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星/文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三者侧重点不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关注“三农”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重要问题。作为基层领导应该把国家命运紧密同个人一切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九江县城子镇,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丘陵地区,信息闭塞,经济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因此,关注本地“三农”的发展,创造新的思路,尤为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谈谈农业问题,城子镇,历史以来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尤其,棉花曾一度成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打工潮的兴起,全村大部分主要劳动力纷纷向外转移,导致全村百分之八十土地荒芜,无人问津。比如:农民每年辛辛苦苦种植的棉花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即使卖出去也是贱卖,甚至有的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农民收获越多亏本越大,村民连年出现负增长,即增产不增收。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充满着竞争,也是农村产业化的重大变革问题。因此,时代的变革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严重制约我们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大部分农民在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选择背井离乡纷纷外出,这严重情况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我们必须分析市场,在积极引导农民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流转有序计划,创造出“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3月白马湖村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合作社,以祖祖辈辈种植的红薯为主,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市场。果然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全村不仅解决了农村产业化的问题,而且大大激发了村民积极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使部分处于生活贫困线的村民也渐渐踏上了致富路,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达200多万元,深受党和政府密切关注。 再谈农村问题,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步伐。大屋何是城镇村一个大村落,一直以来,由于规划凌乱,村民活动也严重受到一定场所的限制,因此,在争取政府奖补的政策支持下,村委会动员了村骨干力量,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在村民自觉自愿筹资筹劳的基础上,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终于对大屋何道路和村民活动的场所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整治,现在,大屋何整个村庄不仅做到规划有序,村民进出方便,而且还第一个成立了农民致富书屋、文化活动中心,使村民在物质享受丰富的今天,更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愉悦。村民精神文明面貌的改变为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充实而健康的平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期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发展仍最需要扶持、需要加快。 祖国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一位基层领导者,只有不断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贴心者、暖心人,那“三农”的建设和发展,才能深入人心,才能逐步显示强大的生命力!群众是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有发挥群众的力量,真心倾听群众的疾苦,全心全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人文自身素质,那关于“三农”的发展问题就不愁寻求不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