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金色年华554 2018-08-0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玉门关,位于敦煌西北90公里。因关城呈四方型,所以又称“小方盘城”。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了“玉门都尉府”的汉简,1943年考古学家夏鼐等发现了“酒泉玉门都尉”字样的汉简,因而被学界确认为汉代玉门关旧址。1988年,被宣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汉武帝时期,在河西地区“列四郡、据两关”,“四郡”就是新设的酒泉、武威、张掖和敦煌郡,“两关”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两关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孔道,出玉门关走北路,出阳关走南路,分别从罗布泊无人区南北方进入西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历代,玉门关不但是重要的军事关塞,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象征。诞生过班超的“但愿生入玉门关”、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孤城遥望玉门关”、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玉门境内的汉长城,虽经千年风霜侵蚀,仍然屹立在荒荒戈壁之中,风采不灭。玉门境内,汉长城全长70多公里,保存较完整的一段约20公里。最高部分有2.3米,最低部分只有0.3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因玉门关外的三垄沙、白龙堆等沙漠、盐碱地带,地形复杂,环境险恶,历来被视为畏途。到隋炀帝设立伊吾郡以后,丝绸之路又开辟了由晋昌到伊吾的新北道,即如今的国道312线。于是,这座汉代的玉门关及附近长城,日渐荒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篇):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