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体制内待到退休VS离职创业,哪个更酷?

 闲谈集锦 2018-08-04

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离职创业不是一件酷事儿,

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文/晏凌羊


1

 

前段时间,34岁,我辞职了,裸辞》(点击题目可阅读)一文,在朋友们中间引起强烈的反响。

 

很多人恭喜我、羡慕我,俨然辞职意味着无尽的幸福、自由,而依然身在体制内的他们则是苦逼、不幸的代名词。


一位朋友跟我聊天,第一句就是:“在体制内,我干得很委屈甚至憋屈,我也想辞职,但是……”


当对方说出“但是”这个词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职TA辞不成。


在我看来,说“我想辞职,但是……”的人和“我想离婚,但是……”没有两样。都是对现状不满意,但暂时不敢付诸行动。


还有人加我微信,说要跟我聊聊TA自己的人生。我说我现在有点忙,有空必复。对方回复我,你都离职了,还忙什么?

 

讲真,我有点无语。

 

辞职创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迎来轻松、自由的生活。为创业做准备或真正开始创业后,可能会比以前做本职工作时还要忙十倍,你见过哪个创业者有空陪陌生网友聊天的?

 

从体制内辞职,从来不是一件很酷的事儿,只是一种人生选择而已,或者说,我只是换了个行业、方式去工作。

 

以后,不管我是做自由职业者还是一个创业者,都一样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而那些问题甚至可能比呆在体制内更棘手、更难解决。

 

自由职业者,这五个字的精髓,不在于“自由”两字,而是“职业”


创业,也不是想当然地意味着“能赚大钱”,你可能会面临着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的风险。

 

之前在文章里也说过:哪有什么容易的路?不过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从来都没有容易的人生,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过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以后的人生,对我而言就是“一个人的夜路”。前一秒,我可能会觉得全世界的路都摆在了我面前,前路铺满鲜花,霞光万丈;后一秒,也许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被全世界抛弃,前方荆棘遍地,目之所及是深渊万丈。


这真的只是一种选择,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件很酷的事儿。

 

2


曾几何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整个社会似乎都掀起了一阵创业的浪潮。


每天都有新闻在报道大学生辞职创业日赚多少万,创业几年身家几千万。


还有无数成功学、励志鸡汤用无数创业成功的大佬的故事告诉你:创业去吧,你去创业就一定会变有钱……

 

一时间,创业变成了一件非常时髦非常酷非常有追求的事情,而如果你老老实实在一家企业打工,就显得 Low爆了。

 

不,不,讲真,每次看这种新闻,我都觉得不过就是宣传需要。

 

如果一个社会就业率走低,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只能鼓动他们自我就业,而创业,是一个听起来非常酷的、能麻痹你一段时间的选择。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幸存者偏差”的问题。

 

所谓“幸存者偏差”,最早来源于英军统计发现其主要受损部位集中在机翼,所以得出结论是要加强机翼的装甲,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飞腹中弹的飞机大多数都坠毁了。

 

“幸存者偏差”用在创业上,这个原理也是一样的。


成功了的创业者,到处去宣讲自己的经验,传播自己的成功逻辑,仿佛你只要跟着他们照做,也可以获得成功,但是,也有一大部分人辞职创业是以失败告终的。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黑天鹅》一书的作者塔勒布在讲到这个问题时说:那些死去的人是“沉默的证据”,是我们无法得知的结果。这种缺失导致了我们对特定行为有效性的错误判断。

 

我们可以从容易观察和体验的事物中学习(如广泛宣传的成功案例)但对自己无法看到的东西(如大量鲜为人知的失败案例)无能为力

 

这种现象使我们易受到带有偏见的直觉的影响,高估了成功的确定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成功的经验都来源于成功者,是因为人们忽视了失败者。

 

很有可能,失败者中有不少也沿用了成功者的方法,但仍然没能成功。死掉的失败者没法发表意见,很难将自己的教训与大家交流,很多人都按照成功者的经验去做了,但仍然失败。

 

没有真正参与过创业的人,大概是不会深切感受到“钱难挣,犹如屎难吃”这话的含义。也正是因为艰难,这条路才很少有人走。


当一件事情有一定门槛的时候,很多人做这件事情之前都是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挣扎、纠结、思考、准备,才敢踏出这一步的。

 

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胆识,还有资本、底气、积累、毅力、勤奋,甚至还需要有虽死不悔的认命。

 

一切都没有看起来的那般美好,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才更难能可贵。

 

4

 

体制也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站在墙内看墙外的风光,总觉得旖旎无限,但其实,墙内墙外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坏。

 

何为体制内?我的理解是各级政府机构、各有编制的国企和事业单位、靠垄断牌照、特许经营、财政拨款吃饭的单位。

 

拥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除非违法犯罪或犯重大错误,一般人进入体制就算是端上了“硬饭碗”,这是传说中的“稳定”。

 

“稳定”带来的后遗症就是“一眼望到头”,你只能靠混资历、混关系往上爬,因为在体制内,只有一种人过得相对比较滋润:领导。


但是,领导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执行具体工作的普通工作人员,而且他们混到一定职级以后就再也突破不上去了,很多人因此患上了“副科病”(指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数据: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中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

 

这个升迁比例在垄断行业可能会稍高一些,但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焦虑在体制内人员中普遍存在。

 

随着体制内单位也在加快改革进程,很多人开始觉得幸福感不再,危机感和职业忧患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体制内这份工作俨然已成“鸡肋”。

 

体制内稳定的工资、相对清闲的工作、各种名目的公费报销以及考核和绩效压力相对较小等利好,吸引很多人挤破头也要往围城里钻,但当稳定、温饱的欲望被满足后,人们必然会向往更高层次的欲望。

 

很多拥有高学历、好见识的年轻人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后,干的也无非就是一些端茶倒水、整理文件、统计数据、撰写材料等没啥含金量的活儿。

 

不管你付出多少热情,提供多少创意,甚至做出多少业绩,体制依然以它自己的逻辑和规律在运行,你的努力改变不了任何。

 

就算你哪天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庞大的体制可能也感知不到什么,因为“有你不多,无你不少”。除非能混上领导岗位,不然个人的存在感、价值感很低。

 

但体制外的风景就那么好么?不是的。

 

你可能随时担心自己会失业、没饭吃,你哪天稍微懈怠下可能就被市场的浪潮拍晕在沙滩上,等醒过来时,世界已经变了天。

 

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大概就像是“高处圈养”和“低处放养”的区别

 

被体制圈养十多年,其实我对“外面的世界”也曾有过深深的恐惧。

 

我像是一只被圈养的母鸡,每天被定点喂食,在既定的时间内下个蛋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没有过多的追求,似乎永远不必操心明天。

 

看外面风光旖旎,我也曾“心痒痒”,想迈出那一步,但随即,当我看到体制外的狂风骤雨来临时,那些野生的鸡在风雨中东逃西窜,就又把脚步缩了回去。

 

体制的所谓“好”,还体现在它所处的位置足够高。“为人民服务”那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句话,事实上,体制内的人员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对于体制外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官”。

 

体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体制内人员代表的是那个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即使你是一家公司、工厂的一把手,跟体制内人员打交道时,可能也得“跪舔”。为了获得一个批文,你可能辛辛苦苦跑一天,终于跑到了最后一道手续,但恰巧人家要下班,你也只能老老实实第二天再来。

 

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脑袋要去体制内工作?我觉得被体制内所谓的“稳定”吸引并不是主因,而是:人们对体制的惧怕和迎合,是藏存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永久记忆。你不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而是因为惧怕它,所以想加入它。

 

几千年封建帝制证明,国家机器是最强大的,能碾压一切。个人如蝼蚁,你躺在大马路上等着被碾压,真的不如主动爬到国家机器这辆战车上,成为它的一部分,甚至是帮凶。至少,这样你觉得自己安全一些。

 

在乱世里,你做个富甲一方的商人,可能还真不如做个带兵的小将。商人的财富安全,必须要有权力的加持。很多人选择成为体制内的一份子,可能不是崇拜权力,相反只是畏惧权力。

 

在权力受监督的时期,涌入体制内的人会少一些,因为人们感受到的来自权力的威胁更小;在权力不受约束的时期,人人都想像洪水中的溺水者一样抱紧权力大腿,只为求得一时的生存空间。

 

一切的一切,都和安全感有关。

 

所以,当身处三四线城市的朋友问我要不要辞职去创业时,我会劝他们要更慎重一些。

 

一线城市市场化程度深一些,权力受到的约束大一些,什么时候你干得不爽了,随时可以拍屁股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我个人却感觉不那么乐观。

 

小地方太讲人情,简单一点说,不管你是看病、孩子入学、办证、处理违章还是打官司,如果体制内没人,你可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等待时间。如果你创业需要一个印戳,但不小心得罪了“官家”,很有可能寸步难行。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只是“更慎重”,凡事不绝对的。

 

4

 

要不要离开体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最重要的还是要分析自己的性格、优势是否更适合体制这块土壤,如果仅仅因为想逃避问题而逃离体制,结局不一定会很好。

 

原因很简单:很多问题是人的问题,不是体制的问题。

 

一个朋友曾这样问我:“在体制内久了,书读得少了,文章不会写了,脑子都生锈了,见识也没长……怎么办呢?”

 

我回复他:“那么,体制内的工作让你没空读书、写文、思考,让你没法长见识了么?工作之外的时间你都拿去干嘛了呢?与其说是体制造就了我们的懒惰,不如说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自我放逐。

 

不可否认,体制是最容易滋生懒惰的地方,因为大多数人的生存危机意识比较弱,加之体制残存的“大锅饭”激励机制,很容易让人产生“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理。


越是这样,越是考验人性。

 

于是,有人在体制内找到了自我的价值以及奋斗的意义,有人终日浑浑噩噩,成为体制内的僵虫,占着茅坑不拉屎。

 

时间久了,任何职业都可能会让人感到厌倦和无趣,体制外的工作也是一样的。我们最终活成什么样子,是否活出自己满意的人生,更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见识过很多在体制内也工作得很开心很富有激情的人,他们当中有些人都快要退休了也没混上领导岗位,但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一直激情满满、热爱有加。

 

他们不羡慕那些在体制外发了大财的人,安心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份内的工作,业余时间去享受生活,最后依然觉得自己不枉此生。

 

他们在体制内的坚守,依然值得敬佩。

 

我问过他们中的某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一辈子没发财而遗憾?”

 

他回答:


“不会啊。人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活到我这把年纪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个人享多少福就得吃多少苦,别看那些当老板的很风光,其实人家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掉的日子也不少。我这辈子活得不焦虑,收入虽然不高,也有时间陪家人,工作几十年群众对我评价不错,挺知足的。”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每个人都想爬上金字塔尖,但在顶部的人永远占少数。一定有很多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有更多人处在社会最底层,不想认命也得认。


所以,哪里有什么正确的人生呢?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


最怕的是对体制不满又不敢改变,不敢出走,只停留在原地发牢骚、抱怨甚至消极怠工、渎职,这跟那些老公出轨、家暴却不敢离婚,只是天天在家里发帖骂“老公是人渣”的怨妇有啥区别?

 

如果你也有想从体制内往外出走创业的心,我个人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

 

  • 第一、  认清自己。

 

我们都需要明白自己的优势、价值和缺点在哪儿,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曾经我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头兔子和一只鸟坐直升飞机,都嫌直升飞机噪音太大,鸟说“我受不了了,我要走”,兔子说我也要走,鸟看了兔子一眼,问它:“我有翅膀,你有么?”

 

如果你想飞,先检查自己有没有翅膀;如果想游泳,先检查自己是不是练就了一定的游泳技能。


了解自己,有时候比了解世界更重要。

 

  • 第二、做足准备。

 

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着手实施(这非常考验人的谋划能力和行动力)

 

我们还需要有一个非常健康甚至强壮的体魄,因为人生拼到最后,其实就是在拼体力、健康和寿命。

 

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你的银行卡里需要躺着一笔钱,以确保自己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也能撑上个一两年。

 

最后,做好失败的准备。像炒股一样,给自己设置一个止损线,触线了就收手,而不是像赌徒一样,越输越想回本,然后做出诸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非理性决定。

 

  • 第三、转变思维。

 

体制内,是“严进松出”。只要进到了那道围墙,即使懈怠你可能也有饭吃。很多人没活儿干就开心,有活儿干就痛苦(反向激励),能者多劳却不一定多得。这是一个肯保护弱者但也有可能摧毁强者希望的法则,它有它的荒诞感,也有它的人情味。

 

体制外创业,则是“松进严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肯定是不行的,你有活儿干就有饭吃,闲下来就没饭吃。这是丛林社会的生存法则,不给弱者留机会,这是一种多么正向却又残酷、冷血的激励机制。


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清醒、警惕,更加勤勉,也更加强悍。没有了圈养你的饲养员和田园,你得像野生动物一般,自生自灭,自我负责。

 

体制内或者体制外,似乎都不那么容易。没有对错,没有优劣,咱们都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然后走下去就好。哪天你若发现原先走的路更适合自己,然后去吃“回头草”,也并不可耻。

 

选择而已,都谈不上怂或酷。一旦想清楚了,就别再纠结了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最近一直在老家,我和娃儿都被云南的太阳晒黑了。老家的消费特别便宜,十块钱可以买一大堆菜,搞得我半点斗志都没了。当然,离职后的焦虑感还是有的,不过适当的焦虑是好事,太过度就歇菜了......本文想表达的观点是:任何一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ps:点击底下的文章链接,可查看以往的文章。感谢阅读,我们相约明天见。


关注「晏凌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