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林小霖 2018-08-05

7月30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古文字研究专家曹定云接受了华胥文化研究会的访谈。

曹定云先生通过对仰韶文化和前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进行研究和推论,对华胥氏的名号、华胥氏的历史时代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华胥氏是中华民族共祖”的结论。

谈到对传说和历史的认识,曹定云先生说:传说是历史的影子,是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时代之事,在后代人们中的流传、追述和怀念。而我们今天的责任就是通过对历史的考证和研究,来检验这些传说,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他也客观地指出,对华胥氏的研究,是摆在历史和考古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难题。

对华胥氏的研究,必须要找到一个切入点。通过对众多文献记载的研究和梳理,曹定云先生找到的这个切入点,就是“花”。因为华胥氏就是崇拜花芯的氏族。“华”是“花”的古体,而古代“胥”和“须”相通,因此,华胥氏就是花须氏。而杜甫、李商隐等诗人的著作中也多用“花须”来指“花芯”,因此,可以说“华胥氏”就是“花芯氏”,而且这样说起来更加合理。因为古代的部落和氏族都是以某种动物或者植物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用作自己的图腾,尤其是对花芯的崇拜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生殖崇拜。因此,华胥氏,就是以花芯作为图腾和崇拜的氏族。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后期,亦即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上游,广泛分布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花叶纹图案为主,突出了对“花”的崇拜,说明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居民是“华胥氏”部落的后代。而在甘肃大地湾石岭下类型仰韶文化出土的人首花身的女性彩陶瓶,头部为典型的黄种女性,庄重而美丽,瓶颈以下的三层花纹,与庙底沟文化的花叶纹十分相似,说明石岭下仰韶文化居民同样是“华胥氏”部落的后代。通过对华胥氏部落迁徙活动路线的研究发现,其分布区域与仰韶文化分布区域基本吻合,因此曹定云先生认为华胥氏部落成员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并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和其他氏族通婚,其后裔遍布全国各地,这为“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共祖提供了依据。

谈到华胥氏的历史时代,曹定云先生认为在距今8000年以前的前仰韶文化时期应该是比较正确的。仰韶文化时代距今大约7000-5000年,是传说中的炎黄时代,也就是华胥氏部落的后裔时代。在对临潼白家村的前仰韶文化考古发现进行研究分析后,曹先生认为从出土的陶器上的简单花纹,以及碳14测定,其时间距今超过8000年,这与传说中华胥氏开初的年代相符。而且仰韶文化是自前仰韶文化发展而来,而仰韶文化中庙底沟类型所表现的内涵是典型的华胥氏部落后裔。因此可以断定前仰韶文化时代应该就是华胥氏的开初时代。

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曹定云先生多次强调: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共祖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对久远的历史时期,只是有限的文字记载,这就给华胥氏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好在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文物考古,以及华胥陵周边广泛存在着的华胥氏部落的遗存,都在一步步验证着华胥氏历史的真实性。

曹定云先生呼吁,华夏儿女应该携起手来,奋勇向前,将华胥氏的历史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