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同学聊国学:西晋陆机《平复帖》

 随风摇曳1965 2018-08-05

已经过世了的书画鉴定大师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有这么一句:“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启功老先生一生鉴定书画无数,但是对于“墨皇”《平复帖》,他的评价却是绝高的。在他看来,此帖无愧“墨皇”称号。


我想,对于一幅书法作品来说,能够达到“皇”的境界,总得有一些让人称道,而且是其他书法作品无法企及的方面。传世《平复帖》起码具备了两条,让其他书作所无法超越的方面:一方面,《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中国书法纸本墨迹作品,历史最为悠久;另一方面,《平复帖》书法,正好反映了汉字字体是如何从章草向今草的过渡。作为一幅墨迹作品,《平复帖》的墨迹正好清晰地把这一转变、过渡的细节展现出来。从这两方面来说,《平复帖》称之为“皇”,确实是不为过的。毕竟,它的地位无人能替代。

《平复帖》是陆机的作品,陆机是三国到西晋这一时期的人。历史上多将他列到西晋中去,《晋书》有传。粗粗算来,西晋三世纪末年建立,至今也有1700多年的时间了。西晋之前,中国虽然有许多书家青史留名,曹魏的钟繇、东吴的皇象,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只能以碑刻形式保留下来。毕竟,不论是写在纸张上,还是写在丝帛上的墨迹作品,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时光中,除了要抗拒作品自身自然老化而出现的损坏外,任何天灾人祸都是威胁这些作品流传和保留的重要因素。陆机所处的历史年代虽然比他们略晚,但是一幅历经1700多年的墨迹作品能够保留到今天,成为现存最早的墨迹作品,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简直就是一件书画传承历史上的奇迹。


《平复帖》属于草书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笔者曾多次亲见这幅作品,在历经了岁月长河的淬炼后,《平复帖》早已经脱去了那光鲜无比的亮丽墨色,而微微泛出平淡天真。墨色淳朴,字迹斑驳。前文,我们提到,《平复帖》上陆机所书写的字体,正好代表了中国古代汉字从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的用笔和形态。《平复帖》属于草书一类书作。在此帖流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试图将《平复帖》上的每个字一一解读出来。但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只能解读出这《平复帖》上的大多数字来。而有的字,因为字迹斑驳的原因,或者因为字体不可辨识的原因,很难确切判断出来。今天资料文字中关于平复帖内容的介绍,大多是根据上下文引申推测出来的。

《平复帖》是陆机给朋友写的一封手札,属于应用文信的范畴。从标题“平复”二字,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这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慰问手札。陆机的这位朋友确实是需要陆机慰问的。这位朋友叫贺循,按照《晋书》的记载,他体弱多病,一派病怏怏的模样。慰问之外,手札上,陆机还谈到自己马上要去荆襄地区,临行时与同事吴子杨的话别,以及对另一好友夏伯荣的牵挂。从内容上,我们不难推测出,这是一幅典型的君子书作,不论是从文字内容,抑或是从书作的作者,那个创作了这幅《平复帖》的陆机。

陆机,他究竟是不是个君子呢?答案是肯定的。

陆机出身三国东吴门阀贵族,其外曾祖父是孙策。这个名字在东吴绝对是鼎鼎大名的。陆机的爷爷叫陆逊,他一把大火将刘备的70万大军火烧连营,最后气得刘备白帝城驾崩了。他的父亲叫陆抗,官至东吴大司马,曾领军与西晋羊祜对抗。这一系列先人各个都名震一方,为历史所记录。尽管东吴灭亡,陆氏不再如东吴时候那般显赫,但是,这并不妨碍陆机出身高贵的事实。

陆机是上海松江人。但是在中国古代,如果从行政区划上严格说来,陆机应该是松江上海人,或者松江人。松江有一个相当文艺的别名——“云间”。这个名字的由来与陆机也是有不小关系的。陆机有一个亲弟弟,叫陆云。这兄弟两人在西晋统一天下后,太康十年(289)北上京师拜谒著名学者张华。西晋时候,中国文化重心在北方,南方士人颇受北方人的轻视。张华得知陆氏兄弟两人前来拜谒,特意叮嘱交谈时候的用词、说话,“勿作常语”,用现代汉语说就是不能以平日里所使用的口语表述,。果然,兄弟两人一来到张华这里,陆云便自我介绍自己“云间陆士龙”。“士龙”是是陆云的字,而“云间”便成了松江的代名词。尽管,至今为止,陆云为什么以“云间”代指松江,依旧语焉不详,很多解释都很难自圆其说。不过,“云间”作为松江的别名已经完完全全地留在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上。

陆氏兄弟在洛阳颇受人追捧,张华是功不可没的。张华认为西晋朝廷讨伐东吴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收获了多少辽阔的疆土,而在于陆机、陆云兄弟二人被纳入了晋廷。此后,陆机的《文赋》在洛阳名声大起,洛阳人民纷纷传抄,更是一时间导致“洛阳纸贵”,也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典故、佳话。

由是观之,这陆机,必然是位翩跹君子。以君子之人,写君子之文,这“墨皇”《平复帖》,真真是君子之作了。

《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字体演进的活化石。但是,不了解中国古代字体演变顺序的读者应该是不了解“章草”和“今草”的区别的。章草是隶书的便捷写法,古书上对章草的介绍为“隶之捷也”。这也是为何章草的点画上多有隶书波折之气。现存的章草作品中,比如各家所书的《章草千字文》便是使用章草字体。《千字文》时常以章草形式出现,很多时候,《千字文》几乎等同于章草了。章草是草书的一种,只不过,这种字体属于古草,与今草是完全不同的。“今草”就是今天中国人嘴巴里说的“草书”。草书是很难辨认的,尤其是笔势连贯,连绵不绝,这就更加重了草书的难以辨认性。今草发展到了后来,甚至出现了狂草。比如明代徐渭的草书,就是绝对的狂草。用笔气韵没有一点点间断,书作上的所有作品几乎是一笔完成,气韵不绝。但是,作为古草的章草,却没有今草那种连绵不绝的气势。章草字体都是单个出现,形态上,并没有用笔连贯的表现。但是,笔墨没有连接在一起,并不代表书家在书写章草时候的用笔气息是断开的。实际上《平复帖》在书写中虽然没有那么明显的用笔连接,字和字之间的气息却是一以贯之的。草书,从隶书发展出来。经过章草的过渡,最终形成一种成熟的字体。《平复帖》以其难得的墨迹表现形式,最终将中国书法两种重要字体之间的笔法过渡情况展现在后人面前。因此,《平复帖》的学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陆机的出名虽然并不只是靠《平复帖》的流传千古,尽管在他的人生历史中,还有很多留诸历史,而为后人称道的故事。正如前文所述,既然是魏晋高士,谁身上又没有那么点典故让后人艳羡呢?穿过千年历史的时空,这些典故与《平复帖》一起保留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之中。而陆机的人生结局,却并没有这些典故与书法作品那般幸运。

陆机最终参与了摧毁西晋帝国统治的“八王之乱”。陆机作为成都王司马颖的属官,与挟持了晋惠帝长沙王司马)会战鹿苑,遭遇惨败。此后司马颖听信谗言,将陆机杀害。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弟弟陆云。陆机遇害时,只有43岁。

没有谁的生命可以真的不朽。但是,文化的精髓,却可以长久地保留下来。陆机,这么一个魏晋名士,他43年的生命,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是远比他43年生命更辉煌的文化典故。《平复帖》的起笔、收笔和那略带侧倚的姿态,不正是陆机高雅名士的再现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