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行难吗?这么浅显的问题,还用调查?

 蜀地渔人 2018-08-05

全国人大委托中青报调查:您觉得人民法院民事执行难吗?


其实有哲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人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自己口袋里,二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民事执行,可以说把这两个难题集中在一起了。执行难吗?其实最好问问下面的这些问题——从别人口袋里把钱掏出来,难吗?把被执行人从房子里赶出来,难吗?四处查找被执行人,难吗?


那些水火不容的离婚夫妻,把小孩子从母亲的怀里夺走,为了保证父亲的探视权,难吗?还有兄弟睨墙几十年,现在要把那股墙挪一挪,因为侵犯了对方的土地使用权,难吗?


除了执行本身之外,还有被执行人对于民事裁判的接受度,也就是法官把自己的裁判思想,装进被执行人的脑子里,难吗?互争孩子抚养权的一对夫妻,把孩子判给了另外一方,让另外一方欣然接受,难吗?


即便是欠债还钱这么简单的事儿,要实现起来也并不容易,一边是申请执行人拿着判决书,打着白布在法院门口大喊大叫法院打法律白条,一边是执行员跑了N趟,仍然找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一方面要保证生效裁判文书得以执行,另一方面又得防止被执行人被逼急了做出极端的事情,难吗?再加上如曹县政协副主席这种地方保护的官员,寮步镇镇府登报对抗法院执行,难吗?




作为一个曾经的执行男,我要说:难!真难!非常难!


公文材料中经常有句老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但就民事执行来说,如果说哪个老大不重视那绝对是扯,上级已经下了死命令,干不好是要掉乌纱帽的,解决执行难甚至已经演化成了“老大保卫战”。


但是,这么一个现象级的问题,这么一个明摆着的问题,这么一个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却被作为社会问题进行调查,这背后又反映了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要社会公众来认定——民事执行到底是不好干,还是你们干不好?


从历史上来看,对司法的满意度调查,永远难以让人满意。为什么,因为司法永远有“两个一半”定律,案件总有一半人败诉,不满意;胜诉的总有一半执行不能,不满意。


有人把法官比做服务生,其实从满意度上来说,法官比服务生更难,一个好的服务生,满意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法官一手托两家,“两个一半”定律决定了被服务对象的满意率可能达不到一半。


不知道被调查中的“您”,到底是谁?如果是申请执行人,他肯定会回答:“难什么难,不就是执行人员懒蛋?”如果是社会公众,他会回答:“不就是因为司法效率低,懒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