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科、皮外骨伤科这部分内容,我们重点记忆治疗方法和主要治疗穴位即可,辨证要点可根据中医诊断学知识进行诊断,无需过多记忆。 1 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月经不调 (一)治法 1.月经先期 调理冲任,清热调经。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月经后期 温经散寒,行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3.月经先后无定期 调补肝肾,理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二)处方 1.月经先期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2.月经后期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3.月经先后无定期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细目二 痛经 (一)治法 1.实证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虚证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取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二)处方 1.实证 主穴 中极 次髎 地机 三阴交 交(战)中计了,(实痛惊) 交(战)中极髎,(实痛经) 2.虚证 主穴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山里叫,关元(虚痛经)。 三里交,关元(虚痛经)。 细目三 崩漏 (一)治法 1.实证 清热利湿,固经止血。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虚证 健脾补肾,固冲止血。取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二)处方 1.实证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隐白 2.虚证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肾俞 足三里 细目四 绝经前后诸证 (一)治法 滋补肝肾,调理冲任。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肾俞 肝俞 太溪 气海 三阴交 细目五 带下病 (一)治法 利湿化浊,固摄带脉。取足少阳、足太阴、任脉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带脉 中极 白环俞 三阴交 细目六 缺乳 (一)治法 调理气血,疏通乳络。取足阳明、任脉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膻中 乳根 少泽 细目七 遗尿 (一)治法 调理膀胱,温肾健脾。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2 皮外骨伤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瘾疹 (一)治法 疏风和营。取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三阴交 细目二 蛇串疮 (一)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取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局部阿是穴、相应夹脊穴 细目三 神经性皮炎 (一)治法 祛风止痒,清热润燥。取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阿是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细目四 乳癖 (一)治法 理气化痰,调理冲任。取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膻中 乳根 屋翳 期门 足三里 太冲 细目五 颈椎病 (一)治法 通经止痛。取局部腧穴和手足三阳经穴、督脉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颈夹脊 天柱 风池 曲池 悬钟 阿是穴 细目六 落枕 (一)治法 疏经活络,调和气血。取局部阿是穴和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外劳宫 天柱 阿是穴 后溪 悬钟 细目七 漏肩风 (一)治法 通经活络,舒筋止痛。取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二)处方 主穴: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阳陵泉 条口透承山 细目八 扭伤 (一)治法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取扭伤局部腧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阿是穴 局部腧穴 细目九 肘劳 (一)治法 舒筋通络。取局部阿是穴为主。 (二)处方 主穴 阿是穴 配穴 手阳明经筋证配曲池、手三里、三间;手太阳经筋证配阳谷、小海;手少阳经筋证配外关、天井。 |
|
来自: 昵称49594764 > 《待分类》