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抹“乡愁”,徽韵悠长

 洁洁赢 2018-08-03
一月扛锄挖冬笋,万家争作羹与汤;二月梅花初破绽,烘烤精致喷喷香……”乡愁是一种情愫,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在徽州人眼里,乡愁是老房子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小时候爸爸驮着看的舞龙狮,寒冬里那段拎着火熜的温暖时光,逢年过节时大快朵颐的山珍野味。
作为徽文化核心发祥地,黄山市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生态优势,推进文旅结合、产业融合,积极探索一条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乡愁是晨曦下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脉。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本身就包括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一个“徽”字让人遐想联翩:徽商徽菜、徽墨歙砚、徽派建筑,时至今日无一不光彩夺目。有人说,信步走进徽州,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踩动一块石头,就会触碰一个朝代。
西溪南是黄山市徽州区的一个千年古村落,至今保留着近百幢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村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阁及绿绕亭有“徽派建筑鼻祖”之誉,其模型现陈列于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明清时期徽商兴盛,西溪南成了徽州私家园林荟萃之地,当时全国众多的著名艺术家都把目光聚焦此处,这里也自然成了明清时期江南的书画鉴藏重镇。据相关学者考证,清大内所藏书画有一半精品都曾是西溪南人的藏品。
伴随徽派民宿热的兴起,西溪南古民居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许多外地投资者通过古民居产权流转创办精品民宿。如今,西溪南创意小镇作为黄山市首批特色小镇,吸引了艺术设计、书画创作、摄影影视、艺术驻留等各类高端创意人才70多人,建成对外开放艺术交流中心20余家。
“黄山市现存8000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多种文献、1300多个非遗项目、超百万件文书,堪称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集聚区。这些文化遗存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资源。 ”黄山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说,近年来,他们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对空间形态4类116处、单体形态12类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展徽州传统技艺保护利用,徽文化日益成为黄山乡村的鲜明特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胡建斌介绍,在加强文化保护的同时,市里坚持“利用是最好传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托,大力发展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了徽州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旅游新业态,初步实现了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黄山市旅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仅接待研学旅行团队就达近千个、超30万人次,其中千人研学旅行团10余个。
乡愁是夏日里追逐嬉闹的一方绿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生态实践就是保持乡村的自然生态,让乡村所蕴涵的生态文明价值逐步显示出来。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的新安江穿山而出、蜿蜒而下,江中水清鱼欢,两岸鸟语花香。眼下正是伏天,每当黄昏降临,沿岸乡村三三两两的半大孩子,光着腚在水中尽情嬉闹,享受夏日的清凉。
在新安江源头的休宁流口镇流口村,有个奇特的“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用一定数量的垃圾,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流口镇副镇长汪成俊说,以前镇里每年要投入大量保洁经费,但许多垃圾死角还是无法清理到位,如今一个垃圾兑换超市的运营,相当于3名保洁员的成效,支出仅相当于聘请1名保洁员的工资,还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保洁的覆盖面。
目前,“垃圾兑换超市”推广到新安江上游20多个乡村,沿岸干部群众还自发成立了76支志愿者队伍,开展河道垃圾清理、环保教育、生态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黄山市新安江流域建设保护局负责人说,新安江是黄山人的母亲河,也是富春江、钱塘江的正源。 2012年起,上下游的皖浙两省在全国率先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9%,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5%以上,每年向千岛湖输送60多亿立方米干净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全域环境整治,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同时,聚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全省率先启动农药集中配送、全面推行生物低残留农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发展道路,让生态理念深入大众、贴近生活,永葆乡村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崇尚绿色生态是最重要的乡村文化,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 ”徽学专家汪炜介绍,历史上,徽州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也有“永禁泥砂垃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许多地方还把春天禁笋、夏天禁渔、秋冬禁伐等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要求村民牢记于心、闻者足戒。这些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而延续下来的绿水青山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正逐步成为山区发展的“聚宝盆”。
乡愁是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一首童谣
——以农民为主体是建设乡村文化的根本依托,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孝梯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黟县西递村,“履福堂”是许多游客必到之处,许多人都是奔着这幢古民居里中堂两侧和东西列柱上挂着的这三幅楹联去的。
徽州自古有“东南邹鲁”“礼仪之乡”的美誉,历史上的徽州是全国书院最多的一个地方。漫步徽州古村落,徜徉于山水之间的书院学堂,依稀可辨当时“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场景。那样的时代,那样的院落,那样的徽州人,曾经那样地给了岁月慰藉,沉淀下厚重的文化底蕴。
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的“黎阳in巷”,是许多市民和游客特别是年轻人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是一个文化旅游综合体,既有原汁原味保护完好的徽派古建筑,也有现代时尚、带有文艺范儿的现代建筑。然而,在这“寸土寸金”的商圈里,28号门牌的贾家大院却被辟为免费开放的“徽州乡贤馆”。徽州历史上乡贤名人辈出,有影响深广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有学富五车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有功勋卓著的军事奇才、谋士重臣,也有国画巨匠、诗文大家、工艺国手、良相名医,还有义字当先的徽商巨贾。他们不仅惠及乡里,甚至影响历史,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徽州乡贤馆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展现了57位古代徽州乡贤和多名当代屯溪好人的事迹。场馆分为六大部分,第一进的正厅为徽州圣贤,左右门厅为爱国先哲和友善乡绅;第二进正厅为徽州家训,左右门厅各为敬业典范和诚信楷模。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黄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红卫说,该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一直注重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协同发力,充分发掘徽州文化时代价值,把弘扬徽州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真正让民众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目前,黄山市52家登记注册的博物馆中,以古民居为载体的有32家,在61家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以古民居为载体的近一半。
乡愁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种力量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 ”在鲍义来心中,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
鲍义来退休前是省报的高级编辑,2009年退休后回到了皖浙交界处的老家歙县三阳镇岭脚村,牵头成立了村退休同志协会,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几年来,鲍义来和村退协的老同志带头捐款,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兴建了昱岭关下的停车场、旅游公厕,重修了历史遗迹文昌阁、岳飞饮马处和鲍氏宗祠,恢复了玉屏学堂和老竹岭亭,修复了村里通往昱岭关的部分古道,将修缮后的潘家文会绿猗轩辟为村史馆、农耕文明展览馆和老年活动室,新建的农民文化广场和同乐长廊,也成了村民茶余饭后健身、聊家常的好去处。
退休十年来,鲍义来有一大半的时间待在老家,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谋划重振竹铺大方茶品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昔日拿笔的双手布满了厚厚老茧。 2016年,鲍义来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第八届“薪火相传——传统村落守护者”十大杰出人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徽学专家方利山介绍,历史上的徽州人才辈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集的4万多清朝以前历代名人中,徽州有800多位,他们是孕育徽州文化的先行者。方利山说,乡愁是凝聚乡村社会的重要文化基因。千百年来,许多从徽州乡村走出去的人,最后都被乡愁牵引叶落归根,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乡亲树立了榜样,成为乡村道德教化的楷模与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黄山市也一向倡导在外工作创业的乡贤回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学识、专长、资金、人脉等资源反哺桑梓。
黄山市政协委员马必轩说,重塑乡村吸引力,提升农民归属感,关键在于重塑乡土精英,提升农民的价值认同以及尊严感和获得感。他建议,黄山市可借鉴外地经验,实施乡土人才“千村万人”评星定级计划,以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从评选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生产和文艺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开始,分门别类评鉴确认乡土人才的等级,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找到努力方向。同时,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去,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形成齐心协力振兴乡村的浓厚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