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宁深培厚植“好人”文化 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轻音乐书斋 2018-08-04
    近年来,济宁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线,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示范引领作用,让好人成为城市文明的又一张闪亮名片,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目前,济宁市已经有22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31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提名奖,185人获评全市道德模范,217人获评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4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75人入选山东好人榜,690人入选济宁好人榜。
  广泛挖掘  打造“好人”群体
  为加强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济宁市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七个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推荐评选活动领导小组,组织主办单位和综治办、老龄办、慈善总会、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成立专家评审组,每月对候选人事迹进行集中评议、打分。为突出“身边好人”评选的群众性,真正实现“群众评、群众议”,每月的济宁好人候选人都会在济宁文明网“济宁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专题”进行展示,接受群众监督和投票。
  同时,济宁市建立了县市区文明办、行业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市民群众四位一体的选评机制。各县市区在层层评选的基础上每月向市文明办推荐候选人。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自身开展的各类评选活动,不定期推荐候选人。新闻媒体将广泛报道的典型纳入身边好人推荐范围。充分利用中国文明网“好人线索”推荐平台,以村、社区为单位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推荐,市、县两级每月整理筛选核实,将事迹突出的纳入好人评选范围。济宁市历年来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80%是没有行政职务的普通劳动者。其中,70多岁的张继荣老大娘行动不便、不会写字、不会操作电脑,多次亲自到市文明办提供“好人线索”。
  从2012年开始,随着好人工作的逐步推进,济宁好人的评选机制已经越来越成熟,“济宁好人”群体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市民被好人精神所感动,加入学习好人、宣传好人、争做好人的队伍中。
  宣传帮扶  弘扬“好人”精神
  深夜出门拾荒捐助贫困家庭的退休干部张福庆、近30年时间坚守一所孤岛学校点亮湖区孩子上学路的教师文继华、41年如一日照顾家中8位老人的农村老人马金娥、义务赡养邻居孤寡老人20多年的村民张洪燕、近20年坚持献血累计献血总量达96600ml的郝隆……这些典型通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推荐评选活动涌现出来,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济宁市民,如何做好这些好人事迹的宣传?济宁市充分利用各种阵地,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市民讲述好人故事。
  济宁市在《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和济宁电视台等市直媒体开设专栏,每月对济宁好人、济宁好人之星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制作了好人、道德模范事迹短片60部,以他们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跑腿儿》《坚守》《爱的奇迹》《天使》《爱的热流》等,在全市各类道德讲堂中组织学习评议,反响强烈。编印了《圣地楷模》《济宁好人之星小传》《济宁道德模范小传》,将历年济宁好人之星和道德模范事迹汇编成册,在各窗口单位、宾馆大厅显著位置摆放,供市民取阅,点滴时间汲取好人精神。
  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根据好人樊秀芳的事迹编排的山东琴书《好人樊秀芳》、道德模范魏传兰的事迹编成的豫剧《媳妇》在40多个社区演出。在媒体开展的“晒家风”活动中,邀请部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讲述了自己的家风,引起了群众共鸣。自2015年开始,每年选取两个县市区举办身边好人交流活动,邀请好人和道德模范参加现场交流,分享感人事迹,传递榜样精神,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好人故事,让好人的正能量浸润市民心灵。
  在市人民公园、南池公园和新世纪广场设立了“好人广场”,以“凡人善举构筑精神高地”为主题设置大型宣传栏,在市区主干道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全市设立了“好人一条街”、“好人广场”42处,“好人馆”3座,对于典型好人事迹进行长期宣传展示,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了解好人故事,享受精神洗礼。
  为激励、帮扶好人,济宁市修订完善帮扶礼遇好人的办法,文明委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对困难好人给予关怀和帮助,形成礼遇帮扶好人的合力。实施帮扶礼遇好人的“五个一”工程,即为困难好人提供一笔帮扶款,为每位好人做一次免费查体、订一份报纸、办一张公交卡、送一张观影卡,在全市广泛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抓好示范  放大“好人”效应
  每名好人都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工作单位乃至全市的骄傲,济宁市充分发挥这些“身边骄傲”的带动作用,让一名好人带动一大批人加入到善行义举的行列中。
  1999年夏天,郝隆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之后近20年的时间,郝隆每年都会定期献血,献血总量达96600ml,超过20名成年人的血液总量。2008年11月,郝隆入选“中国好人榜”。此后,他组建了“郝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无偿献血和金秋助学等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鼓励和支持,志愿团队由一开始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人,爱心队伍不断成长壮大,爱心种子也越种越远。
  2016年司秋英驻村联户时,了解到贫困户倩倩的家庭情况,其母亲早逝,父亲外出打工。倩倩一家的点滴冷暖从此装进了司秋英的心里,带倩倩的奶奶去医院看病、为工作后的倩倩寻找妥帖的住处,司秋英用一颗热忱的心去温暖着倩倩一家。2017年9月,司秋英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司秋英的事迹也在济宁广泛传开,为了充分发扬好人“传帮带”的作用,司秋英成立了“中国好人秋英爱心义工团”,带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成为当地正能量的一面旗帜。好人的善行义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些好人得到了社会关心帮助、有些好人从个人发展为团队,有些好人善行有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些都是好人效应所带来的可喜成果。
  随着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活动的不断深入,济宁各县市区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好人”品牌。曲阜市每年评选的“德耀圣城·最美曲阜人”成为曲阜靓丽的文化名片。泗水县大力建设“好人一条街”“好人馆”,不断放大好人效应,形成了日渐浓厚的泗水“好人文化”。邹城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广泛选树各类先进典型,打造“儒润邹城·群众璀璨”的特色品牌。微山县注重塑造、挖掘、培育和宣传典型,形成了道德连锁反应,凸显了道德群星璀璨的“微山现象”,涌现出郝隆、文继华、张波、王升安、李贞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模范典型。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每一位好人、道德模范都是一个圆心,不断延伸发散,好人队伍不断扩大,好人故事日渐丰富,好人精神渐渐融入济宁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结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济宁市文明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