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故事:姜夔的苦恋与苍凉,浪迹江湖只为情根深种

 六不和尚 2020-08-27

六不和尚

姜夔:因为一个人,苦恋一座城

      他的词风,和其他词人截然不同。

      后世的诗人,评价他“清空”,“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是啊,经过金人烧杀抢掠过的扬州,他写“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灯如昼、星如雨的元夜,他看到的是“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在风雅富贵的宴席上,他写下的是“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国事也好,情事也好。落拓也好,被人奉为座上宾也好……他看到的都是一片清冷。

      相比起他的名字姜夔,他的号更像他:白石道人。

      1154年,姜夔出生于江西鄱阳。那是个破落官宦之家,父亲很早就去世了。

      十四岁的姜夔在姐姐的抚养下,度过了少年时光。可以想见,年少的他也曾希望获取功名,报答含辛茹苦的姐姐。但从1174-1183年,十年光阴,四次科举,全部落第了。

      不能再赖在家里拖累姐姐,姜夔想,于是,他离开了家乡。

      没有计划,只是一处接一处地“流寓”,扬州、江淮、湖南。

      幸运的是,1185年,他认识了萧德藻。萧德藻也是个诗人,但他是个家境不错的诗人:进士出身,任湖北参议,名气也很大,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等当朝著名诗人齐名。萧德藻很是欣赏他,第二年调去湖州为官时,特地将他也带上。

      经过苏、杭,还特地把姜夔引荐给名满天下的杨万里和范成大。在两位诗坛名家的推荐下,姜夔的名声很快便传扬出去了。

      那是他青年最得志的时候,他以湖州为大本营,时时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合肥照例有人宴请他,宴席上,一个歌妓且歌且舞,漫吟出他的词作,嗓音如珠如玉,而那轻烟灯影中的人儿,翩若惊鸿。

      姜夔的心猛然悸动了一下。爱情总在不期然的时刻来临。他爱上了她,她也倾慕于他。可是,萧德藻已经将侄女许配给了他,不久后,他就要赴湖州完婚。

      在那个时代,退婚会是女方的奇耻大辱,而萧德藻对他不仅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衣食父母。这种情况下,连纳妾都不能提。

      再多的难舍,也只能舍得。再多的缱绻,也只能化作相思。

      分别,是在正月十五前后,此后的数十年,一到“灯节”,他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她,“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写这一首词的时候,已是恍惚十数年,鬓边生出丝丝的白发,青年变成了中年,“人间别久”。

      和合肥女子的感情,贯穿了姜夔的一生,也贯穿了他所有的情词。

      从二十余岁认识她以来,姜夔多次寓居合肥。每一次的重逢,都像是昙花般美丽,也像昙花般短暂。

      可是,就连这般的相爱也求之不得。

      绍熙二年秋(1191年),他所爱的女子离开了合肥。

      那年的冬天,范成大邀请他来苏州。他在范家踏雪赏梅、吟诗作词,心情稍稍宽解。个把月后,范成大举行了一场冬宴,赴会者都是风雅富贵的达官显宦。

      因姜夔“相貌清奇”,不仅工诗词,还精于音乐、书法,范成大有心让他在众人面前露才,遂请他写两首新曲。为助兴,还特地吩咐了一名美丽的家妓为其斟酒。眼前窈窕的身影,唤起了他对所爱女子的追忆。

      姜夔的心陡然颤了下,那灯火闪烁、甜香氤氲的宴席,骤然失却了颜色。他提笔疾书,写下一曲《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我永远记得,我们当年在西湖边的梅树下携手同游的场景,可是今年的梅花,已经一片一片一片吹落了。

      还有一首《疏影》,“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如果一切重来,我会不顾一切地留下你。

      《疏影》与《暗香》惊动了在座的宾客,范成大拍手叫好,立即令家妓演唱。他似是读懂了姜夔的情殇,并以男人特有的方式给予了安慰:散席后,他将那名叫小红的家妓赠予了姜夔。

      除夕夜,姜夔在大雪纷飞中乘舟返回苕溪之家,小红也跟着随行。她的活泼娇俏,让姜夔难得地绽开了笑颜,过吴江垂虹桥时,他写下了“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名句。

      公元1193年,三十九岁的姜夔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家境豪富,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张鉴与姜夔一见如故,打算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婉言谢绝了。

      此后,两人友谊极深,经常诗词唱和,“十年相处,情甚骨肉。”1202年,张鉴病逝了。姜夔悲痛不已,作诗哀挽。

      杨万里、范成大……一个个曾资助自己、爱护自己的朋友都逝世了,只会作诗填词、毫无现实生存技能的姜夔逐年走向困顿。

      更雪上加霜的是,杭州发生特大火灾,两千多户民房被烧得一干二净,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一贫如洗的他,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从鬓有银丝,奔波到白发苍苍、年过花甲。

      那些红烛彻夜燃烧、笙歌乐舞不断的夜宴啊,那些抵死缠绵、花前月下的啮臂之盟啊,那些被歌咏吟唱、传扬四方的诗词名句啊,在贫病面前,变得像是从未触碰过的幻梦。

      嘉定十四年(1221年),67岁的姜夔在困顿中病逝了。

      死后,室内空空如也。朋友们捐资,将他薄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姜夔的词散处江湖,与社会实事隔膜着,可也正因为这隔膜,令他的词另辟蹊径,成就一种“清空”的词韵。而这清空,渐渐被后代词人承袭过来,创造出独立的一个词派,“清空骚雅派”。

姜夔词作欣赏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王和尚解词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

      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宋词故事:姜夔的合肥情事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至十四年,姜夔在鄱阳应试不第后,像一个流浪歌手一样在江淮间吟唱着他的词曲,以诗文访友,漂泊游食。

      大概22岁的时候,他曾在合肥居住。在城南的赤阑桥畔,一个垂柳掩映的里巷人家,他与一对擅长弹奏琵琶的姐妹红萼、绿萼相识,并与其中一位相爱。

      然而生计无着,不久后被迫离开合肥,致使二人无法厮守终生。

      当时,姜夔可能面临很多今天的男孩子回避不了的问题,结婚要“有房有钱”才行,而那时代的姜夔则至少要有居所和固定收入,十年间的屡次科举应试,应该是他的努力尝试。

      然而屡试不第,姜夔只得布衣终生,素洁清高……屌丝的辛酸你们不懂。

      以后人的观点来看,正是姜夔“布衣词人”的身份,决定了他终生的困境,爱情的悲剧、仕途的受挫、生存的艰难等在所难免。

      姜夔难以忘怀这段刻骨铭心的情史,对琵琶女的一往情深始终埋藏在词人的内心深处。据考证,姜夔一共有22首词作都在反复回味这段爱情,足足占了他所有作品的1/4,可见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姜夔一下子填了五首《鹧鸪天》词(此为其中之四),反复诉说心中的悲伤与思念,也是对“合肥情事”最为直接的情感倾诉。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háng)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王和尚解词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象浑成,境界空灵清远。词的后半部分 ,尤见幽邃清冷 。

      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 》,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天成,不著痕迹 。

       王国维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管’。”(《人间词话》删稿)可见评价之高。白石的情词不惟写自己的相思寂寞之苦,而且照应双方,多从对方着眼,为对方设身处地地着想,亦可见白石之至情至性。

齐天乐

序: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词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

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王和尚解词

      这篇咏物词,借描写蟋蟀悲鸣,倾泻人间幽恨。词另辟蹊径,以蟋蟀的鸣叫声为线索,这凄苦的声调将词人、思妇、帝王等不同的忧心事串连在一起,巧妙地融合于一篇,抒发了词人深切的家国之痛。全词写蟋蟀悲鸣,广泛触发人间哀思。举凡骚人失意、思妇念远、迁客怀乡、乃至帝王蒙尘,如许憾恨,无不借秋虫宣发。则秋虫之鸣,实乃时代哀音。

念奴娇

序: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qiè)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

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扬州慢

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王和尚解词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 ,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

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

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

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王和尚解词

       全词描述了离别前的忧伤、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悬想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 。前面实写,后面虚写,多次转移时间和空间,逐层抒发离情别绪,在章法和布局方面颇具匠心。

      这首词以清笔写浓愁,以健笔写深哀,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表 ,符合白石词中和的特色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 :“声情激越,笔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伤 ,真词圣也。”细腻而有层次的抒情笔法,配合以移步换形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形成那种清健空灵的艺术风格。

暗香

序: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宋词故事:小红低唱我吹箫

      公元1191年(绍熙二年)冬,姜夔冒雪拜访湖居士范成大,在范府逗留了一个月。

      一次两人踏雪赏梅,范成大拿出纸笺,向姜夔征求歌咏梅花的词章。姜夔填写了两首词,这两首词借梅花而咏,既深蕴忧国之思、又寄托个人生活的不幸,使人耳目一新。

      范成大击节赞赏不已,命歌姬演唱,音调节律和婉而凄美。随后,姜夔将这两首词分别命名为《暗香》《疏影》。

      范成大对这两首词赞赏之余,也感慨姜夔一生的遭际,遂以青衣歌妓小红相赠。

      临近除夕夜,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返回苕溪老家,途中路过垂虹桥时,姜夔吹起箫,小红轻轻唱和,在箫声与歌声中姜夔作七绝十首,其中就有“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名句。

      此后,尽管姜夔一生奔波,漂零无所,但歌姬小红与他相濡以沫,以其轻唱的歌声为他解愁,也给了他很多慰藉,成为他晚年人生中的红颜知己。

 头条推荐

关注王和尚,每天读经典

不拜师 不收徒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个人微信号 : tianxie14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