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丝路花雨落敦煌 》 【 序曲 】 敦煌,甘肃省县级市,古称沙洲,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区)的交汇处。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至今仍流光溢彩。 敦煌”,本意为“盛大”,这个词语足以彰显这里显赫的过往。历史上,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欧州的唯一通道,是中国与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汇流地,也是西域民族集散的大舞台,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古老的传说,历史遗迹与大漠风光如丝路花雨洒落敦煌大地,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明珠。 敦煌,以“敦煌石窟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汉长城、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月牙泉-鸣沙山更是大漠风光之奇葩。2012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 敦煌莫高窟 - 飞天 【 鸣沙山 - 月牙泉 】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鸣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6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 鸣沙山-月牙泉,沙泉相依,共生共融,相得益彰,守望千年 。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荣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鸣不虚传 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 大漠第一月牙泉 ![]() ![]() 装点沙泉 鸣月阁 ![]() ![]() ![]() 【 敦煌故城遗址 】 敦煌古城为汉敦煌郡治,筑于汉元鼎六年(前11年),位于现敦煌市西南18公里党河中下游腹地。唐立沙州府,至明设沙洲卫,其城一脉相沿。 现古城内为1987年建的一处仿宋建筑电影城。 ![]() ![]() ![]() 【 阳关故址 】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位于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与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的交通门户,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约前111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但唐代诗人王维一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 促多少人趋之思古探今。 阳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现为国家4A级景区,与玉门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 张骞通西域雕塑 ![]() ![]() 阳关汉代烽燧 ![]() ![]() ![]()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红山口阳关故址 ![]() ![]() 西出阳关野茫茫 ![]() 【 寿昌城遗址 】 寿昌故城,位于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东1.5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8.35万平方米,现仅存东、西、北三面残墙和西南角墩。 寿昌汉代为龙勒县治,公元499年改龙勒为寿昌县,公元525年置寿昌郡。北宋景祐三年之后,逐渐衰微,对研究敦煌汉唐史有重要价值,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 ![]() 【 大雷音寺 】 位于鸣沙山月牙泉一侧,距市区4公里,是丝绸之路上唯一称雷音寺的寺院。传说古时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后被风沙所埋。1989年,由国内外佛教团体捐赠重建。 ![]() 【 党河 】 祁连山冰雪融化进入敦煌的母亲河,生命河。雪融清流,宛如玉带,是中国唯一由南向北流向的地渗河流。她滋润着戈壁绿洲,养育着敦煌人民。茫茫戈壁诉说着绿洲峥嵘 ,涓涓细流记录着大漠沧桑。 ![]() 流经敦煌市区的母亲河 ![]() 【 白马塔 】 坐落在敦煌市沙州古城东隅。始建于后秦,现塔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3)重建。据传,当初是著名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为他的心爱坐骑白马而建,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 ![]() ![]() 【 玉门关故址 】 玉门关,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史籍记载,汉武帝为御匈奴,联西域,隔羌、胡,开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封四年(前107年),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 西汉玉门关,又名“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现存遗址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24米,南北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夯筑而成,面积为633平方米。关城西、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 关城附近还存有汉长城、烽燧、河仓城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唐代诗人王之焕一首《凉州词》,唤起多少人思古之幽情,不远到此春风度玉门。 ![]() 汉长城,比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早1500年 ![]() 玉门关西端汉长城及当谷燧(烽火台) ![]() 古道千年立胡杨 ![]() ![]() 疏勒河岸河仓城 (俗称大方盘城) ![]() ![]() ![]() 河仓城墙体化作千古望天 ![]() ![]() ![]() ![]() 玉门关东端之仓亭燧 ![]() 远眺汉时玉门关 ![]() ![]() ![]() ![]() 玉门关城遗春风 (俗称小方盘城) ![]() ![]() ![]() ![]() 玉门关北临疏勒河南岸湿地,称洋水海子,想当年或水草丰美 ![]() 【 西千彿洞石窟 】 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市西南,鸣沙山、莫高窟的西端,开凿在党河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 西千佛洞是敦煌佛教艺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存北魏至宋代洞窟17个。在一千年的岁月里,受到了自然和人为的毁坏,使这座古老的艺术宝库荒凉破败。近年来,对洞窟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加固,现有6个洞窟开放。河谷内党河流润,古木森森,绿洲拥石窟,成为游人在敦煌至阳关旅游线上重要的参观内容。 ![]() 流经西千彿洞的党河 ![]() ![]() 河谷绿洲隐石窟 ![]() ![]() ![]() ![]() ![]() ![]() 【 莫高窟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符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保存地。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洞窟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莫高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存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以及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等。北区则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之所在。 1961年,莫高窟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 流经莫高窟前的党河 ![]() ![]() ![]() ![]() ![]() 莫高窟标志 九层楼 ![]() ![]() ![]() ![]() ![]() ![]() ![]() ![]() ![]() ![]() 天上人间 月泉明夜 丝花路雨 洒落敦煌 2021.5.13 -15. ![]() 来自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