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高兹讲课摘录(三)
与贝多芬相比,李斯特显得辞藻华丽、语言繁多。如果贝多芬使用了5个简单的音符,还不知李斯特将要用……(此时,涅高兹用全键盘示范弹奏了一个优美的经过句) 李斯特作品的典型特点,就是在乐谱上准确写明所有的标记,其中包括踏板的用法,他还细致地标明了建立在调性对比基础之上的对比。 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没有肖邦或舒曼那样的细腻,但是却有他自己的细腻,即勃拉姆斯式细腻。 作曲家亚历山德罗夫和梅特纳善于在音乐中进行详细而全面的阐述,而勃拉姆斯的语言较少,他使用更多的是暗示。 我简直无法忍受阿尔贝尼斯的《纳瓦拉民歌》,因为那是沙龙式音乐;我喜欢另一位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的作品,因为那是真正的西班牙音乐。 关于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的演奏方法,一定注意踏板,踏板,踏板的用法!此处借助于踏板,应该弹奏出晶莹剔透、薄雾蒙蒙、时近时远等各种不同的特殊音色。请先不使用踏板弹奏一下这几个小节,于是听起来一切就在眼前,就在你身边,也比较刺耳,而本来应该是……你们没有机会去过那不勒斯湾吗?那完全是不同寻常的景色:到处是烟雾缭绕,一切又是那么通透,可以看到最微小的具象,一切都显得那样蓝,那样透明。此处的踏板应该是李斯特式的踏板,要求演奏者十分准确地使用踏板来演奏,因为踏板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踏板使左手的音色显得朦胧,而对右手却并不重要,这是因为高音区的缘故。 滞留时间过长了!有些男歌唱演员为了取悦姑娘们,违背正常规律,想把音拖多长就拖多长。(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引子) 不要这么表面化,要更深入地、具有穿透性地弹,透彻地弹;要学习意大利歌唱家的发音方法。你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把piano弹得嘶哑、含糊不清。 你们弦乐演奏家多幸福啊!你们的乐器随时可以发出揉弦音,而我们的乐器却永远不可能弹出揉弦音,我们只能设法达到揉弦音的效果。钢琴发出的短促的音固然是一种不幸,但是需要克服这个弱点(这是涅高兹对当时在场的女大提琴家纳塔利娅·古特曼所说的一段话)。 力争使我们的旋律产生小提琴家能够奏出的、我们钢琴家无法弹出的揉弦音效果,有时聆听高水平小提琴家演奏是很有好处的。 钢琴家在演奏肖邦和德彪西的作品时,显得比较轻松,而在演奏舒曼和拉威尔的作品时,却显得不那么容易了。 全音音阶太多,中间部分是中国音乐中的五音音阶,同样是很动听的。只有当降B持续三个小节的地方,我们才能踩下踏板不放。不能消除所有的全音音阶,不仅要让它们呼吸,还要及时地给它们补水,结尾处的延长号要稍短一点。(德彪西的《帆》) 幸好是d小调,也不可能是其他调性,这是独一无二的手笔,其中的和声也很美。开头部分要突出,第二个乐句要注意diminuendo。要珍惜每一个音,亲手进行深刻和富有歌唱性的演奏,虽然是一个轻柔的音,但应该弹出这样的效果:仿佛在四俄里之外都能听见似的。在这种慢速乐曲当中,你本人的姿态可能使人扫兴,你坐在那里,好像是在捕捉蟑螂一样。我有时出于礼貌,不去指责演奏者的演奏姿态,但有时我可以严厉批评他们的自我炫耀!简直是忍无可忍。(德彪西的《雪地足迹》) 这是具有讽刺寓意的作品,你可能要回忆狄更斯的感伤主义的幽默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没有这种必要,不必花费过多的气力。需要有意识漫不经心地弹奏a tempo(原速段落),要优雅地演奏,但不能过度地温柔。切记喜剧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而你的演奏却听不出讽刺性。(德彪西《游吟诗人》) 当布佐尼演奏结束之后,他的友人们都称:声音太优美了;他弹出的声音特别大,但并没有出现任何敲击出来的音。 作为作曲家,布佐尼对自己曾有过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布佐尼认为,李斯特是一个极好的钢琴演奏家,而不是一个好作曲家。布佐尼特别重视复调和对位,而李斯特则不然。 要像音乐在描绘大海!这比艾瓦佐夫斯基的任何一幅海景画要好上一千倍。不要暴动似的,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死亡象征。(斯克里亚宾《第二奏鸣曲》) 多感受一下和声,要记住,除了画框以外,画本身是有一定内涵的。双手的5指(有时是4指)起着制作画框的作用,要熟练掌握每一个声部。 哲学博士瓦连京·阿斯穆斯曾经在现场聆听过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作品,他说:“斯克里亚宾的音乐是湿润的。”我认为,他的音乐应该是透明的,犹如透过树枝看到的群星。(斯克里亚宾《第四奏鸣曲》) 本来斯克里亚宾的作品已经相当“脏”了,就不要“脏”上加“脏”了。最难做到的就是把作品弹得十分清晰,您弹得太刺耳了!这难道是动听的吗?在家里好好练习,争取弹出高雅的声音来! 不要一味地隆隆作响,主次不分。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完全不是歇斯底里式的,是的,的确有很多歇斯底里患者把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弹成歇斯底里大发作。其实,斯克里亚宾的音乐是十分精练的,每一个音符往往就是一个动机。 争取做到用美好柔婉的音乐来克服音乐中那些干涩的音,你的声音中干涩的音太多。要善于抓住那些抒情片段和要点,并像爱护金子一样去珍惜它们。当遇到这样复杂的和声,双手的5指恰似一个调控员或低级技术员;安东·鲁宾斯坦曾把5指称为“画框”。应当使人听到这个低级技术员创造出来的声音。(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第二乐章) 当你在演奏时,不要想着自己,而是要想着音乐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要相信作曲家的每一句话。 要学会通读全文,一切都写在乐谱上了。要相信李斯特,这音乐都是他写的,而不是某一个拙劣的编辑杜撰出来的。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他自己究竟都写了些什么。 独立存在的演奏者是没有的,要把乐谱上的一切都传达给听众。 当演奏者不能准确把握作品思想时,他们只能做到弹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决不是作品的真实面目。 我们的演奏通常只能达到我们力所能及的实际水平,而不是所想要达到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想法是有问题的。 有些学生,甚至是天赋很好的学生,不懂得曲式结构原理。如果他们不懂得曲式结构,他们演奏的作品肯定是要“散架子”的。 把我们的肉眼在乐谱上所能看到的东西一一表现出来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时又是十分困难的。你们可能还记得托马斯·曼的小说《浮士德博士》中的那个片段:当音乐家走进房间时,他看到了远处的乐谱,于是说:“那是什么鬼东西!” 肖邦曾对自己的学生们说:“你们要相信自己,要这样说,现在演奏得不错,将来会演奏得更好。如果发脾气时故意说不好,而演奏得却比较好,这当然是另一回事。” 您为什么要这样弹奏?如此之冷漠!看来您只是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字面意义,而没有真正理解作品的实质。 有些钢琴家的演奏态度很不诚实,演奏起来太随意,我不喜欢这种作风。 浪漫主义艺术必然从现代人的生活中逐渐消失,这是一条自然规律,这种现象不会愉悦我,但这又是一个事实。 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具备超现实的想象力。 1、记忆中的李赫特丨“他简直不是在弹钢琴,而是要把钢琴整个儿吞下去。” 2、李赫特的舒伯特“不是舒伯特”?傅雷为何不同意傅聪对李赫特的评价? 3、纪念李赫特丨“他的忧郁和外表的冷淡让他失去了很多的乐迷。于是,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钢琴里面,投到了他的每一个音符里面。” 4、格里格和他的钢琴协奏曲丨评李帕蒂、李赫特的演奏;5、李赫特如何“捉弄”舒曼的《蝴蝶》?6、寂静之中,长起了音乐之树丨李赫特在电影中扮演李斯特;7、钢琴家李赫特丨我为何不提倡背谱演奏?8、纪念李赫特丨贝多芬《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Op.111;9、歌单丨钢琴家李赫特演绎不同作曲家录音大赏;10、吉列尔斯说,有个钢琴家比他好十倍!11、他是钢琴背后的上帝丨聆听里赫特演奏肖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