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封记忆--“阳关”·“玉门关”

 阳关残雪 2019-01-15

沿着古人的足迹,从城市走向戈壁,从繁华走向荒凉,相同的路线,相同的方向,所不同的是,我们是坐着带空调的旅游车行驶在柏油路上,而古人只能靠马匹、骆驼或一双脚,艰难地行走在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中。因因沿途的风景不断的花样翻新,绿洲与沙漠的交替出现,也别有一番情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敦煌出发,车越行越荒凉,脑子里想着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来到了玉门关遗址。这里只有两种色调------蔚蓝与土黄。感受的到的也只要炎炎烈日和阵阵狂风。玉门关是当年重要的军事要地和交通驿站,是欧亚连接的必经之路,而现在是剩下大、小方盘城和汉长城的断壁残垣。尽管如此,面对荒漠中如此高大宏伟的建筑遗迹,你也可以想象这里当年的辉煌。



玉门关也可省称“玉关”,两千余年岁月留痕,惟见戈壁滩上巍巍然四四方方一座黄土城,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六百多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黄土垒就了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城墙四面保存基本完整,建筑结构为黄胶土夯筑,中间夹有芦苇、草席以保持结实。历经两千余年风雨和沙尘,玉门关岿然不倒,已是罕世奇迹。

千年前的玉门关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以及重要的水源条件占据着这一重要关隘地带。如今的玉门关虽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尽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仍是国内保存汉代军事防御体系最好且最全的遗迹了。


玉门关小方盘城向东十二公里,疏勒河岸边不远处有一座河仓城,这里规模比小方盘城大,又被称为大方盘城。河仓城是一座汉代的仓库遗址,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南北宽十七米,夯土墙高约七米,分为三个仓。


玉门关往西10公里左右就是汉长城。汉长城给人的震撼远远超过玉门关。




汉长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比明长城要早1500多年。敦煌境内的汉长城保存有130公里。明长城多采用青石、大砖砌墙修筑,而汉长城则利用地理环境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方法建造。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它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



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俯拾皆是。

 



阳关烽燧西南还有1993年修建的阳关碑廊,走入这座碑廊,不仅可以暂时的乘凉歇脚,还能欣赏到古代文人墨客写下的阳关诗篇遗迹,以及来阳关的部分政府要员和学术名流即兴题写的佳句妙语,颇能启迪后来者的怀古之情。

 

千年前的烽火台可能传递过前往的紧急战况,千年后它虽然失去了传递信号的用途,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夕阳西下,望着一轮落日,遥想狼烟四起,朝朝暮暮,一瞬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