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余任天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8月1日,由西泠印社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浙江省余任天艺术研究会承办的“强其骨——余任天篆刻艺术展”与研讨会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该展览为“余任天艺术年”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西泠印社社员杨建新,杭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熊恩生,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吕国璋,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西泠印社常务副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王宏伟,西泠印社党委委员、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秦陶,西泠印社副秘书长黄镇中,西泠印社理事王佩智、郭超英、桑建华,浙江省余任天艺术研究会闵庚灿、林乾良、骆恒光等顾问和副会长等专家出席展览和研讨会。黄镇中主持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嘉宾、学者从不同角度畅谈和回忆与余任天先生的交往,余任天先生的篆刻艺术特色和成就、艺术思想和攻艺精神,为余任天艺术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余任天先生曾是浙江省国画创作研究室(浙江画院前身)的第一位专业画家,当时的办公地址就是现在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所在地,在这一时期,余任天先生创作了不少篆刻精品。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举办“强其骨——余任天篆刻艺术展”,是对余任天先生的深切缅怀和纪念。 余任天(1908——1984),字天庐,居室名任自然室、归汉室、嘉砖砚斋,浙江诸暨人,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现代美术史上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新浙派绘画的重要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现代写意印风的代表。1979年,应邀加入西泠印社。沙孟海先生评价其为“四绝压群伦”。王伯敏先生认为,“天庐先生四绝,印第一。”余任天篆刻以汉为归,古隶入印,气格高浑,生辣朴拙,为潘天寿等大师所激赏和推崇。他的篆刻创作内容从抗战时期的“光复河山”,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强其骨、积健为雄”、毛主席诗词等主题创作,其内容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大恢弘的民族精神,其印作充盈了满满的正能量。展览研讨不仅是对其篆刻创作和艺术思想的深入探究,也是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践行。 此次展览是首次独立的全方位展示了余任天先生篆刻艺术成就,得到余任天先生子女,浙江省余任天艺术研究会的鼎力支持,其子女提供余任天篆刻作品原印七十方及相关印屏印谱、篆刻工具、文献资料等共同展出,其中不少印作和资料为首次公诸于众。展览共五个单元,分别为:“余任天生平介绍”、“余任天为名家制印”、“余任天自用印”、“余任天刻毛主席诗词”和“余任天与龙渊印社”,通过余任天先生早、中、晚各时期的篆刻作品,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其篆刻艺术的“真容”,展现了展览的学术高度。 配合展览中国印学博物馆、浙江省余任天艺术研究会共同编印马一浮先生题签《任天印式》一册,展览当天为《任天印式》首发。展览从8月1日开始至8月27日结束。 余任天部分作品展示 强其骨 余任天 老莲同乡人 有刘松年画 只争朝夕 江山如此多娇 见大亭 必有熹 茂陵马氏 潘天寿印 任天书屋 积健为雄 王冕同里人 一味霸悍 诸暨余氏归汉室所得金石文字 但知有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