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柘黄来看帝王皇袍专用色

 karukoopa 2018-08-04
从柘黄来看帝王皇袍专用色
汉代皇袍
从柘黄来看帝王皇袍专用色
明代皇袍
从柘黄来看帝王皇袍专用色
清代皇袍
皇帝贵为天子,颜色是不能乱用的。西周、东周时期,据当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赤、黄(五色)分别相配的五德说,穿黑色袍服。因为秦王朝实行的水德制度,故衣服、旌旗等以黑色为贵。西汉的黄袍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晋代实行金德制度,以赤色为贵,故晋代皇帝着红袍。后来,五德说受到挑战,一些皇帝也不再以五德说为惟一行事准则。到了隋朝,文帝、炀帝着黄袍,名为柘黄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黄色衣服。
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618年-626年),开始在百官百姓中禁穿黄色衣服,黄袍遂成为皇帝专用之服。清代皇帝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
柘黄和明黄都曾经是黄袍的专用色,那这两个颜色是一样吗?其实不是,柘黄取之于柘木。
柘树在我国有着“南檀北柘”之称的名贵树种,是由灌木经过长期生长而形成乔木,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之一。它的边材是浅黄褐色,心材为浅红褐色,木材纹理非常细腻清晰,手感温润,独具天然之美。柘木是制弓的良材,其心材更是雕刻制作工艺品和高档家具的上乘材料,由于生长十分缓慢,极难成材,故其心材尤为珍贵稀有。
明黄色取自栀子的果实,黄色鲜艳。
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世人皆知天子用明黄,也是有些误解。冕服制度始于西周时期,当时在用色上严格规定:天子用纯朱色,诸侯用黄朱色,大夫只能用赤色。到了战国时代,帝后服饰颜色与阴阳五行紧密联系起来。秦始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深信不疑,并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而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色赤;西方为金,色白;北方为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据此,秦代便将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到了汉代,汉文帝祭天时,既不服黄色,也不服黑色,而是穿赤色的服饰,究其缘由,则是汉王朝统治者认为,汉应协于火德之故。
而真正将黄色作为帝后冠服的正色,将二者相联系的,是隋唐以后的帝王。但至唐高宗总章年间时,始禁士弈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宋代的帝后的黄袍,也是杏黄的(或称柘黄、赤黄)
《元史·舆服志》载称,元代曾明令庶人不得服赭黄。可见赭黄为帝后袍服的专用服色。到明代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时,明政府曾禁臣民服用黄色,并一再申令即柳黄、明黄、姜黄诸色亦应禁之。表明明代带后的黄袍袍服也是杏黄色。到清代时,统治者驰开杏黄之禁,而将明黄作帝后专用服色。
 黄色与帝王的服饰相关联,是从隋唐开始的。据《唐六典》称,隋文帝着柘黄袍,巾带听朝。当时还不禁民人用黄色。拓黄,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黄色,也就是杏黄色。唐承隋制,《旧唐书·舆服志》中说,后代的天子穿赤黄色的袍衫,而臣民"仍许通着黄",到唐高宗总章年间才“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另一说据宋人王懋《野客丛书》卷八“禁用黄”条说,唐明皇天宝间,韦韬上奏,要求御案御床御褥全部改紫色为黄色,臣下一概不许用黄色。从此黄色便成了皇帝的御用色。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推翻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从《水浒传》描写梁山泊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来看造反,宋朝皇帝的黄袍也就是杏黄或称柘黄、赤黄的。元代曾明令“庶人不得服赭黄”。明代弘冶十七年禁臣民用黄,附加一条“即柳共、明黄、姜黄诸色亦应禁之”,可见明朝皇帝的黄袍也是杏黄色。独有清代改用明黄而开杏黄之禁。
 帝制时代,黄色既为皇上所专用,老百姓是不敢冒犯的。如果某人穿件黄袍子,或家宅的屋顶用黄瓦,墙壁刷上黄色,大概就要大祸临头了。即使他的臣下无意冒犯了这一点,也会招来灾难。唐代诗人王维进士及第后,做了太乐丞(负责管理皇家音乐的长官),有一次背着皇帝,让他手下的人为他跳了一回狮子舞,结果被贬官外放。因为那时狮子分五色,黄狮子舞是专为皇上看的。所以王维侵犯了皇权,是对皇帝的不敬,贬了官。又据清人蒋良琪《东华录》记载,清雍正时,平定青海叛乱有功的大将军年羹尧,出门用黄土铺道,用鹅黄色荷包和黄色包袱,成为被判死罪的罪名之一。
清代老百姓绝对禁止服用这种明黄色,就连皇帝至亲也不例外。末代皇帝溥仪十一岁时,十岁的弟弟溥杰和九岁的大妹进宫一起玩捉迷藏,玩得正高兴时,溥仪一眼看到溥杰内衣袖子露出黄色,立刻沉下脸来:“溥杰!这是甚么颜色,你也能使?这是明黄,不该你使的!”溥杰忙垂手旁立。这还是清朝被推翻以后,宣统暂居宫禁之时。清制规定:明黄是帝王专用色,贵族只能用深黄色(美称金黄),稍带红色的杏黄不禁,民间也可用。
历代诗人都有描写柘黄的诗句。王建《宫中三台词》之一: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欧阳玄《陈抟睡图》诗:陈桥一夜柘袍黄,天下都无鼾睡床。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岁时翦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隋唐王建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宋代陆游有诗云:中原日月用胡历,幽州老酋著柘黄。荣河温洛底处所,可使长作旃裘乡
当代古装戏众多,但里面常见黄袍颜色乱用,虽然同为黄色,但此黄非彼黄。也难怪剧组的服装师们,很多人,即使是搞服装研究的学者也经常搞错,毕竟化学染料已经使用了近200年,植物染料远离了我们很久。但作为中华华夏民族的传人,我们还是应该记住我们祖先的辉煌,让柘黄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个时刻已经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