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余 将真理埋藏于字里行间,曾是西方哲学家们广泛采用的写作手艺。也就是说,这些作家会隐微地向特定人群传递真理,但在面向大众时又借助通俗学说来伪装,这就是哲学上的隐微写作。 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隐微地书写、阅读逐渐被世人遗忘,乃至变得神秘莫测——也可以说,在阅读风尚日趋平庸化的时代,隐微写作显得极其不合时宜。可是,我们对隐微写作的不安是一回事,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理论教授亚瑟·梅尔泽的新作《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以下简称《字里行间的哲学》)就致力于从故纸堆中打捞出隐微写作技艺,以清晰流畅的行文,向读者呈现出一部关于隐微写作的百科全书。 对如今的读者来说,隐微写作这种方式颇令人困惑。但其实,中国读者对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陌生。孔子所采用的春秋笔法,与之颇有相通之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道理,亦不难理解。 但和孔子暗含个人主观褒贬的做法不同,梅尔泽认为西方哲学作家千方百计隐藏他们的真正含义,是为了避免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这样的例子在哲学史中并不鲜见。柏拉图在《书简七》和《书简二》中曾经公开宣称,他故意不公开自己的深思熟虑,因为他担心这些深邃的思想会对大众有害。因为,哲学有可能让有些人产生错觉,还会让另一些人产生莫须有的傲慢。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亚里士多德身上。他在《政治学》中声称,植物存在,是为了动物;动物存在,是为了人类。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必将导向民族沙文主义。即,希腊人是野蛮人的天然统治者,因为非希腊人天生具有奴隶相。可在亚里士多德的秘传著作中,他认为,“每一种物种的目的,内在于该生物;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那样的物种。”这就彻底否定了所有事物都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观点。上述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恰恰说明,为了迎合世俗,或是为了避免被迫害,隐微写作确实存在。 然而,即使我们承认梅尔泽的论证很正确,那又如何?难道说,《字里行间的哲学》不过是对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考据?读者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是,隐微写作对于当今世界而言,到底有何意义? 让我们回顾本文开头提到的进步观。人类何以坚信,世界将会不断进步?这得益于人类理性力量的强大。近代以来,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历程似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理性和实践之间的二元冲突,是一个不容回避却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哲学基本问题。因为,理性是普遍的,而生活却是特殊的。 理性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枯燥和静态,而在于其无法触及具体的现实。极端的理性主义,将会退化为一种严格的教条主义、意识形态上的帝国主义、残忍的集权主义。这是因为,启蒙理性主义释放出的力量将会使其成为“弗兰肯斯坦”,最终失去控制。柏克在《反思法国大革命》中指出,“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的出现,唯有它才能够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成了历史学史上的准确预言。这也说明,理性和实践之间的冲突是如此激烈,以至于理性有可能让人类反受其害。 梅尔泽认为,隐微写作,正是对理性进步主义的反对。它的保密性,与当今世界所崇尚的公开和透明的自由主义格格不入;它故意为之的晦涩与当今世界科学文化的特点——清晰和系统——格格不入;它保留知识的目的,即让少数精英享有知识,不让大众被偏见所造成的假象所控制,又与当今世界知识普及化的局面格格不入。 那么,隐微写作的反抗,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列奥·施特劳斯在《什么是政治哲学》中指出,现代思想寻求的不仅只是理解这个世界,还要改变这个世界,这就需要克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比如说,今时今日,我们所身处的仍然是一个充满纷争和冲突的世界。如何化解分歧和矛盾?托多洛夫在《论人类多样性》中写道,“相对主义,被认为是解决我们各种问题的神奇答案。”这种观点认为,相对主义会因为两个原因带来宽容:它既减少对不宽容的诱惑,也加强对宽容的常识。 于是,这似乎成为当今世界在理论和实践上趋于统一,并得到公众肯定的行事原则。但这一思想的危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如此一来,人类思想中的普遍真理就被否定了。只有在特定的文化共同体,或者某些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中,才会有某些碎片化的真理。自利奥塔之后,对“宏大叙事”的批评和不信任,日渐成为当今思想界的共识。如今,发展迅猛的互联网世界,早已被各种调侃、解构所包围。一部网络语言史,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解构史。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虚无会悄然间高悬在我们的头顶。 这正是梅尔泽推崇隐微写作的原因。这种看似难以捉摸的写作艺术,会使思想家们成为同一条战线上的斗士。也就是说,隐微写作的存在,证明普遍真理是存在的。一言以蔽之,哲学家们写下的著作,表面上为了适应各自所处的时代而显得纷繁复杂,实际上却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期待。 若真如梅尔泽所言,那么他的作品不失为治疗当今社会思想焦虑的一剂良药。但是,我们如何才能还原这些哲学家们共同追寻的普遍真理?如果说,隐微写作是晦涩而又神秘的,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确信,梅尔泽的解读就一定是正确的呢?在梅尔泽看来,由于启蒙理性主义的存在,这个世界会拒绝一切超越性,即某种终极真理。但即使承认无休止的解构和调侃只会让世界失去严肃性,我们又如何能相信,普遍真理就在哲学家们的隐微写作中?照这样说来,本人宁愿相信,相对主义可能仍然是时下世界最现实的选择。尽管,隐微写作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条探索的道路。 《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 [美]亚瑟·梅尔泽 著 赵柯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