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岸是情 彼岸是魂 | 寻访吴泾镇尚义桥的前世与今生

 cxag 2018-08-04

      中国是个“桥的国度”,遍布各地的历代桥梁,跨越山水,便利交通,将建筑、艺术与科技交织相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闵行,有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立交桥”的莘庄立交,有上海元老级别的奉浦大桥,有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双层公路斜拉桥——闵浦大桥,也有正在建设中的昆阳路越江大桥。

莘庄立交桥

闵浦大桥

正在建设中的昆阳路越江大桥(效果图)

       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桥为闵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改变。除了这些现代化的桥梁,闵行也有许多被时光遗留下来的古桥。虽然它们的交通功能已渐渐退化,但它们是城市发展不可复制的历史印记,是“活的记忆”,是城市足迹的珍贵遗存,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

尚义桥,诉不尽的前尘往事。

     他叫陈介明,吴泾镇地方文化志研究小组组长。陈介明从小就生活在吴泾,他看着这座江边小镇慢慢发展进步。跟随着他的脚步,我们去探访了一座穿越了近六百年的“尚义桥”,感受着关于这座桥前世今生的故事。

       在黄浦江吴泾段北岸有一条支流叫樱桃河,樱桃河旧时叫作莺窦湖。明朝年间,朝廷为了表彰一位当地叫蒋性中的官吏的功德,为他修建宅第和立牌坊。但这位官吏蒋性中却认为“与其建坊立碑光荣吾门,不如建桥方便相邻”。于是,莺窦湖上就架起了这座“尚义桥”。

尚义桥由四块条石拱成为桥梁座,桥面由石面铺成,次第成阶梯式,桥长度为14米,宽2.5米。乡邻们为了纪念这位一心为公的好相邻、好官吏,亲切地将这座桥称为“蒋公桥”。

张乃清

闵行区

地方文史专家

       “蒋性中当官当了40年,他整个当官期间一直坚持一种清廉的作风。超过了将近70岁,他打了四次报告,皇帝才同意让他退休。他到晚年的时候,家里面是五代同堂,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由于蒋性中有这样一个品质,他们的子女一直传承着这样一个好的家风,蒋氏这种家风。对当地老百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到今天,这一块土地,都保持着蒋氏的一个很好的传统,歌颂这样一种精神,传承这样一种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讲,是一种非常好的借鉴。因此,一座桥不但是物质上的一座桥,它更是精神上的一座桥,它往往能传承数百年,一座桥就把一方土地、人心聚在一起了。”

古往今来,尚义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尚义桥就这样从过去走来,连接着古往今来,更走向未来,传承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友爱他人的情义。如今,这座古桥虽已芳华不再,但它又获得了现代功能的复活。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更出于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吴泾镇将尚义桥原拆原建到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校园里的一处古迹景观,这座古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莺窦湖畔有大儒,往事如歌千古书。

国计民生皆有裨,勤耕乐织是当初。

为官惟廉多善举,造福吾乡莫踌躇。

偏移坊费将桥建,尚义高风世所无。

      古时候,每逢节日,尚义桥上会聚集许多文人雅士来吟诗作赋。时光流转,如今这一幕的再现,已演变成“樱桃雅集·森林诵读”,成为吴泾镇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华东师范大学通过组织学生吟诵、情景朗诵、诵读、曲艺表演的活动,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再现吴泾本土文化的深厚积淀,将华夏文脉代代相传。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 陆翠花:

      古代文字这种对字的表达,跟我们的语音,跟我们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感觉古代文化真的是源远流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真的特别多。我们是从古代走过来的人,虽然我们有不一样的发型,或者说穿着不一样的衣服,但其实很多文化基因是一样的,到了现在我们也需要这种传承!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 刘 骏:

      我觉得给我和学生们感触最深的是,我们通过这些活动和丰富的形式,让我们进一步的去接触这些故事,了解这个桥背后的一些东西,包括说这个尚义桥它是怎么建起来的,它几百年来为什么屹立不倒,是因为有蒋性忠的后人不断募捐修缮它。

      我们踏着尚义桥一路走来的足迹,感受着它的温热。如今,这座古桥虽已芳华不再,但它现代功能的复活,却是另一种升华。很多年以前,吴泾镇为纪念尚义桥,还建造了一条“尚义路”。由“尚义桥”引申出“尚义路”,再由“尚义路”引申、演绎着另一种情怀。

沿着这条路,有两个社区,四所学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作为吴泾的子孙后代,正在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传承着尚义桥勿忘乡土的深情厚谊。

      吴泾镇虹梅景苑被称为尚义路第一街坊,小区以家文化为纽带,把小家连成大家,通过搭建居民自治平台,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到美丽家园的建设中。

    尚义幼儿园以“尚义养性,乐学会玩”为办园理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感召孩子的心灵,武装孩子的头脑,更好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中扎根、发芽,不断传承创新。这,就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闵行区友爱实验中学有一支叫“友爱蓝”的保护母亲河志愿队。多年前,这支队伍接过市“十佳好人好事”当选者王显明的“捞竿”,大力宣传和实践志愿者文化,在校园、社区先后开展了“创绿色家园、争做环保小卫士”和“饮水思源,保护母亲之河'等志愿服务工作,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吴泾镇党委副书记 沈 军:

“吴泾从历史上的一个江边小镇到了建国以后的一个化工重镇,再到今天的一个全国特色小镇,在这改革开放四十年推进的过程当中,所有的发展和变化都凝聚着文化的力量。通过我们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秉承这种文化的传承,弘扬这种文化的精神,吴泾的未来一定是一个留得下美丽,记得住乡愁,玩的了时尚,转的懂科技的时尚特色小镇。”


       寻访古桥,是对历史的一次巡礼。尚义桥是一种精神象征,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用尚德、尚美、尚义的人文情怀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担当意识、社会责任,为吴泾的明天奏响新的篇章。“把根留住”,是我们保存和延续这份古老记忆的初心。透过今天的影像和文字,让年轻人知道曾经的事,让年迈的人回忆当年的事。再出发,是对过去最好的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