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爬虫爱书 2018-08-04

每日读书,不忘初心

今日阅读:《老子》 中华书局译本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昨天写了解读《道德经》的第一篇文章,读者的反应不一:有的拍手认可,有的不置可否,有的大声嘲笑……

我想起老子的话:“上士闻道,仅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别人大笑我,恰好说明了道之所存,不笑不足以为道。

今天继续:(注:前面解读了1-3,今天接着4)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4、绝学无忧。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的人把书一扔,说:“我不用学习了,老子都说,绝学无忧。我要跟老子学习,弃绝学习,得到无忧。”

非也。

理解老子的原意,不能仅凭一句话,而要通读全文,根据前后和全文,来理解。

绝学无忧,怎么理解呢?我可以结合《易》来说明。

为学日益,这个好理解,就是你学的越多,增长越多,像做加法一样。

为学,好比《易》的阳,以进为进。

为道日损。一个益,一个损,说明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

就是说,求学,和求道,所走的路不同,方向是相反的。求学要做加法,求道要做减法,也就是常说的断、舍、离。

为道,好比《易》的阴,以退为进。道行越深的人,越接近空无,所谓大道至简。

那些已经修得道的人,就是不断减,无限接近空无的人,这时,他已经弃绝了所有的智,获得了“道”,得道之人,自然无忧。这就是“绝学无忧”的意思。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那么,矛盾来了。那一个人到底是求学?还是求道呢?

真相是:求学,和求道,可以同时进行。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就像一楼和四楼,可以同时住人一样。

当一个人,学会切换意识,就可以做到。

当你“求学”的时候,你需要做加法,多读书,多学习,多听取有益的建议,多多益善。

当你“修道”的时候,你需要做减法,做断、舍、离。你有多余的财物,可以慷慨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你心中有很多思绪,可以做减法,一一化解,保持心神气定……

毕竟,人有身体,活在这个世上,需要谋生存、立足。所以需要在遵循入世的规则下,再修行道心。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智人”,知人者智

常听说,某某人小气巴拉,铁公鸡一毛不拔;某某人口是心非,说一套做到一套;某某人心机深,会拍马屁;某某人不肯实干,只会动嘴皮子……这些,都统称:知人

只有极少数人,是有明。自知者明。

常常反省,反观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不足,知道自己不知道……此为:自知。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能战胜和打败别人,是有力量;而能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

知足的人,不管自己拥有物质多、寡,他的心态是富足的。

而不知足的人,不管自己拥有物质多、寡,他的心态是匮乏的、贪婪的。

强行者有志。能做到持之以恒的人,其意志坚定,难以动摇。

不失其所者久。天地间万事万物,包括人,各得其所。如果失去了所,那就无法立足于天地间,故不失其所,方为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间,肉眼可见,为身体,肉眼不可见,为精、气、神。碌碌无明的人,死了之后,身体化解,归为自然,一了百了。而勤于修为的人,即使身已死,腐化消失,但精气神凝聚不散,故死而不亡,曰长寿。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想要闭合的,先要张开;(比如:你想要合上嘴巴,那就要先张开嘴巴)

想要弱化的,那就先加强;(比如:堆积木。你不停地堆,往上加木块,这个积木只有一个结局:倒下。)

想要废掉,就要先推举使用。(比如:就像一支铅笔,你不断使用,它才会耗尽、废掉)

想要得到,就要先给与。(比如:男士追女。请她吃饭,给她送花,送昂贵的礼物,这些都是付出、给与,最终的目的,就是想得到这个女士。)

老子把以上这些,称为:微明。这是支撑万事万物运转的,其背后不可见的规律。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柔弱胜刚强。

狂风暴雨,能吹断茂盛的大树,却难以吹折一棵柔韧的柳树,就是这个道理。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儿,它自己是没法游出渊的,同理,国之利器,也没法展示给别人看。

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也是这个道理。

天下神器,是没法展示的,如果能展示出来给人看,那就不是神器了。

老子《道德经》:求学、问道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如果你认为文章有益,欢迎留言、分享、转发,传递知识,分享智慧。

注:本文由易瑾还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