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山水诗派鼻祖,他的诗歌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浑成,深得后人激赏。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这么一个诗名冠世,流芳千古的大文豪,他的人生结局却是被市斩于广州(于广州行弃市刑)。这是怎么回事?犯了什么大罪?
公元385年,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八岁就袭封康乐公,二十岁开始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特别是刘宋王朝对望族谢家怀有疑忌,把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自以为在政坛上会受到格外器重,孰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感觉怀才不遇、懒于政务,纵情山水、作诗吟赋,以宣泄胸中郁闷。一年后,称疾辞官隐居。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政局起了变化,元嘉三年(426)三月,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这才离乡北上, 再进京任职,这时已经是元嘉三年秋天了。“到京城以后,刘文帝却没有真正的委以重任,而是经常跟他谈诗论文,出席宴会作诗写文,把他当装点门面的文学陪侍(文帝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谢灵运心意不平,多次称自己有病不上朝。并且经常出城游行,好几天不回来,也不请假。文帝不治他罪,让他自己辞职了事,于是他”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元嘉五年(428)春至八年(431)春,灵运第二次回始宁隐居,也是三年。

这次回乡,谢灵运又与会稽太守孟顗不和直至发生冲突。太守一面上疏文帝(即太祖),谓灵运有“异志”,一面如临大敌,发兵自防。灵运获知,急驰京都,上表文帝自辩。文帝知其被诬,不加罪,也没让他回始宁。灵运暂住京中,元嘉八年(431)冬被派往临川任内史。
元嘉八年(431年),谢灵运出任临川内史,但他还是不理政事,终日出游,被主管官员弹劾,要治他的罪。谢灵运不服,反而带兵把有关吏员扣押起来。他还赋诗一首:“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这种行为和言论应该是死罪,但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被流放广州,但不久有一个犯人招供:谢灵运与人密谋打算在三江口劫救自己。这事是真的还是被构陷的?已经是无人知道了,他最终被文帝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毕竟是将门之后?还是因为他参透人生临刑时,他没有一点惊恐,视死如归的样子,还作了一首诗: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巖上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