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为何钟情上饶山水(图)

 Hetelle玥 2018-08-06

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辛弃疾42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20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饶度过。辛弃疾为何钟情上饶山水,至今仍然是个谜。现在上饶市和铅山县留有大量辛弃疾当年生活过的遗迹,铅山县现在还有他的嫡系后裔。记者近日前往上饶、铅山等地,采访了辛弃疾生活过的地方及他的嫡系辛氏后裔,揭开了这个谜团。

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辛弃疾42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20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饶度过。
辛弃疾和陈亮瓢泉共酌,鹅湖同游,成为文坛佳话。
铅山县紫溪乡火星村西山自然村,现有辛弃疾后裔300余人。

  在上饶建带湖新居

  那时候,京城在杭州,而上饶为四省通衢。辛弃疾很多次路过上饶到外地就职,对上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饶山清水秀,信江穿城而过,附近的云碧峰和灵山林木葱茏,修竹婆娑,四季风光旖旎。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就想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

  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经过考察,开工兴建了带湖新居和庄园。当时的带湖比现在的还大,有近千亩水域,就是现在仍有315亩水域。辛弃疾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1196年,带湖庄园失火,辛弃举家移居瓢泉。从此,这位南征北战的词人在瓢泉过着游山玩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现在的上饶仍有不少地方以带湖命名,如带湖山庄、带湖路、带湖花城、带湖公园。

  瓢泉令其爱不思归

  瓢泉,是辛弃疾晚年的故居遗址,位于上分公路铅山县稼轩乡瓜山山麓。

  1186年,辛弃疾与门人到鹅湖山一带觅泉,来到距鹅湖寺20里的奇师村,发现村后瓜山山麓有一口周氏泉。这是一泓荡漾在前后两天然石潭的清泉,泉形如瓢,泉水澄淳。泉旁,有茅屋两间。辛弃疾一见钟情,流连忘返,爱不思归,夜宿泉边,于感喟间赋词一首,抒发内心的惊喜之情。

  1188年正月,辛弃疾再访瓜山下的周氏泉,决定在泉边建一个别墅。不久,别墅建成,他把“周氏泉”改为“瓢泉”,“奇师”改名为“期思”,以“期思”寄托他殷切期望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和期待再次被起用为之奋斗的耿耿心怀。随后,他又两次卜筑瓢泉,拟建瓢泉新居和庄园。

  1188年,辛弃疾瓢泉别墅建成。此后,他便来往于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两地。1194年,辛弃疾在瓢泉动工建新居和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1195年,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辛弃疾的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1946年,当时的县政府将瓢泉所在地的八都乡更名为“稼轩乡”。

  瓢泉是他词作的源泉

  1196年秋,辛弃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的一往情深。

  然而,在瓢泉的岁月里,辛弃疾表面看来淡泊清净,放浪林泉,不关心世事,实则胸中燃烧着炎炎烈火,不忘收复失地,仍然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辞章,抒发爱国之情。优美的瓢泉山水,恬淡的乡居生涯,并未消减词人的爱国热忱。忧心时事的情怀,仍常流露于他的字里行间。瓢泉,作为辛弃疾的最终归宿,映下了词人仰天长啸的凛凛风貌,诞生了辛词中大量的名篇佳作。在辛弃疾存世的600多首词作中,三分之一都是在瓢泉写下的。瓢泉,是辛弃疾晚年词作的摇篮。

  寻古觅幽 心驰神往

  从1181年到1207年,辛弃疾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6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附近县市区。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

  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人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圣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与故人相会纵谈国是

  这年秋天,陈亮(1143年—1194年,浙江永康人,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在哲学上主张“经世致用”,“救济时艰”,力主奋力抗金,收复失地。与辛弃疾志气相投,在文学上相互唱和)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是在瓢泉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晴的夕阳,纵谈国是,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心怀忧愤卒于铅山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

  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在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

  195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辛弃疾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辛弃疾后裔现有300余人

  在铅山县紫溪乡火星村西山自然村,现有辛弃疾后裔300余人,800年来,他们代代相传,一直珍藏着两件“宝物”:辛弃疾家谱和辛弃疾画像。还有一件宝物被铅山县博物馆收藏——辛弃疾嫡孙墓志铭。

  铅山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王立斌告诉记者,这3件文物均达国家二级以上文物,为辛弃疾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在辛弃疾家谱中,还有朱熹写的一篇《宋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稼轩历仕始末》的序文。北京大学宋史专家邓广铭教授说:“此文对于记述辛稼轩的生平事迹极为重要。”辛弃疾嫡孙辛圹墓志铭,是在铅山县稼轩乡期思渡村发现的。该墓志铭文记述了辛圹一生把辛弃疾“洗雪国耻、收复失地”的遗志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但不得志,如辛弃疾一样,数十年仕途屡屡蒙受谗劾,63岁在重庆府判官任上忧愤而亡,归葬期思渡。

  1月20日,记者来到西山自然村采访。辛弃疾嫡裔辛火发告诉记者,他们这里过去都是战区,现在又实行了计划生育,辛氏人丁一直不旺。全村庄110多户,姓辛的只占了70多户。村里很穷,原先住在深山坳里,1995年修横南铁路才搬到现在居住的地方。村里很多人只读完初中或者高中,就辍学在家,全村只出了一个大学生,他叫辛红波,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

  文/图 见习记者艾世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