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一说巴尔蒂斯

 李剑华艺术馆 2018-08-03

                                说一说巴尔蒂斯

·海外艺术家 李剑华

  

巴尔蒂斯一位不愿张扬而又孤独的画家却从他的画作上读出一层深刻的、甚至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意味

 1934年,巴尔蒂斯在巴黎举办首场个获得艺术界的关注在他的作品《镜前的少女《阅读的卡嘉》)追溯到巴洛克时代变体艺术,上世纪六十年代,巴尔蒂斯当上了罗马法兰西艺术学院院长,利用访问考察日本期间开始了研究日本浮世绘艺术注重对作品色彩微妙的变化处理强调装饰意味。在他表现妻子出田节子的数件画作譬如《红桌日本女子》、《黑镜日本女子》等更注重色彩与装饰意味和表现性

 巴尔蒂斯敏锐孤僻却对文学的酷爱有加,特别是他对猫儿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还为自己起了"猫王"的绰号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的表现融入画作里,隐喻着一种浓厚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描绘

七十年代后期,巴尔蒂斯移居瑞士开始创作《休息的裸女》、《侧立的裸女等作。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追求绘画的平面而单纯,作品画面中的人物的神态、朦胧睡意的女子娇媚之态,倦怠的梦境与冷酷的画面形成巨大的反差,巴尔蒂斯的世界是纯静止的

 

  应该说,在西方绘画艺术大师中,巴尔蒂斯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位值得从学术到绘画形式研究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曾言:巴尔蒂斯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绘画巨匠!

  走进美术馆让人身临其境,作品分成了三大部分,早期、中期、晚期,汇集了世界多家美术馆的藏品。尤其是巴尔蒂斯的夫人节子先生提供了画家生前不少的珍贵文献图片资料、生活物品等方面的内容,让展览变得十分地耐看起来了。日本美术馆,在运作设计一个展览会十分用心、投入,有意识地将展览做成了像一个大舞台,分为成四个楼层陈列其作品。细观展品,巴尔蒂斯的艺术思想的形成、变化轨迹,让人思考:艺术家个人的经历,会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巴尔蒂斯从法国、意大利、日本、后来中晚年选择定居瑞士。他一生的艺术画风,一直在寻求变化的过程。我们如何去研究西洋画艺术,研读巴尔蒂斯?这就需要从西洋画源头、巴尔蒂斯的艺术思想轨迹开始。

从巴尔蒂斯少年发迹开始。于190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绘画艺术世家,他的母亲是位画画的,父亲做着美术理论学术研究的工作。巴尔蒂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绘画的学习非常突出,早期开始游历欧洲、意大利、法国,研究学习具象写实油画。后来,他的作品却看不见丝毫的“甜腻”、“唯美”的写实画风。

 

  青年时代,曾一度研究和临摹壁画,受普桑、库尔贝的影响较深。到了中年、他亦研究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晚年选择了日本和瑞士居住。其实,我更喜欢巴尔蒂斯中后期的部分作品。特别是他表现少女绘画方面的才气,以系列少女题材的绘画创作,有意识将少女的形态、通过变化,富于魔幻的绘画手法,将个人的审美趣味、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当时他也曾一度被人误解!

  巴尔蒂斯坦言:“我通过少女的单纯、童贞的柔美的线条,以变幻的手法,甚至将个人也魔幻化地绘入画中,譬如画中的一只变幻的猫,就是我的‘化身’”。观察巴尔蒂斯的油画作品,他有意识地把笔触隐藏起来。通过单纯的色线、光影的变化,选取偏爱的橘黄、粉绿、黑、朱红等色彩,以“拙”和“涩”的表现手法,看似单一的色块,创造了平面化的绘画语境。甚至保留绘画部分未完成感的意境,这种删繁求简,远比那些面面俱到的具象画风,更显高明。

   

 

 


2013年,李剑华冒雨出席巴尔蒂斯大展,图为前往东京都美术馆观展途中。





家人随同前往参观展览。



冒雨参观的观众。





雨中的东京都美术馆。




展览现场。



展品。



观展。



观众。





展览会的区间销售相关展览衍生商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