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那片海 是我创作的根

 昵称58374080 2018-08-03

▲人体系列-11 于瀛洲

作家王朔曾说:“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孩子,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而对于一位生长在海边的画家来说,大海即是他的乡情,是他创作的根基。他对乡情的表达或许不似作家的文字那样浓烈和直白,却可以在宁静致远中直达心底,与观者共鸣。这是独属于绘画的魅力,这也是记者初次采访画家于瀛洲的第一感。

于瀛洲是地地道道的东港人,黝黑的皮肤、质朴宽厚的个性是大海留给他的印迹。他儿时家中贫苦,少年时代就迷上了绘画,这种痴迷即使在他参加工作后依然热度不减。不善言谈的他把绘画当成了语言,忘我地驰骋在创作中。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1983年,于瀛洲被选送到鲁迅美术学院学习,专攻油画。三年时光,三年沉寂,三年磨砺,赋予于瀛洲的是一双在高空翱翔的翅膀——他的作品相继在《美术》《中国油画》《美术大观》《美术界》上发表;多次参加过全国比赛和展览并获奖;多幅油画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及国内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海妞 160cm×135cm 于瀛洲

谈起创作经历,油画作品《海妞》是于瀛洲不得不说的故事:有一年春节,于瀛洲去亲戚家过年,亲戚家的一个小女孩当时正边跑边跳绳,孩子那灵动的身影瞬间让他有了创作灵感。回到家,他就一头钻进画室着手创作。人物、动作、神情、背景、意境……画几笔,停下来冥思苦想一番;半夜睡不着,又来到画板前画几笔,再停再想。单单这幅画背景的选取,就让他费了不少心思,直到他联想到家乡的海,才豁然开朗。如此废寝忘食数日,当这幅作品终于完成时,于瀛洲却瘦了一圈。《海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情趣自然朴素,富有内涵,给人一种视觉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1997年,《海妞》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二等奖、辽宁省庆祝香港回归美术大展金奖;1999年《海妞》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故乡的海边,给予了于瀛洲诸多的创作灵感,纵观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大海为背景的,这也是他对故土情结最直接的表达。

▲静物-3  于瀛洲

《海妞》让于瀛洲在画坛一举成名,也激发了他更加旺盛的创作热情,此后他一发不可收:2001年油画作品《村妞》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2001年油画作品《春》获辽宁省庆祝建党80周年美展银奖;2003年油画作品《秋的记忆》获辽宁省中小幅美术精品展铜奖;2005年油画作品《童年的记忆》入选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2007年参加北京高碑店中国名家邀请展;2011年油画作品《农忙时节》获建党九十周年《红色经典记忆》全国书画展优秀奖、国家文化部“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2016年参加韩国首尔国际双年展……

▲大提琴手-7 100cm×80cm 于瀛洲

诸多的荣誉和光环,并未让于瀛洲沉浸迷失,他冷静而自持,因为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画家,成长是一生所必需。摆脱既有的标签和他人的期待,突破自我,寻找新意,是一种挑战,当然也会让作品充满灵性和激情、富有生命力,对观者心灵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归 于瀛洲

一次偶然的机会,于瀛洲在《中国文化报》上看到一幅图片,那是一张剧院演出的黑白图片,在版面的角落里并不起眼,却紧紧抓住了他的视线,图片的构图、色彩和整体效果让他内心十分震撼,油画能否也采取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呢?审美角度的改变,结果是另辟蹊径。

▲吹春 于瀛洲

于瀛洲像一位踌躇满志的探索者发现了新大陆,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他在寻找一种方式,一种更能够表达他内心某种情感和需要的途径,他的作品亦无声地记录了这种改变的层次和脉络:空灵而充满诗意、不拘细节,虚实结合,色彩浓郁,发挥主观取舍的概括能力,给观者以更大的想像空间,雅俗共赏。

▲天鹅舞 于瀛洲

如今的于瀛洲,身兼数职,光环耀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研究员……已然是东港市书画界领军人物的他,在家乡人眼中,却仍是那个不修边幅、爽快耿直、丝毫没有名人架子的于瀛洲,谦和得像个邻家大哥,口碑极好。平日里,除专注于创作,他还热心于社会活动,经常送画到企业和社区,并担任东港市文化馆的兼职老师,悉心教授学生绘画,致力于扶助东港的绘画艺术更上层楼……

▲大提琴手-6 于瀛洲

画家于瀛洲,携思索与探求,仍行走在路上。

记者 郭霞

摄影 战晓伟

▲藏娃之九  100cm×80cm  于瀛洲

“画”里有话·绘画艺术沙龙

画作选登(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