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乐四为书屋 2018-08-04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
  现今时代,做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具有爱国意识,而爱国意识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只有认识到祖国的可爱,才能具有爱国意识。而要认识到祖国的可爱,又必须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正确的理解。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这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何谓精神?精神即是思维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当然,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思想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对于广大人民具有熏陶作用。二是具有激励作用、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这两方面的表现,才可以成为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思想基本观念,即: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亦即认为人与自然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所谓合一是指对立的统一,即两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在春秋时即已有之。《左传》记载子产之言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又记郑大夫子太叔之言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业,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这是认为礼是天经地义,即合与自然界的必然准则,“天经”与“民行”是统一的。应注意,这里天是对地而言,天地相连并称,显然是指自然之天。子产将天经地义与民则统一起来,但也重视天与人的区别,他曾断言:“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当时占星术利用所谓天道传播迷信,讲天象与人事祸福联系起来,子产是予以否定的。孟子将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所以知性便能知天。但是孟子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论证。《周易大传》提出“裁成辅相”之说,《象传》云:“天地交泰,所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系辞上》云:“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文言》提出“与天地合德”的思想:“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