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买入了分众传媒

 盈沐资本 2018-08-03

今天,买入了分众。若非有交易,今天本来不打算发文的,因为所有个股均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至于股价,跌了涨了有什么可说的呢?股市天生就是不涨就跌,不跌就涨,实在不涨不跌就坚持平盘整理


暴跌中最适合孤独地拷问投资理念。看不喝鸡汤,不借用外力,自己是否能坦然度日?这可以观察自己是不是好龙的叶公,是不是真的懂“如何面对股价波动”哈哈!

 

说分众。连续几天委托10.18元等分众,结果股市日日跌,我的买单却在下面蹲的脚麻,也没等到(成都话叫做“jue都ku麻了”)。


今天早上依然是没开盘就委托进去,到中午一点半过后,想去游泳,结果股价还在10.38元。

 

索性想了个变通办法,将委托撤掉,10.38元买入一半数量,然后将剩下一半买入数量委托在10.02元。如果下面成交不了,就相当于老唐提前截了老唐的胡;如果10.02成交了,依然等于原计划10.2买入约2%

委托完毕,出门游泳,这才是正事儿。哈哈,老唐好打发吧?

 

目前持股:茅台40%-,腾讯28% ,古井B6% ,海康6%-,洋河6%-,民生H4% ,招商H4%-,信立泰3%-,双汇3%-,分众1% ,截止今天收盘,2018年内收益近-4%目前手头还有约7%-的现金,继续给分众、海康、腾讯备着,看谁先到我的目标价格。

 

今天刚巧看完一本关于分众的书,分众董事长江南春写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马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分众引入阿里之后的发展方向。


对于分众引入阿里做股东以后如何开展合作,看市面上各大券商研报,猜测主要集中在阿里会利用互联网科技的技术沉淀,助力分众广告终端及系统的升级,或者是双方之间的广告投放深度合作及品牌资源导入等等。

 

然而,在这本名叫《抢占心智》的书中,江南春已经清清楚楚地写下了和阿里合作对分众的主要意义——在此书的82页和83页,江南春这样写到:

 

经过不断的研究、尝试和总结,分众找到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己的突破口——三云合一,物业云、搜索云、电商云。


物业云:分众曾在2009年通过目标小区的物业,得到了很多关于住户的有效信息。我们将这些小区的生活垃圾收集整理、通过废弃包装上贴的条形码,知道了目标小区用户的品类需求和品牌偏好,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


搜索云:例如百度用户,70%都是通过手机进行搜索,而用户的每次使用都会暴露自己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打个比方,一家公司的同事大多同处于一个办公楼办公,每天搜索的内容都与经纬度绑定,并被记录于百度庞大的数据库中。


为了获取这些数据、我们和百度展开了相关合作一一百度将经纬度和搜索内容提供给分众,我们为其贴上标签。这些数据会告诉我们,某一栋楼中对与母婴有关的100个关键词搜索的概率有多少、“出国留学”的搜索概率有多少等。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较为精准地掌握该办公楼中用户的需求、喜好和选择了。

 

电商云:后来我们发现,单纯依靠搜索云还远远不够。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人们不会在百度上进行相关搜索,或者搜索的概率比较低,比如海飞丝、农夫山泉、康师傅等。这就导致分众无法判断这个区域需要哪些快消品,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最后我们决定集合所有电商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全面的、准确的用户信息和需求。

 

看完这段话,相信除了担忧自己的隐私暴露以外,很容易明白分众联合阿里之后的升级路线了:比如某栋楼里的人,在网上买过什么东西,无论通过阿里旗下哪家电商平台(比如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一淘、口碑、飞猪等等),势必要产生快递地址或者GPS位置信息,分众的目标就是这些数据。

 

分众拿到数据后,通过分析整合,可以实时知道这栋楼里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间隔、消费品类和偏爱品牌,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将用户所需产品的品类或其竞品,在合适的时间推送到该楼栋的电梯电视或电梯海报上,帮助广告主实现更准确地广告触达和更高销售转化。


广告主做广告的目的,是花10元钱砸中一个目标客户,而不是花8元钱砸到三个无关人员,所以,如果分众可以提高广告精准度和销售转化,自然也就能提升广告价格了。

 

背后的逻辑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江南春的主要目的。而且这条路很显然地逻辑通顺,具备可操作性。至于传说中的阿里企业矩阵增加在分众的广告投放,阿里会介绍更多品牌主投放电梯广告,阿里帮助分众实现电视屏与手机屏的互动……等等说法,与这个思路相比就差多了。

 

推荐一下这本书,相当不错,要说对分众的理解,读这本书可以秒杀所有的研报。毕竟是一个深度浸泡在广告行业20多年,始终搏杀在行业第一线,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企业创始人自己的思考,自然比行业研究员们要深入的多。

 

按照江南春的思考,分众在创始之初的时候,相对于讲覆盖面的“大众媒体”(电视、报纸、杂志)而言,是“分众”,是对人群的细化,主要关注城市里20~45岁较高收入人群(工作在写字楼,居住在较好的电梯公寓)。但在今天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精准达到千人千面推送广告的情况下,今天的分众实际上已变成“聚”众了,精准度介于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之间。

 

分众的强项,是卡住了未来不变的东西。科技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主动寻找信息的路径和方式,但人们的生活工作路线没有变,依然是上班在写字楼,下班回家,也依然进电影院看电影。


分众致力于强化和卡住人的活动轨迹,实现广告触达。按照江南春的说法“传播就两个方向,拥抱变化或者赌对不变”,分众将专心致志地走后面一条路,下注不变的东西。

 

说起来,这和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其实一脉相通,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变,但我们知道未来有些东西不会变,我们就投那些不会变的东西。比如茅台前任董事长前两年给行业打气时说的:中国白酒文化有“四个没有变”,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没有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没有变,作为中国人偏爱的消费品没有变,中国人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没有变。所以,白酒产业的长期前景依然是整体向好。这也是盯住不变的东西下注。

 

这对于分众来说,这是付出巨额学费才得来的宝贵经验。江南春在书中坦言,分众上市后也曾飘飘然,意图通过广泛投资互联网广告、手机广告、数字电视、公交车地铁广告等行业,将分众从“中国最大的生活圈媒体”扩张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化媒体集团”。


通过大量收购兼并,大把钞票花下去,最终不仅收购来的东西成为包袱,连原有的战略和定位也被冲淡和稀释,直接导致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损伤。这个损伤,体现在资本市场,就是分众的市值从86亿美元下跌到6亿美元。

 

2009年,江南春不计成本抛售这些斥巨资买来的包袱(损失超过90%),将分众这艘船重新引导回擅长的四大渠道:公寓楼、写字楼、电影院、卖场。这个经验和教训,我个人觉着是现在分众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


就好像,正因为在技术分析上真正努力过、思考过,最终爆仓破产,才让我真正明白了,不仅不能幻想技术分析指导投资,连所谓左手巴菲特右手索罗斯、在价值选股的基础上运用技术寻找介入点,也是自欺欺人、浪费生命。


信念的坚定,是因为经历过,付过学费——这部分不争论,老唐只表达观点,不追求认同。

 

所以,江南春现在给分众的定位就是: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媒体集团。掌控都市主流人群早上出门的第一个广告和晚上回家前最后一个广告。只吃这一头一尾,每天两次,一个星期看14次,让消费者在没得选当中形成对品牌的记忆。


江南春说“未来,分众仍可以心无旁骛地将业绩做到300亿、500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媒体集团。我们定位于此,专注于此,我们想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这本书,本质上可以看作向广大企业主推销分众电梯和影院广告的销售文案。主要侧重点是品牌应该如何做广告,如何单独利用电梯广告(电梯电视或电梯海报)或者将电梯广告和电视台报刊互联网广告相结合,以最小付出达到最好的广告效果。


但里面介绍了很多企业和分众合作的实战案例,也有很多非常精妙的广告策划要点,不仅对理解分众有用,对品牌广告策划有用,对有创业想法的朋友应该也有颇大用处。

 

分众投资者常见的担心“手机屏对分众的负面影响”,江南春也有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江南春观察到,自从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手机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变成了每个人的器官,导致什么结果呢?报纸业已经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户外宣传也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坐车上的人都在看手机),电视情况稍好一点,但问题依然存在。

 

这种大趋势下,分众也难以独善其身。所幸的是,分众只是从以前百分之四五十的发展速度,降低为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仅仅是增速慢了。

 

为何分众收到移动互联网冲击较小一些?江南春认为,是因为分众的主要渠道的某些特性没有改变。


比如等待电梯的时间,一般在两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对于打开手机阅读什么而言,略短了,所以,电梯口的电视依然是吸引短期注意力的良好工具,分众的电梯电视就是靠这两分钟生存下来的;

 

进入电梯后,由于电梯内信号弱,人多,加上时间短,不适合也不方便掏出手机来看。因此,电梯海报成为人们回避尴尬,打发无聊的目标,此时受众对电梯海报广告的抗拒心非常轻,甚至是主动寻找广告看;

 

电影播放前,人们会提前到达。但灯一关,映前广告开始播放,相当于提醒大家准备收起手机看电影了(老唐补充,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是江南春没有谈到的,就是映前广告的声音和影像冲击力非常大,迫使即便盯着手机的人,也不得不被动接受)。

 

至于分众侧重的卖场,按照江南春的想法,是因为他发现人们很少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看手机,所以卖场广告仍然可以在消费者摸出钱包的最后时刻,尽力去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画外音:这个消费者还可以最后挽救一下)。


但是,我认为“移动互联网会直接减少消费者进入卖场的次数”,这一点书中没有提到。或许江南春虽然没说,但是也看到了这一点,毕竟分众的财报数据,反映的是卖场广告资源实际正在边缘化。

 

不过,江南春也看到了,影响不大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影响。原来在电梯口,只有约5%的人看手机或者打电话。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智能手机的崛起,这个比例一度上涨到了15%~20%,对分众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老唐注:江南春用“一度上涨到了15%~20%“,似乎是说现在又降下来了。具体是什么导致的下降,书中未有提及)。

 

正如之前的文章里老唐也谈到的,对于互联网广告和电视广告而言,人们的目的是获取内容,广告是阻挡我获取内容的障碍,所以人们会想尽办法躲开它,例如用换台、点击关闭,甚至付费(比如购买视频会员,参加付费群或圈子等等)的手段去抗拒。


伴随着支付能力的提升和具备付费习惯用户数量的增加,互联网广告和电视广告更多的要靠植入,内容植入或者和内容相关的弹幕植入来解决,但这对创意和费用要求都更高了。

 

而分众的电梯广告,广告就是内容,是消费者打开心扉主动去接受的东西。对于其他媒体,人们是在内容与广告之间,选择内容、干死广告;对分众而言,人们在广告和无聊之间,选择广告、干死无聊。这是分众对广告主最大的引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读起来也很轻松,我花了两天时间看完的,建议有兴趣的朋友来一本。郑重强调,这是老唐推荐,不是广告。没人给广告费,书是老唐自己出钱买来的。


最后,有句容易引发争论的提醒,犹豫该不该说,最终还是决定说了!但留言里如果有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表达或讨论,一律不上墙,不回复。

 

这个提醒就是:很明显,江南春信中医药,书中不时会运用所谓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解决问题、中医培养元气之类的类比,阅读的时候可以忽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