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阳朔,有这样一个实景山水文化演出项目,它每天迎着暮色开演,演出的主题只有一个,却持续演绎了15年,并且票房年年升高。你随便问一个当地人,他都会骄傲地告诉你,这场演出的名字是《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的主题,源于一个在广西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刘三姐英勇果敢,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不惜反抗封建势力,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和传颂。 就是这样的一个观众叫好的文化演出项目,最近却被卷入了一场“破产”风波,让不少人吃惊不已。一个场场爆满的节目怎么会破产呢,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觉得必有蹊跷。但是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你会发现其实并不复杂。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有泡沫很正常 实际上,所谓“破产”风波的主角是《印象刘三姐》的演出运营公司,而《印象刘三姐》演出本身一直正常进行。2017年,演出运营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新股东北京天创文投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成为重整投资方。破产重整并未影响《印象刘三姐》的演出,这从《印象刘三姐》的票房成绩可以得到佐证。2017年,《印象刘三姐》共接待160余万人次,票房总收入2.1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创历史新高。 重整成功之后,《印象?刘三姐》的整体品质将得到提升。事实上,《印象?刘三姐》从诞生之日起,便是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品牌。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时代来临,《印象?刘三姐》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承载的文化内涵上,都会有更多可能。首先是聘请知名设计公司对《印象?刘三姐》项目园区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同时,对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此外,新增游客中心、停车场等硬件配套设施。在硬件提升的基础上,关注观众的体验感,提高服务水平。除演出本身之外,借助《印象?刘三姐》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主题餐厅、主题酒店,开发文创衍生品等等,让游客在观看演出之外,更深入地体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产品,促进二次消费。 资本是逐利的,投资本来就伴随着高风险。资本市场上总有企业破产,也有企业诞生。在这样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有泡沫很正常,失败也很正常。但是不能因为资本的失败,就全盘否定企业。企业也有优质资产,而重整、并购这些手段恰恰是重新释放优质资产产能的机会,让资本能更好地运作。所以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这些变化。 观众要看的是戏,戏好才能活下来 对于观众来说,看一场演出,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好不好看。背后的资本故事无论如何精彩,都与观众无关。《印象刘三姐》风雨无阻的演出了15年,看似平常的演出,其实却并不简单。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和十二座背景山峰为舞台,将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巧借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配以变幻莫测的灯光,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营造出一幕幕原生态、国画般的生活风景。整场演出由五种颜色构成:“红色对歌”、“绿色家园”、“蓝色情歌”、“金色渔火”、“银色盛典”,代表性地展示了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以及百家万象。演出中会出现广西少数民族最传统的对歌,极具本地特色的打渔,以及耕作、嫁娶、节日庆典、以及原生态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 随着印象系列的陆续推出,以及各地相似旅游文化产品的增加,这一文化现象也引起了争议。对此,原创团队曾表示:“印象不多,文化产品更少。”有很多地方的实景剧搞的是小制作,很容易变味。成功的演出需要满足很多条件,也要依靠大投入才能实现的。例如《印象刘三姐》山上用到的灯,就花费了1000多万元,只为在结束部分亮几分钟,在最后演出情绪达到高潮的时候,给观众带来最强烈的震撼。像这种精益求精的设计,是很多粗糙的低成本演出无法复制的。 资本和文化作品本身并不矛盾。一个文化演出项目的开始,离不开资本的推动。没有钱,搭不起舞台,请不起演员,再优秀的项目也无法萌芽。然而,一旦演出开场,它好不好看,全是观众说了算,如果没有人喜欢,就没有办法继续运营下去。《印象刘三姐》的使命在舞台上,过去的成绩就是这一演出项目足够优秀、好看的最好佐证。一个好的文化作品的诞生是非常不容易的,资本只是背后的推手,资本无论如何转变,作品都有自己的进化轨迹。相信经历这次重整,《印象刘三姐》会越来越好。 |
|
来自: 红肚兜51e8s0m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