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舟:悠悠落马桥

 老鄧子 2018-08-03

落马桥建于何年,无从可考,也无需去考,有桥在,有流水在,有人家在,历史显得无足轻重。一座桥,它怎么会关心文字记载的那些事情呢?

     

       落马桥是小桥。小桥流水人家的小桥,流水也是小流水,一根清澈明亮的细带子,带子就系在人家组成的小村脚上,活像小时候小女孩玩伴脚上的带子,带子上面还常穿一粒栗树果,那是我眼里最初的美丽。小村脚上明亮带子上的栗树果就是落马桥。 

  落马桥,落马桥,大人总是这样喊着,成了一个方位,也成了一个地名,在很长时间里,我们去落马桥下抓鱼,去落马桥下玩水,去落马桥下凉快,到落马桥下放牛。再后来我犁田了,成了农忙主力的时候,还在落马桥下给牛洗过身上的田泥。牛是黄色的牛,是懂人的牛,也是懂水的牛,一声吆喝,牛就走到桥下,站在水里,任我朝它身上泼水,那情景就如一群村里人家的细伢子在玩水。 




      落马桥这名字有来历。相传关公战长沙的时候,路过此地,因为无桥,关公跃马过河,不知何因,那天的赤兔马没有发挥出神力来,掉在了河里。也或许是赤兔马看到那样明亮的水,想掉进去享受一下清凉和清澈。原因已经只可以纵情想象,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这流水,这流水岸边的人家,是关公的一种恩泽。建桥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名字“落马桥”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仿佛这是用一座桥当作一座纪念碑,也是一条河的荣耀。落马桥建于何年,无从可考,也无需去考,有桥在,有流水在,有人家在,历史显得无足轻重。一座桥,它怎么会关心文字记载的那些事情呢?包括那些行人是来或是往,是悲是欢是离是合。桥像一个道行万丈的高人,它统统视作过客,行人是过客,日子是过客,岁月也是。虽然谁都没有留下足迹,但是桥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中间两块桥板明显光滑,略微成凹槽。那光滑,那凹槽,或许不起眼,也让所有的过客不经意,但它已经刻在桥上,存在着。 

  落马桥没有任何的煊赫,只有简陋,桥面上连个栏杆都没有,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很常见的踏水桥。桥墩、桥板都是石头做的,四块桥板,每块五六米见长,半米见厚,半米见宽。桥板搁在两岸的桥墩上,没有修饰,也没有讲究。桥墩是方石条砌筑而成,倒是做得宽大,两边成“八”字形相对张开,桥板就搁在“八”字最窄的地方。桥面距离水面不过三米。记得以前每逢涨水,那条清澈细如带子的流水,仿佛一条肥胖发福的大蟒蛇,甩动着身子和尾巴,拍打着桥身,有时候还爬上桥,从桥板上滚过。那时候我们上学,或者是行人过河,纷纷脱下鞋子,挽起裤脚,涉水而过。我们过的时候,还常常站在桥板中央,享受一下水冲刷脚面那种痒痒的感觉。现在想来,是多么信任落马桥,我们相信它,就像相信我们的父母。 


       

       落马桥在书上无名,在地方上却是有名,它的位置重要,关公打长沙都要经过的路段,位置肯定不会蛮差。落马桥连接的那条路,确实是我家乡这个小地方一条数一数二的大路。落马桥接通了白沙河两岸的村子和田野。那条土路上也留下了我九年的走读时光。九年走读有五年是在五六公里的外村,落马桥也是我走读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每次放学,经过了落马桥,就知道快到家了,去上学过了落马桥,在我小小的年纪里面,算是出了村子。

  落马桥似乎可以忽略岁月,而岁月终究是不可忽略的,它改变了村里的道路,落马桥正逐渐在被遗忘。


本文刊于《长沙晚报》橘洲综合文艺版

文/逆舟

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