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谁?

 jiezhukuaile 2018-08-04

大师讲经典


百度百科的郑州词条写着这样的一句话: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

看到这句话,热爱历史的小师妹陷入了沉思。

轩辕黄帝故里?

接着,小师妹又去查了查轩辕黄帝的资料。

百度百科里写着:

“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



原河南省博物馆馆长许顺湛先生在2016年第05期《华夏文明》发表的《五帝时代与考古文化宏观对应的研究》,指出黄帝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是一个族的称号;黄帝不是只有一世,而是好多世,甚或十世、十八世



先跟着小师妹一起,看下中国近些年考古发现的文明遗址:



距今10000年左右

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为代表的李家沟文化






距今7500至9000年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为代表的裴李岗文化、以河北武安磁山遗址为代表的磁山文化




距今5500至7500年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距今4300至5500年

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距今3900至4300年

河南洛阳王湾遗址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



这足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绵延不断,没有缺环,也没有间断。


以北大历史考古学系主任李伯谦教授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根据从神农到黄帝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记载文献,与仰韶文化特点相结合,推断距今5500年至4300年的仰韶文化,就是传说中黄帝部落活动的时间。


华夏文明历史分成了两大部分,王国时代和帝国时代。

王国是真正以国家形式出现的最早的王国,其中包括长江下游良渚邦国,黄河流域山西襄汾陶寺邦国,至东周结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帝国,历史便进入了权力高度集中的帝国阶段,直至公元1911年清王朝结束。

李伯谦教授认为,整个王国时代第一个阶段的2000年,正好是华夏文明形成起源时期,都是皇帝部落时期,这和文献的记载相符。


上图,即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那么

相传由黄帝所著的《黄帝内经》

谁才是真正的作者?

又是在何时成书?


猜测一:先秦

晋代的皇甫谧,宋代的林亿、高保衡等,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时期,像《黄帝内经》这样的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

猜测二:战国

宋代的邵雍、程颢、司马光、朱熹,明代的桑悦、方以智、方孝孺和清代的魏荔彤等,认为《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素问》与《史记·扁鹊列传》中医理相关的内容相同,但却朴素、原始得多。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成书于战国时代。

猜测三:西汉

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另一种比较主流、科学的观点认为,《黄帝内经》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是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集结而成。

《黄帝内经》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但是,不论作者是谁,不论成书于何时,《黄帝内经》在中医药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对于黄帝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部族,《黄帝内经》作者到底是谁等问题,学界依然争辩不断。

但不可否认的,是黄帝对于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力。



汉代时,为纪念黄帝功德,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了轩辕庙。

明穆宗庆隆四年,在祠前建轩辕桥。

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在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乾隆二十九年修葺。《重修大殿记》记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


有位朋友对小师妹说,

作为一个中医人,他曾无数次地前往郑州,只为看一看轩辕丘,感受黄帝及《黄帝内经》带给中医人的无穷力量。

 

屏幕前的同学们,作为优秀的中医人,能够在黄帝故里,听大师们讲课,该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有情怀。

 

“讲透经方”9月郑州站报名已启动,优秀的你们,还在等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