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先生把京剧花脸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前的花脸大多以气大声洪、粗犷霸悍取胜。但是从裘派开始演唱的很研究,很细,很有韵味,有美感。最初,据说裘先生初露头角时,很多人嘲讽他的唱腔,戏称他为“妹妹花脸”。其实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裘派的唱,即便是演粗暴人物也带有几分妩媚。也正如常说的:男性的美中必须有一女性美 裘先生十四岁入富连成学艺,出科后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富英、高盛麟等人合作,后来自挑班社,京剧有史以来,花脸挑班的只有两人,一人是金少山,一人是裘盛戎 裘先生可以说是艺术天才,他文化水平不高,但理解能力超强,演戏刻画人物鲜明,比如《万花亭》郭妃给铫期敬酒,裘先生接过酒杯来,连连说“不敢、不敢”,声音极小,台下根本听不到,又是背身儿,但是每次演到这,从来一丝不苟,由始至终在人物里 并且借鉴话剧,借鉴海派很多艺术特点,比如《铫期》姚刚杀死国丈,家院一报,铫期一惊,差一点儿从马上摔下了,那身段表演典型麒麟童的东西。并且到后面,见到姚刚时,问“儿是姚刚?”,随之一连串的冷笑等等 在演唱上,裘先生讲究宏细、收放、虚实、不是一味的喊。简单说有对比,有照应,有起伏。且高音很好,但不滥用,用则如奇峰突起,及其提神。比如《连环套》“饮罢了杯中酒”,过去一般“杯”字都平唱,裘先生这拔高儿;《群英会》黄盖四句散板,能要下三个好儿,今天没有人有这能力了 据说,晚年在气口的研究上,下过很大功夫,《智取威虎山》李勇奇独唱有一句大腔儿,一般只唱半句,后面给胡琴儿。裘先生说:“我要唱就唱全了,用程派,声音控制的很“小””,裘派的唱很多也确实受程派的启发 晚年最关注的一个戏是《杜鹃山》,一直想重演,但那时他已身患肺癌,未能如愿!据说,后来住进肿瘤医院,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脑子,不治了,但还一直想演《杜鹃山》,病床枕头上一直放着《杜鹃山》的剧本,有人把剧本拿开,他就在枕边乱摸,他夫人就把报纸卷个筒儿,放在他手里,他才安心 最关心的是《杜鹃山》第三场,能说话时剧团有人去看他,他就问第三场改的怎么样了?后来不能说话,就伸三手指头,还是问第三场。直到最后死,还是伸着三手指头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