观景、桥下可通航”的黄河最宽大桥“乌海湖大桥”建成通车,不仅改善了对外交通的布局,也提升了我市服务周边地区的“加油站”和“后花园”的战略地位。


为进一步拓展

“出蒙下海、入疆临边、

辐射西北、联通华北”

的大交通格局

我市着力建设对外立体交通体系


目前

国道110线乌海黄河特大桥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份建成,大桥将成为通往阿拉善盟的主要出口和连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枢纽。

预计于今年10月份通车的荣乌高速,则是继京藏高速后我市境内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将成为西部省份通往京津冀及山东等地的快速通道。

连接三区工业园区和工矿区的货运通道建成并已通车,三区之间建成了平坦宽阔的快速通道,可快捷地通达三区工业园区和阿拉善盟乌斯太镇、鄂尔多斯市蒙西镇和棋盘井镇,基本实现了交通运输客货分流。

建设了市一级客运枢纽站工程,计划建设三区公交客运枢纽站,以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运营设施,为我市扩大公共交通辐射力打下良好基础。

全市拥有公共汽车401辆,公交线路54条,在全区率先实施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开通城际快速公交线路,将海勃湾至棋盘井、乌斯太、碱柜的客运线路改造为公交线路,基本实现了“区域公交一体化”。开通边远农区冷僻公交线路和工业园区公交线路,推进购买公交卡优惠政策和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乘车优惠政策。

“一刻钟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城市圈”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各区间、工业园区和工矿区全部由一、二级公路连接,村镇间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形成,交通运输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物畅其流,人便于行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

乌海已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

天上地下一体的立体交通网路





来源/乌海日报 记者/强建国

主编/曹杰 编辑/李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