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他靠自学成材,被毕加索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泊木沐 2020-06-09

如果要评选3位

能够影响21世纪画坛的画家,

除了毕加索和马蒂斯外,

巴尔蒂斯 (Balthus)大概率会是第三位。

巴尔蒂斯在西方被誉为

写实主义绘画的"末代皇帝"。

他把巴黎画派的艺术成就

和人文主义的思想精髓带到了现代,

用自己的梦想图画把文艺复兴的

绘画精神和库尔贝的写实主义绘画

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世界绘画史上拥有无可争辩的地位。

巴尔蒂斯是孤独的人。

他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孤独不同,

而是来源于他对自我存在的认识。

他既意识到了自我,

却并不了解自我。

巴尔蒂斯说:“我一直在我的画里确认自我,

结论是:我不存在”。

他成名甚早,纽约现代美术馆

早在1956年即举办他的个人展。

1980年威尼斯双年展特辟专室展出其绘画,

1983年巴黎蓬皮杜中心举行

“向巴尔蒂斯致敬”的盛大回顾展。

1908年出生在巴黎波兰贵族家庭,

父亲是艺术史学家兼画家,

母亲也在绘画上很有建树。

童年时期的巴尔蒂斯在家中经常看到

纳比派画家博纳尔、野兽派大师马蒂斯

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

巴黎艺术界名流。

这使幼年的巴尔蒂斯耳濡目染,

极早就显露出艺术天赋,

13岁时就出版了一套为中国故事

创作的连环画,艺术气质显露充分。

青年巴尔蒂斯

巴尔蒂斯与他的女儿

巴尔蒂斯从未受到正规美术教育,

而是通过临摹名画直接体验绘画的本质。

他在罗浮宫临摹过普桑的古典绘画,

在意大利托斯干模仿过

弗朗切斯卡的壁画,其空间的处理、

清淡的色彩与朴拙的造型,

对巴尔蒂斯启示颇大。

普桑作品《阿卡迪亚的牧人》

弗朗切斯卡壁画《基督复活》

弗朗切斯卡的古典主义壁画

他从美术史上古典作品的研究入手,

综合现实生活经验,

创作出寓感性于理性的风景画,

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有树的风景画》1955

《风景画》1957

据说毕加索曾称巴尔蒂斯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此话真确性不得而知,

但毕加索确实是极早

购买巴尔蒂斯画作的人,

那是1937年的画作《孩子们》。

这张画是毕加索在1946年

巴尔蒂斯于巴黎的一个画展中购得的。

《孩子们》1937

巴尔蒂斯是孤独的画家,

现实中离群所居的同时,

带着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

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场景中

揭示人的心理活动,

在或冷漠或诡黠的画面

《街道》《兵营》《大山》中,

似乎包含着莫名的思考,

那种幽沉隐秘的气质,

于深刻中又溶入了诗意般的抒情气氛。

《街道》

《街道》1933

《兵营》1933

《大山》

巴尔蒂斯身上凝聚着反叛的生命力,

不安分守己,酷爱冒险,

热衷于制造耸人听闻的事件。

他早期具有社会爆炸性的"丑闻"作品,

至今仍然不失锐利的锋芒。

巴尔蒂斯坚守这样的信念:

想要出人头地,必须采取挑衅的方法。

他笔下的少女很快给他带来了荣誉和争议。

《吉他课》

1934年,在巴黎皮埃尔画廊

举办的首次个人展上,

巴尔蒂斯如愿以偿,一举成名。

这次画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油画《吉他课》,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白裙子》1937

《The Victim》1938

《自画像》1940

《自画像》

颜色的提炼、简化,

使色具有了形的作用,

与形一起参与分割画面。

巴尔蒂斯极注重造型,

他的人物没有细小的转折变化,

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大的形状,

并且在形与形相交造成的不规则

几何形状的地方尤其仔细。

这样做,使他的画在有很强的

表达能力的同时,不会显得僵直,

或失去丰富的细节表现,

使画面更有力度。

同时,他把形进一步提炼

为只有亮部和暗部两个部分,

并且简化两部分的变化,

这是巴尔蒂斯向巴洛克大师普桑、

马萨乔等人学习的结果。

《客厅》1942

《单人纸牌》1943

少女是巴尔蒂斯绘画的主旋律。

她们摆着特殊的姿势,

处于一种飘浮的状态,

如同荷兰画家维米尔那样,

巴尔蒂斯为我们打开了

进入女性内心世界的大门。

《壁炉前的少女》1944

他曾经说过:"我的作品是宗教绘画"。

他把画中的少女看成是

纯洁无暇的美丽天使,独自一人,

静静地等待着某种命运的到来。

时间在画里凝固了,

人物也仿佛凝成蜡像,

性爱和贞洁、短暂和持久、

瞬间和永恒相互交织。

《壁炉前的裸女》1955

《金色下午》1957

《阅读的卡嘉》

《纸牌游戏》1950

《梦》1955

他善于利用不同的光线制造气氛,

让好奇的观众顺着光线,

走进具有诱惑力的房间。

他一生关心的是如何表现

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东西,

一种埋藏在人们的心底,

难以言状的愿望。

他笔下的少女处在静止和运动、

沉睡和苏醒的状态之中,

有的舒展四肢,自我欣赏;

有的浮想联翩,做着美梦。

《金色果实》1956

《窗边少女》1957

巴尔蒂斯与出田节子

《红桌日本女子》1967

《黑镜日本女子》1967

《夏日时光》

《飞蛾》1960

《房间》是巴尔蒂斯最为著名的作品,

这似乎来自梦魇中的一幕,

肉感的裸女,猥琐的侏儒,

不期而至的阳光,

仿佛感受到痛苦和快乐的重叠。

《房间》1953

而暗中窥视的猫如同无所不在的

隐秘化身,神秘诡谲。

作品超脱了寓意、色彩、光感、

动静等一切绘画因素,勾起了

观者内心那种略带残忍的无言感知。

巴尔蒂斯的敏感使他的画获得了独特性,

他所关注的品质,

感官上的微妙和大胆,

他所创造的张力、难以言喻性、

歧义性、体积、光、难以捉摸的

运动的和谐。拥有天真画家的直接。

巴尔蒂斯与他的小猫

巴尔蒂斯天性敏锐孤僻,

对猫儿的喜爱更是无以复加。

画作中旁观者“猫”的形象,

诠释着浓厚情绪色彩的心理描绘,

暗示着谜一样的气氛中,

弥漫的不安和惆怅。

《裸女与猫》1949

《镜子里的猫》1990

《起床》

70年代末,巴尔蒂斯隐居瑞士,

云杉清风,夕阳晴雪

使其艺术更为纯粹个性,

充满歌吟式的感情,

如《休息的裸女》、

《侧立的裸女》等。

《休息的裸女》

这时期的作品,

人物于似中睡非睡的朦胧,

有着如花般的不胜凉风的娇媚之态。

倦怠的梦境与冷酷的

画面形成巨大的反差,

整体基调充斥着闲逸和轻松,

柔适的色调增添了云石般的光华感,

烘托了隐秘的内心活动。

《裸睡》1980

《画家和他的模特》1981

《拿丝巾的裸女》1982

是不是那种智商极高洞达人情、

品味脱俗风雅绝伦的人,

都会有某种不同寻常的隐秘欲望?

巴尔蒂斯作画速度缓慢,

每幅画都要用上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所有颜料都亲手配置研磨。

悬想起来,那一笔笔满足的

究竟是创造影像的欲望,

抑或是莫名萦绕的幽深幻想?

巴尔蒂斯的世界是平面而静止的,

延展的平面如同一张幼稚而无形的网,

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永恒超脱了

无时不在的时空——从古而今,

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如此

将时间玩弄于掌上,

完成一种纯粹的理性膜拜。

巴尔蒂斯的所有作品都带有暗喻和疑问,

必须破译其中的"密码",才能真正看懂。

玻璃容器在巴尔蒂斯的画里

有着象征意义,葡萄酒杯、

装水果的玻璃盘、花瓶、金鱼缸、

玻璃水瓶、煤油灯的玻璃罩

将光源集中起来,又反射出去。

闪烁的玻璃和壁炉里的火苗相互辉映,

构成一个特殊的光的世界。

屋里的光线、气氛和物体的形态

不断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2001年巴尔蒂斯以92岁高龄

在瑞士去世时,世界都以“20世纪

最后的巨匠”赞誉他的艺术成就。

同年,威尼斯格拉西宫举行

最大规模的巴尔蒂斯回顾展,

250幅作品充分肯定了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巴尔蒂斯远离20世纪的思想和时尚,

是一位不属于20世纪的画家。

他生活在一个时空断裂层里,

时间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毕生追求一种跨越时代的理想典范,

使他的绘画作品没有打上时代的烙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