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菲尔兹奖花落别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在对华人隐约招手

 taotao_2016 2018-08-03

2018年8月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菲尔兹奖——国际数学界四年颁发一次的最高荣誉授予了四位年轻的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Caucher Birkar(40岁)、波恩大学教授Peter Scholze(31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Alessio Figalli(34岁)和斯坦福大学教授Akshay Venkatesh(37岁)。


两个中国人的遗憾


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这是一个有点让人感觉难过的时刻。因为在这四位获奖人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


大国崛起呼声颇高的中国,这次又与菲尔兹奖失之交臂。自从中兴通讯被美国禁运芯片事件发生以来,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目前我国很多科学技术离世界前沿水平还有差距。

 

事实上中国并非毫无胜算,而其实只是功亏一篑。

 

与本次菲尔兹奖相关的两个人开始浮现在媒体面前。

 

在颁奖之前呼声颇高的哥伦比亚大学数学教授张伟(37岁)就是中国人,他得到了菲尔兹奖的提名,但没能得奖。

 

与Peter Scholze同一年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金牌的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也浮现在公众视野。柳智宇2006年曾经以满分的成绩力克Peter Scholze,为国争光。但是,命运是如此的诡谲,2018年的8月1日,Peter Scholze成了菲尔兹奖得主,而柳智宇却成了北京西郊一座佛教寺庙里的一名僧人。

 

张伟与柳智宇都没有得到本次菲尔兹奖。于是,大家只能寄希望于四年后,华人数学家恽之玮冲击菲尔兹奖。那将是2022年,那时候的恽之玮正好是40岁,到了菲尔兹奖评选的年龄上限。

 

华人有得过菲尔兹奖吗?

 

那么,华人有得过菲尔兹奖吗?

 

那是有的,丘成桐与陶哲轩都得过菲尔兹奖。


丘成桐曾以卡拉比猜想与正质量猜想的证明获得菲尔兹奖。

 

陶哲轩则以数论中的“格林——陶”定理的证明获得菲尔兹奖。

 

陶哲轩是澳籍华人,他不是在中国出生的,但丘成桐是在中国出生的。

 

丘成桐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广东梅州的蕉岭县。在日本人侵占台湾之时,丘成桐父亲丘镇英的堂伯丘逢甲曾经任台湾义军大元帅。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 “拒倭守土”四字,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表示要与桑梓之地共存亡,清廷不能支持丘逢甲的意见。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生于广东汕头。不久后随父亲全家迁居香港。前后在香港培正中学、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

 

1969年9月,20岁的丘成桐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71年,在伯克利仅两年的丘成桐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博士学位。随后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他主要研究极小曲面。

 

1973年,丘成桐在研究微分几何的卡拉比猜想中取得进展。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求解了非常复杂的复系数蒙日——安培方程。在这个过程中,丘成桐发展了一套全新的数学技巧:几何分析。

 

到了1976年,丘成桐完整地解决了卡拉比猜想的证明。1977年,丘成桐发表了一篇两页的论文,宣布完成了卡拉比猜想的证明工作。到了1978年,丘成桐在一个长达73页的论文中,详细写出了证明过程,而且还附带证明了其他5个相关的定理。

 

到了1979年,丘成桐在几何分析上的技巧炉火纯青,他又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

 

1982年,丘成桐获得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个得到菲尔兹奖的华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数学家的士气。

 

丘成桐有机会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吗?

 

硅谷动力君认为,丘成桐其实还可以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丘成桐的数学人生 图片来源:硅谷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