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端履门】:从文昌门到东大街,南半截叫柏树林,北半截就叫端履门。明朝初年,朱元璋封王建藩,二儿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坐镇西安镇守西北,在西安城内建秦王府(现省政府这片)。进入秦王府的正门,首先得经过一个牌楼,在这个牌楼前,各位官员在此正冠端履,这个牌楼叫做端礼门。清朝建立后,在西安修建满城,端礼门变成了端履门,真正成为西安满城的南城墙的一道门。辛亥革命爆发,满城被拆除,端履门不见了,如今只剩下一个地名,当时端履门是官宦人家的居住聚集地。 N0.2:【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连着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长安县大儒冯从吾,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当朝阉党所迫,书院被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关中书院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民国26年12日李敷仁等在关中书院(西安师范)创办了宣传抗日的通俗小报《老百姓》报。 N0.3:【北院门】明代此地称为宣平坊,朝时期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称为北院,这一带即泛称北院门。。清光绪二十六,庚子国变,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来西安,开始就住在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慈禧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北院门自古为衙门所在地,北院门在唐朝是中央尚书省衙门的驻地,;宋代的京兆府、元代的奉元路、明清的西安府、清代陕西巡抚衙门、民国时期的关中道,建国后的市政府都在北院门。 N0.4:【南院门】明代此地称归义坊,清顺治元 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始设于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 故名南院,这一带即泛称南院门。光绪32年中国同盟会员在南院门创办公益书局,印刷革命书报;宣统2年2月张钫、钱鼎等人在南院门成立武学研究社;民国14年7月17日军阀吴新田部在西安南院门抢掠商店后撤离西安,逃往汉中;民国24年12月 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管理处在西安南院门设立西安广播电台;民国26年 5月9日成柏仁、张性初、寇遐、杨明轩等在西安南院门创办《秦风日报》;民国26年10月 西安邮汇储金局在南院门成立;1983年8月在碑林区南院门,距地表1.9米处暴露北宋一窖藏坑。出土唐“开元通宝”铜币及瘦金体“宜和通宝”背“陕”铁币多枚。 N0.5:【东厅门】西起东木头市,东至东县门。明朝时,东厅门的西段有陕西都司署,俗称兵马指挥司。清代咸宁县在东,称为东县,当时清军厅同知署和咸宁县初级审判、检察两厅设于此街,故得名东厅门。宣统二年9月初六,秦陇复汉军司令部移驻东厅门高等学堂;民国11年8月由张文穆和郭希仁等筹办的私立民兴中学;民国16年3月10日中山学院在东厅门原西北大学校址开学。 N0.6:【东县门】东起东羊市,西至东厅门。唐朝末年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唐长安皇城为基础缩建长安新城,将长安、万年两县移到城东西两侧,各建小城,此城即后来的咸宁县城,因位于城东侧,人称东县,门前街道得名东县门。元代至明清,咸宁县署即在此地。辛亥革命时,清军的兵器库西安军装局就在东县门。 N0.7:【东仓门】东仓门是马厂子到城墙根这一截小巷子,清军入陕后,按照八旗子弟待遇规定,男子出生之日起即编入军册,享受粮饷。当时有两个仓库,城西偏北的叫永丰仓,每月按时发放月钱,俗称西仓。按时发放食油、布匹等物资的叫敬禄仓,因该仓地处东城,相对于西仓而称为东仓,门前小巷也就被称为东仓门了。这地方在明朝就是个大仓库。 N0.8:【教场门】 东起红埠街西口,西至劳务巷南口。明代此地就是军队的演武教场,清朝时期除了满城的八旗兵,西安还有三个标的绿营兵。其中巡抚统辖下的绿营兵叫抚标,总兵统辖下的叫镇标,协标都司署下辖的叫协标。这些军兵各有演武训练场,八旗兵教场在满城,镇标教场在今含光门内,协标教场在二府街东,此地为抚标教场,故名教场门。 N0.9:【贡院门】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在封建王朝,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皆称贡品,贡院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朝廷的地方。陕西贡院为明清陕西省举行乡试的考场,此地因位于贡院正门前得名为贡院门。清朝同治13年是年陕西巡抚邵亨豫重修西安贡院;光绪32年 西安知府尹昌龄在贡院北区建立中等实业学堂。明代陕西武功的康海、高陵的吕柟,清代韩城的王杰。都是在这里乡试高中后,进京参加会试、殿试,并最终获得状元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难西安时,贡是朝廷中央六部堂官的办公之地。 N0.10:【后宰门、后宰门】北京城西华门、后宰门,南京城有西华门、后宰门,这和北京、南京作为明朝的京城有关。西安城也有西华门和后宰门。这两个地名都和明朝的秦王府有关,明代初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藩镇西安,建秦王府时,它外城墙(萧墙)的西城门命名为西华门。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清初在秦王府城基础上修建满城,在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因位于明朝后宰办公处,百姓习惯称后宰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