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还乡葬母

 渐华 2018-08-04

来源:文/徐明庚、图/网络

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3月17日,与孟母,岳母,陶母并称为古代四大贤母的欧阳修母亲—郑氏夫人(简称欧母),终因患病数年久治无效,在南京(又称应天府,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官邸病逝,享年72岁。当时欧阳修的身份是: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应天府知府、兼南京留守司事。对于母亲的溘然长逝,欧阳修悲伤欲绝。

按北宋法规,凡朝廷官员遇父母亡故的,须在家服丧守孝三年,(实为27个月),他立即上奏朝廷,辞去官职,交割完府事公事,将母亲灵柩移至相距约190公里之远的颍州(今安徽阜阳)家中,并赶回家守制。

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守节含辛茹苦把他和妹妹抚养成人。当时因家庭贫穷,母亲以荻杆为笔,以沙盘为纸,教他读书认字写字,从小教导他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欧阳修25岁时(1031年)经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后踏上仕途。官海沉浮,几次蒙冤被贬,母亲陪伴他辗转南北,安守清贫,并经常鼓励和宽慰他要正确面对人生的磨难,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信念。如今他已成为国家重臣,道德文章、治国安邦的才干已经名扬天下,正是母亲安享晚年之际,而守寡42年的母亲却重病弃世,怎不让46岁的孝子欧阳修悲痛万分呢?

对于母亲的葬事,他曾一度犹豫不决,初拟于当年秋季扶护母丧南下故里归葬,但是几经忙碌准备过后,担心赶不上已经选定好的葬期,只好暂时厝柩在颍州的寺庙里,等待次年归葬。到了第二年春,他考虑到子孙后代多聚居在颍州附近,亲戚大都在北方,为便于后人祭扫坟茔,又改变主意想就近安葬母亲,便按照勘舆家(俗称看地风水先生)的说法,在颍水西40里选了一块“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有怀抱”的坟地,山水相背均合风水先生的标准,但他经过反复权衡,还是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依照常情民俗,将母亲灵柩送归故里,与父亲合葬,因为42年前(1011),欧阳修之父欧阳观已归葬故乡吉州吉水沙溪(今永丰县沙溪镇,公元1054年前沙溪归吉水县管辖)。

皇祐五年(1053)7月15日,欧阳修扶护母亲灵柩启程还乡,一并迁来祔葬的还有欧阳修20年前,年仅17岁时即病故的胥氏夫人,和18年前,年仅18岁即亡故的杨氏夫人遗骸。

欧阳修先派遣侄儿欧阳嗣立等人快马从陆路先行,以便故乡亲友早做准备,同时致信在庐陵的堂弟欧阳焕,请求他协助欧阳嗣立共同筹备葬礼。他自己一行乘船走水路扶灵南归。从颍水入淮河,过运河,溯长江,转赣江,经清江、吉州、吉水白沙抵达故乡沙溪镇。

船过清江(今江西樟树)时,知军率僚属出城迎候,县令李观撰写了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的祭文:“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何憾?尚飨!(以前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是他母亲良好教育培养的结果,今您有像孟子一样的儿子,虽死有何遗憾?请享用祭品吧!)”并祭奠欧母。

途经吉安永和镇,上岸休整购物,见该镇清冷萧条无生机,民众脸色均腊黄,派人打听获知,该地正暑湿泻痢瘟疫流行,欧阳修立即令人从船上取出自带备用的中药“车前子”,派人分送患者,用此药治好了不少患暑湿泻痢的病人,并告诉当地民众急派人到外地采购车前子,用治此病有特效。

原来,欧阳修以前也曾患过暑湿泻痢,多方求治无效,后来还是他母亲请到一民间郎中献方,用车前子适量煎服,才将其泻痢治愈。这次还乡葬母,正是暑热天气,暑湿泻痢流行季节,故他特意购备了不少车前子随船南归,以备急用。

相传车前草(子)原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北方地区,后来在吉安永丰一带民间广泛种植运用就是始于这时。

当年8月上旬,欧阳修一行回到故乡沙溪,前来凭吊欧母的当地官民络绎不绝。欧阳修作为当朝重臣,文坛领袖,又是仁宗皇帝极为赏识之士,大家都希望他能把丧事办的隆重而风光,但欧阳修深知母亲平生一向简朴,从不奢华,如果她地下有知,也一定不会同意的。他只希望母亲尽快和父亲合葬,早日入土为安,丧事从简。

葬母的日期定好了,墓穴就在沙溪镇南约四里路凤凰山下的泷冈父墓边。墓穴刚挖好,但那几天却突然连降大雨,只好将预定的下葬时间后延。欧阳修仰望着西阳宫对面的高山—一沙山岭高声朗读了他专为此次大雨天气写下的《祭沙山太守祈晴文》“修谨祭于沙山太守之神:修扶护母丧,归附先域,大事有日,阴云屡兴。修不孝罪逆,赖天地鬼神哀怜,行四千之江,得无风波之恐。今即事矣,幸神宽之,假三日之不雨,则始终之赐,报德何穷!尚飨!”(引自《居士外集卷二十二》)读毕向沙山岭再拜后当众焚烧祭文。似有神助,次日果然天气转晴。

出殡那天,葬礼完全按照本地乡俗,简朴而庄严,同时将他早年亡故的胥氏、扬氏两位夫人祔葬于父母合葬墓近旁。前来祭奠和看热闹的人很多,有父老乡亲,朋友故旧,邻近村民,也有闻讯赶来的州县父母官。欧阳修当着站在墓穴四周的乡人,父老亲族故旧许下诺言:待丧服过后奏请朝廷,恩准自己到一离故乡较近的江南州郡任职,以便修缮父母陵墓,按时奉祀,祭扫坟茔,还要在陵园内建筑房屋,刻立碑碣,种植松柏,买田招客,修造道观,请道士念经,超度父母亡灵。他还望着风景优美,蟠龙形的泷冈对身边的亲友说:“这个地方很好,今后可以用来安葬老夫”。

在沙溪的日子里,他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抽出时间取出家中旧藏的《欧阳氏族谱》向族人长辈们认真咨询请教,并收集族人各自收藏的旧家谱,精心考证同异,增益补遗,列出世糸,撰写出《欧阳氏谱图》初稿,并为他晚年致力于家族历史的研究,亲撰欧阳氏族谱。写作出《沙溪谱前序》、《欧阳氏源流考》、《欧阳氏谱图序》、《欧阳氏世次表》等著作收集到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还写了《自识父墓》一文。

安葬好母亲以后,还剩九个多月的服丧期,他原计划在故乡多住些日子,虽说这是他第二次还乡,但42年前他随叔父欧阳晔、母亲和兄长欧阳昞(同父异母)回沙溪葬父时年仅5岁,尚不谙世事,对故乡的记忆几近空白,这次他要利用这个难得的空闲。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看看故乡的美丽山水,以及静心写作。

偶有闲暇,他也喜欢登山临水,到亲友家中做客,体察民情,了解民俗,观赏故乡美丽的风景,还曾多次到距镇上十里远的“宝锡院”与庵里的高僧谈诗论道,并与该高僧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有一天突然京都传来欧阳修岳母金城夫人赵氏(已故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薛奎夫人)逝世的噩耗,他赶紧撰写《祭金城夫人文》,派遣表弟郑兴宗先行北上,代为临柩祭奠。不久(冬天) 欧阳修一行也依依不舍的告别故土,匆匆赶回颖州奔丧。

他服丧期满回朝任职,因他的才能日益受到朝廷的器重,屡次担任要职,晚年还曾备位二府,参赞军机,协理朝政,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副使(最高军事国防机关副职),故虽在嘉祐年间(1060)他曾七八次向朝延上书,请求出知洪州(今江西南昌),以兑现葬母时许下的诺言,了却心头宿愿,但始终未获朝廷批准,因此许下的其他诺言也大都没能实现,生前死后他再也没有重归故里,实属遗憾。

但还乡葬母时在家乡沙溪见到的一切,在欧阳修的脑海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七八年后(1060)他在朝廷做官曾吟诗《寄题沙溪宝锡院》一首,深情地回忆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醉客,呜机织苎遍山家。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作者简介

徐明庚,男,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永丰县中医院骨科资深主治医师,江西省骨伤科学会会员;诊疗之余喜好读书写作、下棋。发表各种文学作品近百篇;县作家协会会员、吉安市小说家协会理事;欧阳修文学社副社长;县、吉安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县象棋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者近照

征稿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