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枕头”发展

 惠训书院 2018-08-05
扒村窑的两件瓷枕

“白地黑花仕女瓷枕”长28厘米,宽13厘米,高10.2厘米,重1.52千克,人物呈右侧卧,面部丰满,脑后挽有发髻,身穿对襟大衫,上绘折枝花草。枕面位于人物背部,上面绘有两只飞翔的大雁和一对戏水的鸳鸯,画风简约浪漫,展现了怡然自得的境界及大自然的和谐旋律。这件瓷枕1993年从我市民间征集而来,保存基本完整。

酱釉黑彩卧虎形瓷枕长39.2厘米,宽17.5厘米,高10.3厘米,重2.28千克,虎身稍弧,向右侧卧,通身酱釉之上饰以黑色虎皮斑纹,头部皮毛和斑纹舒展灵动。枕面位于卧虎背部,上面绘有莲藕图案,画风清新,体现出我国古代水墨画线条简练、运笔生动的气韵。“虎形为枕,表现了古人的崇虎习俗,以及祈求尊威仪、镇邪驱魔和逢凶化吉的愿望。同时也认为虎枕宜男,利于生养男丁。”

这两件瓷枕产地都是禹州扒村窑。扒村窑址位于禹州市浅井乡,属民窑,遗址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窑以烧制白地黑花瓷器为主,同时也有三彩和钧瓷。“白如雪,黑如铁”的白地黑花瓷器,形成了色彩对比强烈类似宣纸水墨作品的装饰效果,器型有碗、盘、枕、瓶、罐等,因其具有白地黑花的特征和日用瓷的属性,被专家划为磁州窑系。

瓷枕始于隋代,唐代大量生产 宋、金、元时期最为鼎盛,明清时期慢慢淡出

在许昌博物馆三楼《许州记忆》展厅陈列着几种古代瓷枕,其中,金代的酱釉黑彩卧虎形瓷枕和宋代的白地黑花仕女瓷枕“块头”更大,图案也更加精美。卧虎呈安静睡姿,温顺如肥猫,憨态可掬;人物眉清目秀,像一位仕女,呈侧卧姿,给人以自然恬静、雅致高洁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

瓷枕,即瓷质的枕头,与其它日用陶瓷一样,它是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枕上多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瓷枕始烧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以磁州窑、当阳峪窑 、扒村窑 、登封窑所出为多。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瓷枕有很多形制,如六角形、八方形、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等,也有塑成婴孩、虎形、龙形的。

我国最有名的瓷枕是定窑孩儿枕,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初中历史课本上就有其照片。它釉色牙黄,工艺精巧,一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孩儿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展出于文华殿(陶瓷馆)。

“枕头”一词竟是曹操命名?瓷枕究竟是床上用品还是陪葬的冥器?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就寝几乎都离不开枕头。那么,“枕头”一词是什么时候由谁取名的呢?据说这个话题与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关。

有一天,曹操在军账中挑灯夜读,三更时分犯困,身旁的内侍请他上床休息,床上几本木匣兵书一时也没地方存放,内侍就随手并排摆放于床的一端,曹操太困,就稀里糊涂枕着木匣兵书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这名聪明的内侍就依木匣的形状用软物做了一种垫头用具呈给曹操,曹操问此物何名,内侍只答是垫头之用的卧具,曹操就将此物命名为“枕头”。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枕,卧所荐首者。从木。”由此可见,古代最常见的枕头是木质的。汉代之前,民间枕头多为竹、木所制,西汉出现了漆枕和丝织枕头,甚至还用天然香草做枕芯。唐宋时期瓷枕盛行,明清以后,纺织印染业发达,枕头又逐渐变软,并且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手感冷硬的瓷枕,究竟是床上用品还是陪葬的冥器呢?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问题。

文物专家认为,陶枕,坚硬不理想,不做日常使用,一般用于随葬器具;瓷枕,性清凉,不易寒冬使用,倒是消暑的凉物,是一种夏季盛行的寝具。

宋代瓷枕产量丰富,有人认为瓷枕非常硬,是作为陪葬的冥器出现的。但文物专家研究发现并不是这样。原因是很多枕头上有字,比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又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些提醒的话写在枕头上,就是给人们提醒的。北宋晚期张耒的《谢黄师是惠碧枕瓷枕》诗:“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明确指出它是实用之物,且宜相赠送。

瓷枕作为一种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后来又逐渐演变为治病号脉的工具。

古代人为啥喜欢用硬枕头?

现代的枕头都是以“软”为卖点,为什么古人偏偏要睡硬枕头“自虐”呢?

原来,硬枕大兴于隋,这是因为隋开创科举,寒门学子为改换门庭,纷纷挑灯夜读,困了就在圆木枕头上眯一会,一旦熟睡稍有偏动,就会滑落而惊醒。它又叫“警枕”,和悬梁刺股差不多的意思。

除了警醒自己不要贪睡,古代硬枕还有两种功能。一是降温。睡觉时不是后脑勺放在上面,而是脖子枕在上面,不但凉快,还能保护发髻不乱。二是健康。古人对“高枕无忧”深信不疑,认为“无忧四寸长寿三寸”,无忧的枕头是12厘米,长寿的枕头就是9厘米左右。垫了这种硬枕头,颈椎会更加前驱,对于颈椎病是有好处的。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提到“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作枕头,至老明目。”由此可见,晚上睡“明目枕”是一种简易的中医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