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诗词 |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带你领略诗人郭璞笔下的神仙世界

 风吟楼 2018-08-04

出处:道教之音

游仙诗是道教文学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它以遨游仙境为主题,其创作跟中国古人的神仙情怀分不开的,在先秦《庄子》《山海经》等典籍当中就有了餐风饮露的神人、不死药、不死国、不死民等;甚至于文字产生之前,我们先人就有了关于神仙的渴望。

在游仙诗的创作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隐逸情怀。著名的诗人郭璞作《游仙诗·其二》,即以一位居山修行的道士起笔,猜测他正是传说中的仙人鬼谷子,赞美他的居所“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高士许由和弱水宓妃的仰慕之情,慨叹“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蹇修是伏羲的臣子,屈原在《离骚》言:“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配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以蹇修为媒,可以和仙女宓妃进行交流。如今蹇修不存,自己要如何得见仙人呢?求仙学道之情,跃然纸上。在其后的诗篇中,诗人多徘徊在“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的仙游与“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的现实两极之间。

注:隐逸,是道家永恒的主题

在《游仙诗·其六》中,诗人则笔锋一转,集中笔力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仙人林立的奇幻世界:

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

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

升降随长烟,飘飖戏九垓。

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杂县是传说中海鸟的名字,又名爰居。为躲避海上的飓风而寓居在鲁国的城门之下。吞舟之鱼也涌出海底,海上的风浪竟要漫过了蓬莱仙岛。前两句相互成对,描绘了大灾将至的恐怖景象。对比之下,神仙世界却是一派祥和清平:仙人排云而上,来去玉楼金阙之间。仙人陵阳子啜饮丹溜,容成子手挥玉杯。嫦娥仙子歌咏仙乐,洪崖先生点头微笑。仙人们乘云烟升降,逍遥九天之上,他们年逾千岁,却貌若孩童。可惜历史上爱好仙道的燕昭王、汉武帝之辈不能远离嗜欲,非是修仙的良才。

诗中风灾之惨和仙境之乐分别对应着入世和修道两条路,极具鲜明的象征意义,诗人郭璞作为一名道教徒,对时人的规劝之意已溢于言表。

再如《游仙诗·其七》中,诗人以“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为喻,说明凡人与神仙在寿命、见识等方面有着本质性的差异,不当以凡人之见来忖度神仙世界,因为在神仙看来,“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所以,明智之人应当积极寻求神仙长生之法,郭璞在诗中告诉世人“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为凡人提供了成仙的可能以及“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的典故,论证凡人可以修道成仙。

在《游仙诗·其八》中,郭璞以“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来增强人们修道的信心,并告诫人们不要犹疑不前,“希贤宜励德,羡鱼当结网”!

虽然郭璞一生的行事终未超出现实、脱离仕途,但这不代表他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和修道的实践,在诗组的第十首诗中,诗人透露自己寻仙多年终于有所感应:

璇台冠昆岭,西海滨招摇。

琼林笼藻映,碧树疏英翘。

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

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

振髪睎翠霞,解褐礼绛霄。

总辔临少广,盘虬舞云轺。

永偕帝乡侣,千龄共逍遥。

璇台高耸在昆仑之巅,下窥西海之滨。此地有琼林碧树,丹泉黑水,无疑是处色彩绚丽的奇幻仙境。诗人感慨自己寻仙近三十年,终于得见了仙人王子乔。二人一同对着丹霞绛霄虔心礼拜,系马于少广山下,云车环绕着飞舞;相互订约为遨游帝乡的伴侣,千载同游。有了这次的感应后,郭璞对自己的终极归宿似乎有了确定地认识:“吐纳致真和,一朝忽灵蜕。飘然凌太清,眇尔景长灭”,诗人弃世之后,是要重返太清仙境的。

综观郭璞的这组游仙诗,诗人笔下的对比是鲜明的,一方是富贵可求却暗藏危机的现实世界,一方是历经隐遁探寻而方可得见的神仙世界。在神仙世界中没有忧愁、没有凶险,短暂的、不确定的生命回归安宁与永恒,是诗人理想的象征,也是安放诗人灵魂的信仰归宿。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庄子·天地》)似乎早在南华真人庄子那里就已先知先觉地点明了后世诗人的“游仙”之路。游仙诗所展示的神仙情怀和道教长生信仰为古人在仕与隐、凡与仙、短暂与永恒之间提供了必要的张力,让他们对待现实世界中的荣辱遭遇都能够更加从容。

(道教之音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