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华研究院】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制约因素及其启示

 gzcpalgvwf5dya 2018-08-03

大华研究院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力量和外聘专家,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将建设、发展成为在资本市场、会计及审计专业领域有较强影响力的一流新型研究机构。


大华研究院通过资本市场热点问题、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难点问题、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为资本市场发展、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提供前瞻性研究,树立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品牌,提高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资本市场及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专业,成就职业。

请关注大华研究院定期发布的研究报告。

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制约因素及其启示

——大华研究院

引言

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较之于2006年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我国于2014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1]。随着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发展,上市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该或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要素日益增多,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无论从概念和原理上来说,还是从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践情况来看,较之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应该更具有决策相关性,但同时也可能在可靠性上有所欠缺。因此,正确理解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尤其是认识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制约因素,对于资本市场参与者合理使用公允价值信息,以及会计准则制定者准确把握公允价值计量适用范围和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制约因素:文献总结

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五项:市场活跃度、资产属性、计量基础、信息环境和综合收益波动。


1-市场活跃度

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第一个制约因素是市场活跃度。研究表明,即使在不活跃的交易市场中,公允价值无法通过客观的交易价格取得,其对投资证券公允价值的估计也比历史成本更有解释力。但是,市场活跃度确实显著影响着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Petroni和Wahlen (1995)通过对美国财产责任保险上市公司1985~1991间的权益市值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那些在活跃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对于在相对不活跃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其他类型证券投资来说,其公允价值变动则不能解释股票价格[2]。


[2]Petroni,K.R.,Wahlen,J.M.FairValuesofEquityandDebtSecuritiesandSharePricesofPropertyLiabilityInsurers[J].JournalofRiskandInsurance,1995,62(4):719-737.


2-资产属性

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第二个制约因素是资产属性。也就是说,不同类别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存在显著差异。Eccher等(1996)研究发现,证券投资的表外披露对银行股价具有普遍解释力,贷款净额仅在小银行中具有解释力,长期负债和与市场相关的其他表外工具对股票价格缺乏解释力[3]。Barth等(1996)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证券投资和长期债务的表外公允价值补充披露具有增量解释力,贷款的表外公允价值补充披露需在特定环境中才表现出价值相关性,财务状况较差的银行的贷款公允价值对股价的解释力较弱,并且存款和其他表外项目公允价值的补充披露不具有价值相关性[4]


[3]Eccher,E.A.,Ramesh,K.,Thiagarajan,S.R.FairValueDisclosuresbyBankHoldingCompanies[J].JournalofAccounting&Economics,1996,22(1-3):79-117.


[4]Barth,M.E.,Beaver,W.H.,Landsman,W.R.ValueRelevanceofBanks’FairValueDisclosuresunderSFASNo.107[J].TheAccountingReview,1996,71(4):513-537.


3-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第三个制约因素是计量基础。公允价值有三个计量层级,每个计量层级有不同的计量基础。第一层级来自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是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二层级来自活跃市场的可比项目的公开报价,或者非活跃市场上的相同项目以及其他与市场相关的报价信息,是可观察的间接输入值。第三层级是不可观察的特定输入值。Kolev (2008)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对第一层级公允价值的认可程度最高,并且,第二与第三层级没有表现出价值相关性上的区别[5]。Riedl和Serafeim (2011)研究发现按第一、第二、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透明度逐层降低[6]。


[5]Kolev,K.DoInvestorsPerceiveMarking-to-ModelasMarking-to-Myth?EarlyEvidencefromFAS157Disclosure[R].SSRNWorkingPaper,2008.


[6]Riedl,E.J.,Serafeim,G.InformationRiskandFairValues:AnExaminationofEquityBeta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11,49(4):1083-1122.


4-信息环境

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第四个制约因素是信息环境。Du等(2014)研究发现,当公司通过调整输入值来反映市场条件的变化时,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就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治理也是重要的信息环境,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降低公允价值估计的信息风险[7]。Song 等(2010)研究表明,三个层级的公允价值都呈现了一定的价值相关性,并且按计量层级分类的公允价值披露相对于按资产负债类型分类的公允价值披露具有更好的增量解释力;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与公司治理能力有关,当公司治理能力越强时,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就越高[8]


[7]Du,H.,Li,S.F.,Xu,R.Z.AdjustmentofValuationInputsandItsEffectonValueRelevanceofFairValueMeasurement[J].ResearchinAccountingRegulation,2014,26(1):54-66.


[8]Song,C.J.,Thomas,W.B.,Yi,H.ValueRelevanceofFASNo.157FairValueHierarchyInformationandtheImpactof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s[J].TheAccountingReview,2010,85(4):1375-1410


5-综合收益波动

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第五个制约因素是综合收益波动。Barth等(1995)研究表明,若对证券投资损益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使银行业的盈余波动性比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时的盈余波动性更大一些,但是这种波动性并没有在公司股价中得到体现。相关研究还表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可以提高市场参与者对金融风险的认知[9]。Hodder等(2006)研究表明,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下的收益波动性比净利润波动和综合收益波动要更大一些,并且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波动性可以揭示出金融风险[10]


[9]Barth,M.E.,Landsman,W.R.,Wahlen,J.M.FairValueAccounting:EffectsonBanks’EarningsVolatility,RegulatoryCapital,andValueofContractualCashFlow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1995,19(94):577-605.


[10]Hodder,L.D.,Hopkins,P.E.,Wahlen,J.M.Risk-RelevanceofFair-ValueIncomeMeasuresforCommercialBanks[J].TheAccountingReview,2006,81(2):337-375.


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盈余管理行为:常见手段

盈余管理,往往是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用和对会计估计的判断来进行实现的。公允价值计量并非盈余管理的唯一导因,历史成本计量下也同样存在盈余管理问题。但是,有些盈余管理行为确实是与公允价值计量紧密联系的。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及不同会计要素面临的上述的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制约因素情况不尽相同,企业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机会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情况下的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存在差异,但是,公允价值计量选择及相应的会计估计或多或少为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


实践中,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盈余管理行为,列举三类常见手段如下:


1-通过金融资产分类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在2017年之前的准则下,企业会计准则为管理层提供了金融资产分类上的一定的选择空间。例如,企业管理层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更倾向于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非“交易性金融资产”,这样,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就不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当企业管理层需要或愿意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时,只要出售该金融资产即可。


2-通过操控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实践中,由于面临不确定性,就经常需要进行会计估计;而管理层在会计估计过程中进行的判断若有偏颇,外部人士很难分辨其原因究竟是由于“不确定性”还是“主观故意”。例如,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之后,即便资产价值日后出现回升,也不能将以往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因此,许多企业在资产(尤其是商誉等不确定性很大的资产)可能已经发生持续或严重下跌的情况下,依然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在对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时做出有利估计。


3-通过不适当的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当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但并非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企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准则规定上讲,应该取决于企业持有的资产是否满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条件,但在实践中,条件满足与否是一种判断,更多的考虑是企业是否希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例如,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方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有些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事实上并不完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但是,企业若有动机增加账面利润,就可能“创造条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结语

公允价值计量的本意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使得会计信息和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并非所有资产、负债要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都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此同时,考虑到企业管理层的自利动机,会导致如上所述的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盈余管理。因此,不应该盲目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范围;需要不断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适当限制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上的操纵空间;必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减少会计过程的主观随意性;不断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违规成本。只有从会计准则完善、公司治理改进、外部审计加强等方面全方位地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效果。


专业,成就职业

大华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